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人吃水产有多猛?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吃掉的水产品约1.5亿吨,中国人就吃掉了38%,比除亚洲以外其他五大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的总和还要多。水产品,在中国人餐桌上的地位仅次于猪肉。

“吃水产大国”地位背后,有中国广大吃货们的贡献,更有数以万计水产养殖户的强力支撑。作为水乡泽国的湖南,又贡献了多少?

2022年湖南省水产品总量达到272.6万吨,位于全国前五。湖南的水产,以鱼为龙头。草鱼是四大家鱼之首,湖南的草鱼产量占到全国的十分之一,大约全国每卖出10条草鱼中就有一条来自湖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湖南两代“鱼院士”,为草鱼的繁殖技术做出了突出贡献。

根据美团、艾媒咨询发布的中国烤鱼、酸菜鱼行业报告,2023年中国烤鱼市场规模将达1396.6亿,酸菜鱼市场也将在2025年达到204.7亿。烤鱼、酸菜鱼的主要材料是草鱼,可以说,中国人的“烤鱼自由”“酸菜鱼自由”,湖南人贡献最大。

湖南小龙虾在全国的地位也不容小觑。2022年湖南省小龙虾年产量42.35万吨,占到全国的15%。按照平均数,如果一群中国人围桌而坐,吃掉100只小龙虾,其中就有15只来自湖南。湖南的鳙鱼、鲢鱼、鳜鱼,每年的产量也都稳定在全国前五。

在全国夜宵行业的美食排行榜上,河鲜一直占据头部榜单的位置,而深谙其道的湖南人则提供了其中最好的食材。在水产烹饪方面,湖南人也是翘楚,剁椒鱼头、口味虾、青椒甲鱼、紫苏鱼块……每一道都餐桌上的“顶流”。

为何湖南会成为中国水产的“扛把子”之一?湖南境内和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河流总长度9万千米,湘资沅澧四水及其支流组成湖南水网的骨干。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千米及以上的湖泊就有150多个,大、中、小型水库更达14000多座,丰富的水资源为淡水养殖业提供了天然的保障。

从产量、产值上看,环洞庭湖区是湖南水产的“王者”,岳阳、常德、益阳常年占据湖南水产行业前三甲的位置,湖南河鲜代表如南县小龙虾、汉寿甲鱼、白泥湖螃蟹、大通湖大闸蟹都出在这一地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广饶的洞庭湖养育了众多河鲜,而深处山地的郴州、湘西也并非无鱼可养,这里是冷水鱼生活的地方,高山峡谷隔绝的库区环境,为鳙鱼、鳜鱼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环境,肉质更佳,鱼肉更嫩,而且没有泥土腥味,是鱼鲜中的珍品。

而环境的差异形成了两个地区不同的储存鱼方式,山区人多熏制,湖区人多曝干,两者的融合汇聚成湘菜的独树一帜。高山与湖泊虽然地理差异巨大,但勤劳的湖南人都能开辟出渔场并获得优质的水产,不仅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且大量供应外省,让外省人也能吃到湖南的“鲜”。

湖南哪种水产最好吃?我们梳理了16个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水产,从中可以瞥见湖南人对于水产的情有独钟和独特见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江大湖的波涛,赋予湖南不一般的鲜。不管是中国人餐桌上的“河鲜五美”:青、草、鲢、鳙、鲤,还是被老饕们青睐有加的小龙虾、甲鱼等“宝藏河鲜”,湖南都是产业上的“大佬”。

湖南水产分为高山派与江湖派两大派别,两个派别有各自的势力范围。高山出平湖,库区巨大的水容量与水深,为冷水鱼的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它们生长缓慢,像秘密修炼的仙侠。湘中平原与洞庭湖则是湖南水产的传统养殖区,它们势力强大,血脉正统,是武林中的正道。如果湖南水产届来一场 “华山论剑”,你觉得谁会是胜者?

盛产于洞庭湖西岸的南县小龙虾,挤进了中国小龙虾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的前三。南县拥有得天独厚的滨湖环境,肥沃、广饶的洞庭湖冲击平原上河流纵横,为稻、虾养殖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2022年南县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达62万亩,年产小龙虾12万吨,在南县每4个人中就有1个人的工作和“稻虾”相关,而每3亩田中就有2亩里种养稻虾,可以说一到夏天,南县就是小龙虾的海。南县人用小龙虾为湖南人撬动了一个全新的美食宇宙。

湖南人有多能吃虾?仅长沙一个地方,夏季高峰期每天可以吃掉60万斤(数据来自长沙马王堆海鲜水产市场销量)。在长沙夜宵市场,小龙虾“一骑绝尘”,无物可敌。小龙虾的吃法花样百出,长沙人最爱的是口味虾、油爆虾、卤虾“三巨头”,吃完虾再把面跟卤汁搅拌,吸溜下肚,直到此时,一顿宵夜才可算尽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论占地面积,湖南的丘陵山地绝对比平原与湖区多。湖南的四水湘资沅澧都发源于山地,最典型的是澧水,这条号称“湖南雅鲁藏布江”的河流流经湘西北地区,在岩溶台地发育密集的张家界深切出很多峡谷,它的上游就是著名的大鲵保护区。这种曲折弯流的峡谷河床,是优良的水产养殖区。自澧水支流溇水的江垭峡谷鳙鱼,曾经拿过世界最大淡水有机鳙鱼的吉尼斯纪录。破纪录的那条鳙鱼重达102斤,在水库中至少生活了30年,身长1.4米。

