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水晶圣山”为背景打造的北京玛雅海滩水公园。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李贝贝 王冰凝 北京报道

6月15日,北京玛雅海滩水公园正式开业,并推出“玛雅海滩”品牌。截至目前,华侨城集团所属12家水公园合计占地超150万平米,合计水上游乐设备超过300台套。

“‘玛雅海滩’品牌的推出,正是华侨城基于对当下文化型旅游、体验式旅游、个性化旅游消费需求的判断。”欢乐谷公司董事长关山称。

华侨城自锚定文化、旅游、房地产、电子科技四大主业,启动专业化整合以来,运营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专业化整合效果正逐步显现。

“专一、融合、创新。”华侨城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品牌与企业文化部总经理李洋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未来,华侨城将进一步提升在文化、旅游、房地产和电子科技四大主业的专业化能力,加大在文化方面的投入,实现文化对旅游的赋能。此外,华侨城还将把科技、文化和旅游三者融合在一起,打造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数字IP。

欢乐谷主题公园“上新”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2024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超过6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有望突破6万亿元。文旅行业全面复苏之际,“新质生产力”也为文旅市场塑造出更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6月15日,华侨城玛雅海滩品牌焕新发布会暨北京玛雅海滩水公园开业仪式在京举办。北京玛雅海滩水公园是华侨城欢乐谷公司布局运营的第12座水上乐园,将打造成一个集主题文化、水上游乐、节庆狂欢、缤纷演艺于一体的“城市娱乐新主场”。

据介绍,北京玛雅海滩水公园配备了国际领先的珍珠岩进口过滤水处理设备,13000立方米的水体每隔0.5-2.5小时就会循环消毒净化一次,园区定时水样抽检,并配备有专业水上救护团队。值得一提的是,水公园的光伏利用、绿色建造、智能化能源转换系统,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650吨。

在可玩性上,北京玛雅海滩水公园则充分考量家庭游客和年轻游客的需求,融合古玛雅文化与现代潮流水上游乐元素,共设置了35个高品质水上娱乐体验项目,拥有13套人气TOP级游乐设备26条滑道、全国首台激流过山车,特别定制轨迹的王牌项目大喇叭、大浪板,融合山海的全景式光影大秀《超凡未来》等。

当日,华侨城还同时推出“玛雅海滩”品牌。欢乐谷公司董事长关山表示,“玛雅海滩’品牌的推出,正是华侨城基于对当下文化型旅游、体验式旅游、个性化旅游消费需求的判断。”

据悉,作为国内唯一以玛雅文化为主题的连锁水公园,“玛雅海滩”连锁水公园在规划建造之初便把玛雅文化根植于各地水公园之中,融合古玛雅文化内涵与现代都市水上娱乐,满足游客从娱乐到体验的游玩需求,也让“玛雅海滩”成为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连锁水公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1998年第一座“玛雅海滩”水公园——深圳玛雅海滩水公园落地开始,水公园陆续布局武汉、上海、天津、重庆、南昌、南京、顺德、襄阳、西安、衡阳等重点城市。截至目前,华侨城集团所属12家水公园合计占地超150万平米,成为业内第一;合计水上游乐设备超过300台套,娱乐值领先国内同行。

华侨城旅游业务发展“向新”

中国旅游行业正迈入发展新阶段。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业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而“新时代新征程,旅游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30余年来,华侨城已经形成一系列知名旅游休闲度假、文旅商综合体项目,运营管理景区、开放式旅游区超百家。面对旅游业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今年以来,华侨城继续推进文化业务“1231”新发展思路、旅游业务“两核三维多点”新发展格局。

其中,“两核三维多点”旅游业务新发展格局,以主题公园、自然人文景区作为“两核”,将旅游科技、商旅酒店、旅行服务作为“三维”,同时通过打造一批标杆项目,形成全国“多点”布局,为华侨城旅游业务发展提供增长引擎。

例如,华侨城对欢乐谷集团、旅发集团等子公司进行了细分领域的垂直管理。华侨城旗下20余家主题公园归集至欢乐谷集团,统筹搭建运营、研发、采购、营销、数字化等管理平台,而华侨城旅游发展集团则承担了自然人文景区和旅行服务“一核一维”的新发展重任。

同时,各地各景区持续出新,旅游供给丰富优质,文旅消费从观光为主快速转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以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出行需求,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2023年,华侨城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48亿人次,较2022年提升了70%。

此外,华侨城正在加快推进数字技术与旅游产业的创新融合和应用,创新旅游消费模式。例如,深圳世界之窗与美团无人机合作的国内首条景区常态化航线目前已正式开航、北京欢乐谷“天光夜谭PLUS”打造的城市空间互娱装置体验秀《盖世英雄》吸引了众多游客打卡等。

文化、旅游和科技三大主业相互赋能

李洋向《华夏时报》记者总结说,“专一、融合、创新”,是华侨城集团未来发展的关键。

所谓“专一”,即专业化的整合和专业化的发展,核心是进一步提升集团在文化、旅游等四大主业的专业化能源,在相关行业、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专业化的产品策划、创意、设计,以及产品的研发制造,投融资、服务等各方面纵向的、深入的专业化提升;

而在“融合”方面,则要加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李洋直言,针对景区、酒店、公园等的基础设施投资较大,但往往“最后硝烟一过,变成无效资产”。除重资产外,华侨城未来会加大在文化方面的投入,实现文化对旅游的赋能。

“创新”的重要性亦不容忽视。李洋表示,全系列的大模型等技术对文旅的融合发挥了至关重要、甚至是决定性作用。但技术无法独立存在,需要应用场景,要“让文化旅游不断地赚钱,来支持技术的迭代更新,从而实现良性循环”。对比好莱坞、迪士尼等,我国旅游景区目前以门票收入为主,IP等衍生品收入偏低。因此,华侨城将把技术、文化和旅游三者融合在一起,“来形成一个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数字IP”。

事实上,在多年的发展实践中,华侨城持续探索着新的产品模式和产品业态,不断以供给满足需求,也以供给创造需求,多次成为行业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例如,1989年,中国第一个文化主题公园深圳锦绣中华建成开园,开创了中国旅游业创新发展的先河,在当时被誉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典范;1998年,华侨城集团首次将主题公园模式由静态观赏型转向参与体验型,创立了“欢乐谷”品牌。时至今日,“欢乐谷”品牌已在全国形成了“东西南北中,欢乐大中国”的战略版图。2018年,“欢乐谷”成为中国自主创新主题公园连锁的第一品牌。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