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为何在各种斗争中蒋介石都比不上毛主席,二人之间究竟有何差距?

蒋介石虽然是军校出身,但是在军事才能上却不如农民出身的毛主席。二人作为曾经独当一面的政治人物,究竟在能力上有哪些差别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19岁的时候,心中就已经有了想要救亡图存的想法,这在他老家奉化当地是十分少见的。年少的他明白想要改变国家命运,第一步就是要用足够的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

1906年,蒋介石决定前往日本留学,就是希望在日能学到先进的军事知识,然后回国报效国家。

当时很多亲戚朋友并不同意他这一决定,更希望他能安稳度日,但蒋介石却铁了心要出去,甚至断发表明自己的志向。

然而遗憾的是,因为各种原因他无法前往日本,只能在1907年报考了位于保定的通国陆军速成学堂。

当时这所军校全浙江省留给普通青年的名额只有14个,而报名的则多达几千人。能被学校成功录取,由此可见蒋介石在军事上还是有一定的才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军校读书期间,蒋介石因为优异的成绩在第二年被选为公费留学生,被学校派去前往日本的振武学校继续深造。

就这样他成为振武学校第十一期的学生,并且被编入了炮兵科。振武学校不仅有着十分严格的管理制度,并且在学术上的要求也非常高。

求学三年时间里,蒋介石被培养出了严格的军人性格,为以后的军事政治生涯打下了基础。不仅如此,留学期间他也正式了解到了同盟会这一组织。

随后他结识了孙中山,并且表明了自己想要通过学习军事拯救国家的想法,孙中山也十分欣赏踌躇满志的蒋介石。

但此时蒋的想法还略显幼稚,于是他成为孙中山坚定的追随者,也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革命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昌起义爆发之后,蒋介石冒着被日方当作“逃兵”的危险回到国家投身革命,随后他又加入了中华革命党,自愿服从孙中山的所有命令。

就这样蒋介石和孙中山结下了十分深厚的情谊,当时的蒋还是个满心充满政治抱负和信仰的人,随后便担任黄埔军校校长这一职务。

也正是从这时,他开始在学校内培植自己的“黄埔系”,这也成了日后蒋介石权力极度膨胀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上,蒋介石先是严抓政治教育,借鉴了苏联红军的经验,成立了校内的政治部门。除此之外,在军事训练上也不敢懈怠,有着独属自己的一套完整教学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且在日常的教学中,他还格外注重“师生情”的培养,多次向学生灌输师生情谊的重要性,时刻树立自己的领袖作用。

不仅如此,他甚至怂恿学生私下里搞一些小团体,表面上说学生应该团结起来,其实就是为了培植自己的力量。

蒋介石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无条件地效忠自己,从而培养一批忠于自己的学生团体,这也导致日后出现了十分严重的派系化倾向。

虽然日后的蒋介石掌握权力后逐渐走向了癫狂,但回看他的成长经历,他还是接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并且具备一定的军事素养的。

可为何在日后与毛主席的交手中几乎屡战屡败,农民出身的毛主席为何在军事方面能战胜海外留学的蒋介石,二人之间的差距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军校毕业的蒋介石为何总赢不了毛主席,二人究竟差在哪里?

如果要细说蒋介石与毛主席之间的差距,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

第一个便是用人方面,虽然蒋介石在黄埔军校培植了属于自己“黄埔系”,但这也成了他日后用人的一个局限。

在用人上,毛主席只考虑此人的真才实干,以及究竟适不适合领导这场战役,用人标准是“五湖四海”的。

而蒋介石为了维系派系内部的和谐,常常选择提拔“黄埔系”以及和他同为浙江老乡的人,显得十分畏手畏脚。

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王稼祥并没能当选中央委员,这一消息则让毛主席十分震惊。因为主席在之前对每个人都做了大量的了解,他认为王稼祥完全有能力担任中央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之前王稼祥曾经有过“左倾”主义错误,所以这才没有得到一半的错误。但是毛主席却认为他虽然犯过错,但也为党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应该再给他一次机会。

就这样在毛主席大力推荐之下,王稼祥成功当选中央委员,后来他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主席并没有看错人。

由此可见,在用人调度上毛主席有着大智慧,并且知道每个人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和岗位,从而将其能力发挥到极致。

反观蒋介石这边,他不仅会优先考虑和自己关系亲近的人,在统筹调度上也经常犹犹豫豫。辽沈战役中,在关于沈阳的守卫问题上,他就和下属有过长达半年关于战略用人方面的争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很多人都对蒋介石的命令并不满意,并且各怀己见想要从中获利,最后我党军队胜利攻下锦州。