江垭水库是一条典型的山谷河流型水库。湖南人都知道江垭温泉,它是张家界地区最早发现并开发的温泉。江垭水库所在的慈利县是湘西北地区岩溶台地发育较为丰富的地区,几条高耸的“坝子”横穿县境,澧水的支流溇水切割这些“坝子”,蜿蜒向东形成一条峡谷深切的河道走廊。由此蓄积的水库,库面狭长、水位深、日照时间短、水温低,生活在库区的鳙鱼生长缓慢,在长时间优质水源的供养下,全身蛋白质高,体脂率低,体色乌黑还有光泽,一点泥腥味都没有。

鳙鱼又叫大头鱼,是湖南新派湘菜剁椒鱼头的原材料。而产自江垭水库的峡谷鳙鱼绝对是这道菜最顶级的食材,鱼肉肥美又有胶质感,尤其是鱼头的边角料,鱼脂香甜,配合湖南当地的剁辣椒,最能激发本土食材的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垭峡谷鳙鱼还只是湖南高山派水产的一个代表。若论名气,高山派中的东江鱼最具知名度。

位于湘南郴州的东江湖,面积达160平方千米,蓄水量81亿立方米,相当于半个洞庭湖。东江湖周围森林环绕,水质清洌,监测结果显示东江水符合国家地表水一类水质的标准,即东江湖水不经过净化处理,就可直接饮用。喝着“山泉”长大的鱼,味道自然不会差。

这里盛产寸把长、指尖粗的小鱼仔,又以东江银鱼最昂贵。东江银鱼身体几近透明,外形如银玉,以藻类、浮游植物为食,常年生活在8到12摄氏度的冷水环境中,富含丰富的氨基酸和蛋白质。通过无熏制技术,这些小鱼仔被加工成速食零食,鱼肉软硬适中,容易撕裂,无泥腥味,有嚼劲,配合湖南特有的辣椒,就像四川的麻辣兔头一样热销全国。

郴州还有一种乡土味更浓的高山鱼,它就是郴州高山禾花鱼。高山禾花鱼分布在郴州全境,以高山梯田为养殖地,种植水稻的同时,蓄高山冷泉水以饲养本地鲤。这种鲤鱼喜欢吃落水的禾花,鱼肉中有一股天然的禾香,是煲鱼汤的上等食材。

禾花鱼在湖南其他地方也很常见。丘陵地开辟的梯田且拥有充沛山泉的地方,村民都会自发地养禾花鱼,一方面可以提高稻田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待秋季水稻金黄时,放水捕鱼,肥硕的禾花鱼是农忙秋收后一家人最好的犒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高山派“独善其身”,那江湖派则“兼济天下”。

洞庭湖区的岳阳、常德、益阳三市,几乎垄断了湖南的大宗水产品,其中又以南县、华容、安乡、汉寿等县最为重要,它们捆绑在一起成为湖南水产界的“扛把子”。湖南16个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水产品中,有11个来自环洞庭湖地区。南县小龙虾、汉寿甲鱼是两块金字招牌,除此之外,还有南县草龟、南县中华鳖、大通湖大闸蟹、白泥湖螃蟹、华容大湖胖头鱼、珊珀湖草鱼、珊珀湖花鲢、珊珀湖黑鲫、临澧黄花鱼。它们一起构成湖南水产江湖的门派正宗,而且各有各的独特风味,各有各的拥趸。

01南县小龙虾、汉寿甲鱼是两块金字招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盛产于洞庭湖西岸的南县小龙虾,挤进了中国小龙虾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的前三。南县拥有得天独厚的滨湖环境,肥沃、广饶的洞庭湖冲击平原上河流纵横,为稻、虾养殖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2022年南县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达62万亩,年产小龙虾12万吨,在南县每4个人中就有1个人的工作和“稻虾”相关,而每3亩田中就有2亩里种养稻虾,可以说一到夏天,南县就是小龙虾的海。

南县人用小龙虾为湖南人撬动了一个全新的美食宇宙。湖南人有多能吃虾?仅长沙一个地方,夏季高峰期每天可以吃掉60万斤(数据来自长沙马王堆海鲜水产市场销量)。在长沙夜宵市场,小龙虾“一骑绝尘”,无物可敌。小龙虾的吃法花样百出,长沙人最爱的是口味虾、油爆虾、卤虾“三巨头”,吃完虾再把面跟卤汁搅拌,吸溜下肚,直到此时,一顿宵夜才可算尽兴。南县的小龙虾成长于稻田中,肉质紧嫩,口感爽滑,是供给长沙夜宵市场的高端食材。

