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底,湖南省新化县武装部收到一封求助信,武装部的工作人员对此见怪不怪,因为他们经常收到来自各地退伍军人的求助信,然而这封信和其他信有着巨大的区别。

武装部的工作人员将这封信交给上级领导,领导看后十分震惊:“这件事是真是假?”这封信是来自一位湖南老汉,老汉因为没钱给妻子治病,只好写信求得政府帮助。

小伙伴们看到这里一定非常疑惑,老汉的信中究竟写了什么能让上级领导如此震惊呢?

原来这位老汉在信中提到自己是毛主席的警卫。大家都知道毛主席的警卫员待遇并不差,那么这位老汉究竟是谁呢?他遭遇了怎样的事情呢?这一切都要从红军时期说起。

参与抗美援朝战争,成为毛主席警卫

1934年12月,贺龙所带领的红二军途径湖南新化县,尽管当时不少村民都知道这是红军的队伍,但对一些年纪小的孩子来说,看到这么多带枪的人,他们还是会害怕,奉孝同正是众多孩子中的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奉孝同

奉孝同也就是文章开头所说的那位给政府写求助信的湖南老汉,此时他只是一个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害怕的小孩。

奉孝同当时只有7岁,虽然很调皮,但看到这么大的阵营他还是很害怕。奉孝同狂奔回家,到家的那一刻他的心才彻底放下。

红军来后奉孝同的家中分到了粮食还有几块猪肉,原来是红军将可恶的地主给整治了。也是在这时候,奉孝同的心中有一个认知:红军来后,我家的日子比之前好了许多。

当天晚上奉孝同的家中也住了不少的红军,他对红军的印象也好了许多,不再害怕,甚至敢和他们聊天。红军对小孩子都很有耐心,不仅给他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还给他说了许多关于革命的知识。

红军没有在新化县呆很长时间,因为他们还有别的任务,在红军临走前曾对奉孝同说:“好好努力,可能有一天我们会成为战友!”红军战士的这句话被奉孝同深深地印在脑海中,也为之后奉孝同入伍做下了铺垫。

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当初胆小的奉孝同也变成了一个大男孩,但他心中的愿望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参军。当奉孝同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父亲的时候,父亲却拒绝了。

当时解放战争已经快要结束了,再加上奉孝同的父亲不想让他去前线,随后对他说:“全国解放在即,没有什么仗可以打了,国家下一步是建设国家,你还不如留在家中,等国家搞建设的时候,你再为国家效力。”

奉孝同觉得父亲说的很有道理,但令他们都没想到的是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奉孝同

奉孝同得知这个消息后,怀着满腔热血响应国家号召入伍,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前往朝鲜战场,当时的他只有23岁。

大家都知道抗美援朝战争的对手是美军,美军是拥有世界上一流的海陆军部队,同时还拥有我国不具备的导弹部队。在这场战争中,我方无疑是处于劣势的。

无数志愿军明知这种结果,但他们仍不放弃,仍要参军,奉孝同也是如此。奉孝同只希望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他和部队跨过鸭绿江,开始了他的战斗生涯。

1953年战争结束,无数志愿军回国,此时中央公安军挑选骨干战士,高大英俊、素质过硬且表现优越的奉孝同被选中,成为中央公安军光荣的警卫战士。

此时的奉孝同万万没想到,之后他会被毛主席挑选,成为毛主席的贴身警卫。

奉孝同被选为警卫战士不久后,毛主席就提出在全国各省中各挑选一名军队干部到中央警卫团一中队,主要负责保卫毛主席的安全。

也许是奉孝同太过幸运,也许是奉孝同太过优秀,他被调去警卫团干部大队一中队,成为毛主席的贴身警卫。

但这只是成为毛主席贴身警卫的开始,大家都知道毛主席是国家最高领导人,负责他的安全需要有超强的能力。奉孝同没有直接上岗,而是经过了一系列的训练,不仅要锻炼自己的身体,还需要熟悉毛主席居住的环境和遵守的规章制度。

