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到底是不是天才,质疑的人越来越多了。有趣的是,人们是以平台和学历来分的,在某几个平台上质疑声比较多,从数学、板书、经验等分析的人们比较多。而某几个平台,只要出现质疑声音,就被一味的嘲讽是不是有红眼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有网友说,你质疑首先要有资格,起码能超过阿赛12名。这就是逻辑混乱了,难道只有前11个人才能质疑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然有牛人出来质疑了,这位北大硕士99.99%认为这件事是假的,是在作秀,而背后的推手就是王老师。而且他还实名质疑,并且称愿意拿出500万对赌。而且“即使我判断错了,我写在上面的内容也不会删。那就表明姜萍同学确实是很有数学天赋的。如果她最后去读了数学系,所有的学费我来出。当然如果学校给她免了学费,我还是愿意拿出等同学费的钱让她当生活费。”这就很仗义了。并不是单纯的蹭流量,下图较长,耐心观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面的关键点不在于姜萍是不是天才,而在于阿赛的初赛是没有监管的开卷。有人总自以为是,质疑者找不到人替考什么?只能说自己的见识短浅,自己没这个资源,并不代表所有人都没有这个资源,只不过有人肯干,有人不肯干而已。信不信,假如浙大为姜萍开绿灯特招了,明年的阿赛必定一堆人这么搞,势必让你见识到什么叫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讲个比较独特的观点吧,人和人不同,关注点不同,我看完采访,就记住,女孩说她除了吃饭睡觉都在做题,但是女孩又说自己喜欢的是服装,结果又没日没夜的做题,很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两位网友的观点可以作为老师的观点,一位网友说:作为中学数学老师,也是数学本科毕业,对数学有点浅显的认知。根据我的经验,这个初试大概率是几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另一位网友补充道:几个人共同努力?不光是这,有没有同学本人参赛都存疑。这竞赛是网赛,还可以关摄像头的那种。监过网考的都懂。而且她提交的是电子档,还不是手写拍照档。而且就她的板书,像极了,抄别人作业时不知道那个符号什么意思,脑补成一个她认识的符号。(教过书,批改过作业和试卷的都懂我说的是什么)。毕竟我真见过pi抄成根2和e抄成rho再抄成p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说的都是现实里存在的情况。也算是对此事的另外一种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学不会骗人,但是人会骗人。幸好这只是初赛,还有决赛不是么?等到决赛在看,会是什么情况!

但是大家做好准备,有网友预测:毕竟现在有很多证据表明姜萍是在作秀。她决赛肯定会卡在21,22名左右,刚好进不去线下赛,说自己发挥失误,然后无人能证明此事件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