南县除了小龙虾,还出产南县草龟、南县中华鳖。龟、鳖、螃蟹、小龙虾,这些特色水产一般生活在水文环境复杂的浅水区域,有供栖息的水草,特别是龟、鳖要进行冬眠,随着水文规律的变换养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洞庭湖为它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栖息地。西洞庭湖的汉寿县,以甲鱼闻名。汉寿人早在1974年就攻克了人工孵化甲鱼的技术难题,开创了甲鱼人工孵化和养殖的先河。上世纪70年代末,全国首个特种水产研究机构——汉寿县特种水产科学研究所成立,自此汉寿已经拥有50多年的养殖经验。到了2023年,汉寿县甲鱼养殖水面达到17.5万亩,存塘亲鳖2287吨,年产稚鳖6000万只以上,甲鱼之乡名不虚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寿甲鱼以其肥美的裙边出名。一只汉寿甲鱼要在湖区生长3年甚至5年,它们吃湖区的天然饵料,长出一个有大又圆的身材。与其他地域甲鱼相比,汉寿甲鱼体薄片大,裙边宽而厚,腹内脂肪呈蛋黄色,是湘菜中的顶级食材。最原始的做法是清蒸,泯一口那“吧黏”的汤,尝一口厚厚的裙边,才体会到什么是洞庭湖最顶级的鲜。

02 湖南并不缺名蟹好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秋风一起,又到了吃蟹的季节。水底蛰伏一整年的蟹兵蟹将们,吸足了营养,是最适合品尝的时刻。湖南,并不缺名蟹好蟹,大通湖大闸蟹、白泥湖螃蟹虽然没有阳澄湖大闸蟹出名,但作为本土生长的湖蟹,却有自己的口味骄傲,也会提供膏肥黄满的极致体验。

作为长江流域洄游动物的终端,环洞庭湖一带是河蟹的天然育肥之地,有着非常优越的养蟹环境。洞庭湖为过水性湖泊,水质清冽,外湖多为沙质底,布满水草、螺、浮游生物等,内湖面积大,草型湖泊多,且湖草类型又以河蟹最爱的“面条”草为主,非常适合河蟹生长。在这里长大的河蟹体型和品质俱佳,一直都以“大、肥、 鲜、甜”胜出,是妥妥的种子选手,实力不容质疑。

由于贴近长沙,湖蟹产地也成为深秋品蟹目的地。湖区人做蟹别具风味,除了清蒸,还会对油进行大胆使用,油爆蟹,口味与油爆虾类似。香辣的蟹肉,是湖区人的独创,打上了湖区人浓浓的烙印。

03 洞庭湖草鱼:夜宵市场的“顶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烤鱼有多火?在长沙打开大众点评搜烤鱼,立马显示有11726个结果,而烤鱼做法就有510004个结果。全国烤鱼相关的企业在2021年就已累计在册了48737家,预测2023年产值将达到1396.6亿,是当之无愧的“夜宵顶流”。

草鱼是烤鱼最主要的食材。草鱼体型修长,肉质细嫩,体脂低,适合油炸、烘烤,在辣椒、花椒的佐助下,外焦里嫩的鱼肉可以吃出非常丰富的层次感。烤鱼口味也成为各省老餮们的家珍,重庆有万州烤鱼,新疆有罗布泊烤鱼,湖北有宣恩烤活鱼,云南有香茅草烤鱼。湖南也有剁椒烤鱼、紫苏烤鱼等等,主流的特点就是香、辣、麻,食客们也因味蕾的刺激而激情涌现、大快朵颐,吃鱼的魅力尽显。

水产专家认为草鱼应该是起源于我国的一种肉食性鱼类,在约3300万年至900万年前,它们向东迁徙扩散,分布范围遍及我国西部、东部和北部。在距今500万年至250万年左右,逐渐演变为现在这样的食草鱼。

这样一种没有危险、容易捕猎的鱼,恰好又因食源广泛而长速较快、肉质符合大众口味,自然很早就成为人们的“盘中餐”。草鱼在我国被食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代。到现代,草鱼养殖量稳居国内淡水鱼养殖首位,2020年湖南出产草鱼63.07万吨,位居全国第三,产量约占全国的1/10。

但在长达数千年的岁月里,人们并没有驯服草鱼。被圈养在池塘的草鱼不产卵、不繁育鱼苗,人们只能猎捕野生种,再将它们养得更肥大些。上世纪50年代,湖南籍“鱼院士”刘筠带领科研团队对草鱼性腺发育进行系统研究,才突破了草鱼人工繁殖的技术难题。此后,草鱼稳居全世界养殖产量最高鱼类,被称为“四大家鱼”之首。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形成6个草鱼地理标志农产品,湖南就有耒阳大和草鱼和安乡珊珀湖草鱼两种,所以全国人民能够实现烤鱼自由,还要多多感谢湖南人。

潇湘晨报记者钱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