经过重重考验后,奉孝同才能上岗,成为毛主席的贴身警卫。这件事对奉孝同来说格外激动,他甚至激动得睡不着觉。

据奉孝同回忆:毛主席是一个非常随和的人,他经常请湖南籍的战士吃饭,有时候毛主席的女儿李敏和李讷也在场,毛主席就让她们给战士夹菜,没有一点架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也是湖南人,所以他对湖南籍贯的战士有好感也是很正常的。除此之外最令人意外的则是毛主席让自己的女儿们给战士们夹菜,这对战士来说简直是意外之喜。

本以为毛主席和他的孩子们都会高人一等,没想到他们如此平易近人,也不会摆出一点架子。

奉孝同在毛主席的身边学到了许多,这是他进步最快的几年,也是他最难忘的几年。奉孝同曾先后被授予执勤能手、技术能手、一级射击能手等荣誉称号。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吧,在毛主席身边,奉孝同也能学到很多。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是一位非常热心肠的人,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很是关心,当毛主席得知奉孝同没怎么读过书的时候,毛主席便给他派了一些读书的任务。

每天毛主席都会给奉孝同一大堆报纸,让他从中学习知识,充实自己。但这对于只读了3年初小的奉孝同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报纸中有许多他不认识的字。

可能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放弃,毕竟警卫的工作是保护毛主席的安全,但奉孝同却没有放弃。奉孝同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话都会请教他人,直到自己将事情弄明白为止,奉孝同的做法也让毛主席另眼相看,甚至提出了表扬。

此时国民党虽然退守台湾,但还是有不少余孽蠢蠢欲动,所以只要是奉孝同值岗的时候,他都会加倍用心,不让敌人有可乘之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响应党的号召,隐姓埋名几十年

1955年5月14日,毛主席在中南海颐年堂接见了中央警卫团一中队的全体战士。毛主席此次给大家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任务,那就是以探亲的名义回老家搞一次调查。

毛主席要求战士们将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真实地反映上来,除此之外还要摸清农民生产的粮食、花生、芝麻、烟叶等。待大家调查完毕后,需要回北京写上一份报告。

会议结束后,毛主席特意就此次调查制定了《出差守则》:1.保密,不要说出这里的情况。2.不要摆架子。3.宣传解释建设工业和实行社会主义的好处。4.不要上反革命分子的当。5.调查生产、征购、合作社、生活、对工作人员的意见。

毛主席在说完这5项原则后,在守则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1955年7月奉孝同遵照毛主席的吩咐,来到自己的老家湖南新化县奉家镇开始了为期10天的调查。奉孝同每天走亲访友,和街坊们聊天,从他们口中获得了许多有利的消息。

10天调查时间一结束,奉孝同立刻返回北京,就这些事情写了一份非常专业的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1955年7月20日,毛主席在中南海听取了包括奉孝同在内的5位湖南和湖北籍战士的报告。报告结束后,毛主席说:“我从你们的口中得知当地百姓的情况,你们见到了农民,我见到了你们,这代表着我简介见到了农民。”

毛主席这句话刚刚说完,卫士李银桥就上前报告:“饭准备好了,是不是先吃饭?”毛主席听后对战士们说:“那好,今天我请你们几个小同志吃个便饭吧!”

毛主席虽然身为主席,但他平常吃的饭菜和寻常人家没有什么不同,也许此次是因为人数有些多,所以厨房才准备了3个荤菜,3个素菜以及一大份西红柿鸡蛋汤。

毛主席在餐桌上只吃了青菜、豆豉、苦瓜炒青椒以及一碗杂粮饭。其他战士们虽然不是第一次和毛主席同桌吃饭,但还是有些紧张的,他们太过拘谨,不好意思夹菜。

毛主席看出战士们的拘谨和不好意思,随后给他们每个人都夹了菜,还像老父亲一样叮嘱他们:“你们年纪还小,要多吃点,把这些菜全部消灭掉!”

