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吉泰街道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基层治理为抓手,创新工作思路,大力推行凝聚“党员线”、健全“自治线”、延伸“服务线”三线工作法,构建“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基层治理体系,切实提高辖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工作背景

吉泰街道地处绥化市北林区中心城区,辖区面积4.55平方公里,现辖电力、碧桂园、学府、天缘4个社区、42个居民小区,常住人口4.4万,划分网格99个,建立网格党组织82个,配备网格工作人员110名。街道党工委下设3个党委、1个总支、27个支部,共有党员557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商圈、楼宇、专业市场等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老旧小区、拆迁安置小区、商品房小区交错并存,呈现出服务对象多、老年人群多、老旧小区多、矛盾纠纷多等特点,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面临新情况、新任务、新要求。为此,吉泰街道紧盯形势所需,立足辖区实际,聚焦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在深入调研、精心谋划后,探索推行“三线工作法”,打造了党建引领下的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基层治理格局。

二、主要做法

1.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党员线”。一是优化组织体系。以实现党建工作对网格的全面覆盖为目标,依照党员分布、居民人数、居民楼栋、社会单位、历史文化等要素,将辖区合理划分为99个网格,并同步建立网格党小组,选配政治素质高和社情民意熟的党员、社区“两委”成员、退役军人担任党小组长,在醒目位置公布网格平面图、管理员、党小组长联系方式,实现党组织体系在社区网格内上下贯通、执行有力。二是发挥组织优势。充分整合辖区共驻共建资源,搭建共商共治机制,以党员“牵丝线”串联小区楼上楼下,将党组织的服务触角延伸到小区治理的“神经末梢”,为小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2023年以来,街道、社区组织召开党建联席会16次,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13份,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梳理居民小区急需解决的难点问题30个。三是激发组织活力。发挥小区党支部引领作用,加强对直管党员、机关单位党员教育管理,增强党员党性修养,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凝聚党群力量,引导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激发支部工作活力,常态化组织开展各项党群服务活动积极参与为老服务、环境卫生整治、安全隐患排查、科学理论践行等志愿服务50余次,使党旗飘扬在基层治理第一线。

2.突出居民主体,健全“自治线”。一是搭建议事平台。坚持民事民议、协商共治原则,在社区搭建民主议事平台,引导党员志愿服务队、小区居民群众共同参与协商小区内热点、难点问题,当好社区治理“参谋者”和民主监督员,通过网格管理员民意走访、事件上报、矛盾排查、问题化解形成闭环式管理,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就地化解”。二是组建红色物业。探索红色物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弘坤玉龙城小区组建“红色物业”党支部,对社区和小区党组织成员、物业公司经理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发挥物业机构党组织职能作用,全面征集居民意见,建立业主服务微信群,推行居民“点单”、物业“接单”模式,让问题化解在小区楼院内,打通小区物业管理“堵点”。三是优化服务机制。大力抓好四个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推行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增强政务信息透明度,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实行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制度,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真正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实现小区治理规范化。

3.便民高效服务,延伸“服务线”。一方面,全面开展特色服务。紧盯社区治理中存在的服务堵点,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打造电力社区党总支先进服务典型,以点带面,在辖区全面推开便民绿色通道、延时服务、专项服务。开通绿色通道。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主动靠前服务,随时响应居民需求,由专人负责,采取“零距离”上门服务,特事特办,现场对接,为辖区居民开通“绿色通道”。开通延时服务。将居民作息时间与社区服务时间有机衔接,打好服务“时间差”,大厅窗口在临近下班或休息日接到群众着急办理的事情,主动延时下班,为居民提供周到服务,让居民在非工作时间、非工作日“能办事”“办成事”,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温度。开通专项服务。帮助办事群众纾困解难,高质高效开展服务工作,针对来社区办事的老弱病残人员安排专门工作人员指导帮填表单、表格,实行全过程专人指导服务,帮助群众事项办理,赢得群众好评。吉泰街道通过开通社区便民特色服务,最大限度把社区“便民服务大厅”打造成为群众即来即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定时定办的“日常化”服务窗口,年初以来,累计为群众高质高效办理事项80件次。另一方面,打造党建载体品牌。坚持党建引领,鼓励各社区创立在居民中叫得响、有温度、被认可的党建载体品牌,天缘社区的“蓝丝带”、学府社区的“艺心为民进万家”、电力社区的“筑残筑爱,共享阳光”、碧桂园社区的“红心点亮民心”党建载体品牌,已开展各项活动20余次,服务群众2000余人。特别是电力社区充分利用辖区特殊教育资源,打造有影响力的社区助残品牌,与绥化市特殊教育学校联合举办“扶残助学、送教上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关注孤独症儿童我们在行动”活动,携手医疗专家团队为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和残疾学生们进行爱心捐助和义诊,为残障少年儿童的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三、经验启示

1.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要以组织建设为根本。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就必须着力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只有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借助党的组织力量,才能彰显作用、整合资源、强壮队伍,切实把党组织的意图有效转变成各类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举措、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使党的领导在基层治理中站在高处、挺在前面、贯穿其中、提供支撑,保证基层治理有魂、有序、有力、有效。

2.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要以为民服务为宗旨。必须把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工作的努力方向。要深刻认识基层党建的为民导向,发挥党组织在服务群众中的主体作用,以党组织为纽带,整合辖区各类资源力量,共同做好服务群众工作。要适应群众多层次、多样性需求,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手段,健全服务网络,寓治理于服务之中,做到普惠服务、公共服务与精准服务、个性化服务相结合,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真正赢得群众满意。

3.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解决问题才能推动发展。推进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需要深刻把握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发展的方向,深入分析研究城市基层党建的重点难点问题,紧紧抓住影响和制约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瓶颈问题,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努力实现新突破。吉泰街道在实践中,从单线作战到“三线”发力,从“各自为战”到“统筹联动”,就是一步一步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实践问题,不断推进工作创新的过程,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解决,推动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不断创新发展,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四、延伸思考

1.结合案例,特别是吉泰街道探索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新格局,大力推行凝聚“党员线”、健全“自治线”、延伸“服务线”三线工作法的做法和经验,思考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方面,还需要补齐哪些短板,应当完善哪些政策举措?

2.结合案例和工作,围绕党建在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方面,思考如何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增进民生福祉,加快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来源丨北林区解放思想专项工作组

设计制作丨黎作彪

责任编辑丨许来齐

北林发布

微信:beilinfabu

邮箱:blq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