正是因为蒋介石这种随意且唯私的用人方法,导致很多战役国民党军队都输得十分惨烈,也加剧了国民党内部的矛盾和分裂。

除了知人善任之外,毛主席在整体的军事指挥战略上也比蒋介石优秀很多。在指挥战役的时候,主席往往能将目光放在大局上,善于从宏观角度整体分析和把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蒋介石越十分注重一些“细节”,虽然说细节固然重要,但是他缺乏了整体的通判战略考虑,经常越级指挥不说,还会将整个局势搅乱。

并且蒋介石生性多疑,在任用下属的时候常常给高位但并不百分百信任。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都马上率领军队奔赴东北,想要扎根东北获得有利的战略位置。

然而蒋介石的部下陈诚等人却被解放军打得落花流水,连连后退狼狈不堪。为了挽回颓势,蒋介石便让自己的王牌战将卫立煌调往东北担任总司令。

但是蒋介石却对卫立煌并不是完全信任,在他去东北之前还经过了一番精心调查。卫立煌到达东北之后,曾经好几次根据实际情况向蒋介石提出建议,但却都被他怀疑别有用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蒋介石对卫立煌越来越不信任,想方设法将他调出了东北。由此可见,蒋介石是一个十分担心自己权利受到威胁的人,在用人和战略制定上也不够果断。

而前线的情况瞬息万变,总指挥必须有一锤定音的气魄,不然就有可能满盘皆输,那么蒋介石与毛主席在军事上才干上还有哪些差距呢?

3

军校毕业的蒋介石为何在军事上比不上毛主席,又差在哪方面呢?

在党内部的管理上,毛主席也一直秉持依法办事,在原则问题上绝对不会包庇犯错的人。

黄克功曾经是我党的一位老红军,在许多次战役中都表现得十分优异,在党内也有一定的声望。

然而在延安的时候,他竟然因为个人感情问题开枪杀害了一名女同志,这件事情自然也掀起了轩然大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党内出现了两种声音,一些人表示当下正是用人之际,可以让黄克功将功赎罪,上前线杀敌。剩下的人则认为杀人就应该付出代价,一定要依法严厉处置。

一时间,黄克功案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当时的审判长也无法做出决断,于是决定向毛主席求助。

黄克功对此事并没有狡辩什么,最后他选择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他先是写下了自己加入我党后的一些心路历程以及参加过的战役,并且十分悔恨自己因冲动酿成的惨剧,最后则希望自己可以死在战场上。

毛主席知道此事后,态度十分坚决地表示一定要依法惩处黄克功,只有这样才能起到警示的作用。最后黄克功被枪决,可见毛主席是个坚决按照法律办事的人。

但是蒋介石在面对下属犯错的时候,往往在考虑过利弊后选择包庇。

国民党大将张灵甫就因为怀疑妻子吴海兰对自己不忠,而开枪将其射杀。杀死妻子之后,他甚至连尸体都没处理,丢下三岁的女儿便回到了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海兰死后,其父母陷入了极大的悲愤之中,此事也引起了妇女协会的注意。然而当时蒋介石和宋美龄正在国内大肆宣传新生活运动,所以很多人都等着看蒋介石会如何惩处张灵甫。

然而七七事变爆发之后,张灵甫竟然再次回到了战场,甚至还保留了原有的军衔。而蒋介石对外声称要让他“将功折罪”,其实就是舍不得处置这位肯替自己卖命的将领。

所以在党内治理问题上,蒋介石有很多事情拎不清,这也导致后期国民党内部十分混乱,腐败问题十分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毛主席在军事策略上最高明的一点,便是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发动群众。

虽然蒋介石曾经有着学年军校的学习经历,但是他并没有深刻认识到我国的本质,所以他注定是无法成功的。

并且国民党始终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不能设身处地地为广大穷苦百姓考虑,因为他们是不可能得到人民的拥护的。

虽然刚开始他的确有着报国的雄心壮志,然而这种心境早已经被吞噬殆尽,逐渐膨胀的权力让他愈发贪婪,甚至迷住了他的双眼。

毛主席却一直坚定地站在广大农民以及人民群众这边,在军事指挥上永远以大局为重,并不会掺杂自己的个人情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可见,蒋介石不管是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与毛主席相差太远,二人根本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