战士们知道毛主席平易近人,没想到却如此接地气,完全和家中唠叨的父母一模一样,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拉近了毛主席和战士们的关系。

毛主席还会在餐桌上开玩笑,当他得知其中一个战士管楚良还没对象的时候,开玩笑的对对方说:“那么多好姑娘还找不到,是你要求太高了吧?不要急,慢慢来。”

当大家吃完晚饭后也接近了黄昏,5位战士走的时候,毛主席一一握手告别,不得不说毛主席对身边的人和老百姓真的很好,完全将他们当成亲人对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奉孝同

1958年2月,奉孝同再次响应党的号召,从北京回到老家湖南当农民。临行前毛主席特意接见了他,并嘱咐他说:“回乡后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摆架子。”

部队要求战士们复员后不能泄露自己在中央警卫团工作的经历,所以奉孝同的复员证书是这样写的:

奉孝同同志,湖南新化县人。1933年5月出生,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为加强社会主义建设,特准予复员。

复员证书上完全没有写关于他曾任职毛主席贴身警卫员这件事,这件事除了自己外,也只有毛主席和其他领导得知。

所以当奉孝同回乡后,村里的父老乡亲只知道他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并不知道他曾是毛主席的贴身警卫。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文章前面所说的奉孝同被授予了多个证书,如今奉孝同因为这些证书而被乡武装部看中,成为民兵训练队的教官,也让乡里的民兵队在县里连拿过3年的冠军。

之后也许是因为个性太过倔强,或者是浑身上下透露出一股子傲气,奉孝同还是被送回了村里,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村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奉孝同一家

在经济困难期间,他们一家靠吃野菜填饱肚子,如果没有找到野菜的话,就吃“神仙土”(一种有黏性的黄土)。这种生活是非常艰难的,奉孝同的女儿曾多次因为消化不良而差点腹胀死去。

在这几十年里,奉孝同从来不提及自己的身份,也不说自己之前在哪里工作,更别说向组织寻求帮助了,他始终谨记毛主席对自己所说的话,虽然生活的很贫苦,但却很幸福。

表明身份,向政府写信求助

改革开放后,奉孝同家的生活也变得好了起来,然而这种幸福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一件件事情给打破了。先是小女儿被拐到外地,至今都下落不明,其次是二女儿嫁人后生活不如意,如今奉孝同夫妇只能跟着离异的大女儿生活,这一家人的担子全部压在奉孝同的身上。

2005年奉孝同又遭受了人生中最大的苦难,那就是自己的妻子因病住院,很可惜的是奉孝同此时积蓄全无,如果想保全妻子性命的话,就需要昂贵的手术费。

由于交不出手术费,奉孝同只好将妻子接回家照顾,但这始终不是一个好的办法。奉孝同在无比纠结之下决定写信给政府,寻求政府的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奉孝同给武装部首长写的信

于是在2005年的时候,新化县武装部队收到了来自奉孝同的求助信,信中大致意思是这样的:

新化县武装部首长:
我叫奉孝同,男,现年79岁,50年参军抗美援朝,53年调到中共中央警卫团干部大队一中队,直接保卫毛主席,58年复员回家务农,如今妻子生病,没有积蓄治疗,只能在家等待。现全家处境困难,望新化县武装部首长,给予特殊经济为盼。

奉孝同在信中说的很明白,自己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也曾担任过毛主席贴身警卫的职责,希望政府能够给予一定的帮助。

新化县武装部领导看到这里是有些震惊和不敢相信的,大家要知道当初来到部队寻求帮助的老兵数不胜数,但却没有一个敢说自己是毛主席警卫的,所以领导对此保持怀疑态度。

不过也正是因为毛主席警卫员的身份,领导特意派人前去调查写信人,也就是奉孝同的真实身份。调查结果表明奉孝同确实参与过抗美援朝战争,但他是不是毛主席的警卫却无从查证。

武装部的领导知道奉孝同是走投无路才会寻求政府帮助,他也想帮助对方,所以新化县将这件事上报给上级部门。这件事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经过中央警卫局的查询后:奉孝同确实曾担任过毛主席的警卫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奉孝同

当新化县的人得知这个消息都是有些不敢相信的,大家只知道奉孝同参与过抗美援朝战争,没想到他还和毛主席接触过,成为毛主席的警卫员。

与此同时不少记者纷纷来到奉孝同的家中,想要对他进行采访。政府相关部门很是关注奉孝同的晚年生活,并给他帮助,而让奉孝同发愁的医药费,则有许多爱心人士捐赠。

当记者问奉孝同,为什么不早点用毛主席警卫员的身份向组织求助的时候,奉孝同一脸愧疚地说:“不能讲,部队有纪律,毛主席也叮嘱过。”

