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以“瓦良格”号命名的军舰都有着曲折的经历,例如“瓦良格”号航母,还有“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这两艘船的故事网友们大多清楚,这里就不说了。今天跟大家说说以“瓦良格”号命名的一艘防护巡洋舰的事情,该船在历史上也大大有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瓦良格”是开拓进取的象征

首先要说一下,“瓦良格”号防护巡洋舰可不是沙皇俄国自己建造的,而是委托美国建造的。19世纪末沙皇俄国为了跟日本争夺远东地区霸权,大肆扩充海军,国内所有造船厂都在建造军舰,扩军计划中来不及造的舰船只能委托其他国家帮助建造。除了关系不好的英国外,当时德国、法国、美国都在帮沙皇俄国建造大型军舰,其中美国负责建造一艘战列舰和一艘大型防护巡洋舰,这艘大型防护巡洋舰就是“瓦良格”号。为什么取名“瓦良格”号呢?“瓦良格”是东斯拉夫人对维京人的称呼,他们最终融入了俄罗斯民族,“瓦良格”这个词成为了搏击风浪、开拓进取的象征。

1898年4月11日俄海军部在圣彼得堡与美国费城克朗普造船厂签订建造合同,规定“瓦良格”号必须在俄国观察团到达美方造船厂后的20个月内建完,除火炮和鱼雷武器由俄生产外,其他部分均由美方提供,合同总额为423.3万卢布(约合213.8万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航行中的“瓦良格”号

“瓦良格”号防护巡洋舰主要性能:舰长127米,宽15.9米,吃水6.3米,指挥塔装甲厚152毫米,穹甲甲板斜面厚76毫米、平坦处厚38毫米,标准排水量6500吨,舰员编制580人。动力为两台三胀式往复蒸汽机,20000马力,双轴,航速23节,续航力5000海里/10节。配备12门152毫米/45倍径速射炮,单装,其中8门位于上甲板,船艏艉两侧各有1门,火炮均没有炮盾。另有12门75毫米/50倍径速射炮,8门47毫米速射炮,2门37毫米速射炮,6具381毫米鱼雷发射管。此外为了支援水兵登陆作战,还携带有2门63.5毫米行营炮。

“瓦良格”号在建造的时候就埋下来后来不得不自沉的坑!由于合同签得不严谨,美俄双方在舰用主要设备方面产生分歧,并且由于经济原因被迫改用法国尼克劳斯公司生产的锅炉,导致性能大幅度滑坡。“瓦良格”号一共安装了30座法国尼克劳斯式锅炉,这锅炉最大的缺点是使用一段时间后性能大打折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瓦良格”号线图

1900年7月12日,“瓦良格”号在美国波士顿附近进行第一次海测,最大航速达到24.6节,这很惊人了。但是问题来了,航行8小时后左侧发动机顶盖爆裂,高压汽缸也严重受损,故障维修工作量长达2个月。1900年10月21日开始第二次海测,最大航速为23.2节,也达到了设计要求,并且动力设施完好无损。

“瓦良格”号服役一段时间后,俄国人终于发现了根本问题——动力系统需要经常检修,还要频繁地清理锅炉烟道,航行时曾多次发生管道爆裂事故。经检修后发现这是建造时因蒸汽分配不均而导致气缸工作不稳定。1903年秋俄国机械师对动力系统进行一次大修,结果发现航速只能在短时间内达到20节,长时间航行时不能超过14节。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更换所有锅炉,但对于刚刚服役两年的新巡洋舰来说是不可能的。很快俄国人就尝到了苦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带有“瓦良格”字样的船钟

1904年日俄关系恶化,2月5日日本宣布与俄国断交,这就是开战的信号了。2月6日日本联合舰队派出大批军舰护送日本陆军前往朝鲜仁川,企图在济物浦港登陆。当时俄国海军“瓦良格”号防护巡洋舰和“高丽人”号炮舰一起停泊在济物浦港内,但对即将到来的战争毫不知情,更想不到日本人会不宣而战。

当时日本联合舰队派出的舰队由1艘装甲巡洋舰(“浅间”号),5艘防护巡洋舰(“千代田”号、“浪速”号、“高千穗”号、“明石”号和“新高”号)和4艘驱逐舰组成,此外还有多艘鱼雷艇,日方拥有压倒性的优势。但是处于绝对逆势的俄国仁川分舰队不接受日方的最后通牒(放下武器投降),“瓦良格”号以“高丽人”号打前阵,先后起锚出发,与围攻的日舰拼死一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浅间”号装甲巡洋舰

经过激烈炮战后,“瓦良格”号指挥塔中弹,操舵室被击毁,大部分舰炮也都无法射击。失去作战能力的“瓦良格”号不愿意投降,最后不得不自沉以防军舰被日军俘获。战后“瓦良格”号的拼死作战行为受到俄日双方的大加赞赏,观战的各国海军评价也极高——“瓦良格”号就是在各国军舰官兵的致敬下起锚出征。

其实如果不是“瓦良格”号的动力系统有问题,“瓦良格”号完全可以凭借着23节的最大航速冲出去,参战的日方各巡洋舰的最大航速也就20节上下。至于驱逐舰和鱼雷艇虽然速度快,但续航力不行,而且早期鱼雷有效射程太短,往往300米距离发射才行,问题是很难靠到这么近,“瓦良格”号上大量的速射炮可不是吃素的。但是“瓦良格”号动力系统故障,短时间内才能达到20节,长时间航行时不能超过14节,根本跑不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