奉孝同的愧疚也是来自于他违背了毛主席对自己的叮嘱,违背了组织对自己的信任。如果此次不是奉孝同的老伴性命垂危的话,相信奉孝同死也不会将这件事说出来的。

记者再次问道:“你这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奉孝同回答:“我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没能见到毛主席最后一面,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去北京和韶山一趟。”

大家都知道北京是毛主席晚年居住的地方,而韶山则是毛主席的老家。奉孝同选择这两个地方,看来他是真的很想念毛主席,并不是为了在公众面前出名。

后在社会人员的帮助下,奉孝同实现了自己的心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奉孝同走正步

54年后,再“见”毛主席

在抵达韶山的时候,奉孝同坚持到毛主席铜像广场给毛主席敬献花篮。在距离毛主席像100米的时候,奉孝同十分激动地向毛主席敬了一个礼,并走起了正步。

尽管此时奉孝同已经不再年轻了,但他骨子里始终记得身为军人时的姿态。

当奉孝同踢着正步走到毛主席铜像前的时候,他停下了脚步,但敬礼的手却迟迟不肯落下,只见奉孝同眼含泪花对面前的毛主席铜像说:“毛主席,我看您来了,虽然过去了50多年,但您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除此之外奉孝同还将自己从家乡拿来的糍粑和腊肉放在铜像前,原来当奉孝同当毛主席警卫员的时候,就曾给毛主席尝过这些美食,毛主席吃后十分高兴地说:“还是家乡的东西好吃。”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是湖南人,但他却生活在北京,他很少能吃到家乡味道的美食。可能有不少小伙伴们看到这里非常疑惑,毛主席是国家最高领导人,他想吃什么会吃不到呢?

但大家好像忘记了一件事,毛主席身为国家主席,他不会徇私舞弊,更不会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浪费其他人的劳动力,所以毛主席想吃家乡食物的时候,只能让身边的同乡带些。

如今奉孝同看望毛主席的时候,还不忘带上毛主席喜欢吃的家乡美食,看来奉孝同是真的关心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奉孝同

奉孝同还参观了滴水洞,在这里他又说了一个毛主席的日常小故事。毛主席在游长江的时候有奉孝同陪同,奉孝同是一个年轻小伙子,而毛主席当时年龄已经不小了。

本以为奉孝同会比毛主席厉害,没想到毛主席能一口气游过去不歇气,但奉孝同却不行,他需要能在船上歇两次。毛主席虽然年长奉孝同几十岁,但身体素质却不输对方。

在奉孝同离开韶山之前,他将自己50多年前在中央警卫团工作时写下的5本日记,全部捐赠给了湖南革命军事博物馆。

去完韶山,奉孝同下一个目标就是北京,那个埋葬毛主席的地方。2013年11月17日早上6点,奉孝同在爱心人士的陪同下来到了天安门广场。由于参观的人太多,所以工作人员特意给奉孝同安排了绿色通道。

奉孝同进入瞻仰厅看到毛主席的遗体后,他再也忍不住了,奉孝同在喊“毛主席”的同时也流下了压抑许久的眼泪。周围的工作人员看见连忙上去扶住他,请他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

在周围人的安慰下,奉孝同好不容易平静下来,他对着毛主席的遗体鞠了三躬,然后敬了个军礼,之后在家人的陪同下离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奉孝同

1958年奉孝同响应党的号召回家乡,从1958年到2012年,在这足足54年中,奉孝同从未向他人提及自己当年的真实工作,他时时刻刻牢记毛主席对自己的叮嘱,完成了最后一项任务。

其实奉孝同当年离开也是非常不舍得的,他和毛主席相处的时间并不短,再加上毛主席心地善良,将每位警卫当成亲人对待。所以奉孝同对毛主席的感情早就不同了,不仅有尊敬,更有亲人之间的感情。

但奉孝同知道自己不能不离开,这是对毛主席的一种支持,尽管他离开了毛主席,但他尊重、敬爱毛主席的心一直存在。

在这50多年里,奉孝同遭受过众多苦难,孩子好几次差点死去,但他仍没有利用毛主席警卫员的身份显摆些什么,更没有用这个身份为自己谋取什么便利。

奉孝同没有给国家增添一点负担,严守军人机密大半辈子,这种精神真的很值得大家敬佩,这才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