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023年的中国人口数据出炉了,人口继续快速下跌,净减少208万。

一年减少200万人口大概是个什么概念?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银川的人口就是200万过一些,所以就相当于每年减少一座小型省会城市的人口。

据多方估算,按照现有的人口下降速度,到2050年中国人口可能下降至10亿左右。

据俄新社报道,俄总统助理马克西姆·奥列什金近日在接受《专家》杂志采访时说,中国已经过了人口高峰期,到2060-2070年,中国人口可能会从14亿减少至8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咱们就暂且按照这位官员的估算,来想象一下人口减少至8亿,中国社会将发生哪些变化。

中国目前城市化率约65%,也就是说大约有10亿人口住在城市。而中国的城市化率目前还在继续提高中,这意味着城市的基础设施还会随之继续扩建。

到人口下降至8亿的时候,就算其中7亿人生活在城市,而他们使用的基础设施是为超过10亿人准备的,这就意味着基础设施的严重过剩。

从好的方面来说,地铁、公交的乘客数量将会减少至大约只有现在的一半,超市、医院等也不会像现在一样人满为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试想一下现在中国城市的人口突然减少到目前的三分之二,按比例算也就差不多是春节期间外来人口全部回家过年,东部发达城市的那种状态,其实会感觉有点冷清。

这种冷清我深有体会。当年我在江浙沪生活时,每次春节假期如果不回家,都会感觉城市非常寂静,路上人很少。

其实这种人口密度就有点像现在欧洲许多国家,大致感觉就是:在北上广这样的超大城市,拥挤程度会下降到类似现在的大型省会城市。而省会城市的拥挤程度也会进一步下降,除了市中心繁华地带,其他地带路上的人都是稀稀拉拉。

看表面这当然是好事,人口过于密集的问题太多了:地铁公交高峰时间都挤爆了,医院总是人山人海,人均空间太小导致适合活动的公园、绿地远远不够……

这下好了:将来公园里没那么多人,终于能安静享受一下独处空间;医院不再需要排长队,办啥事都不用人挤人了,医生也会变得有耐心很多;高峰时间的地铁公交也最多就是没座位而已,完全不需要被挤扁,大部分时候都有座位可坐。

但问题在于,基建是需要花钱维护的,过剩的基建,在人口下降时会慢慢走向荒废。

最近,就有数据显示中国的地铁普遍存在巨亏,其实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公交车系统也是需要财政补贴的。

现在四通八达的地铁、高铁,是在乘坐人数足够多的情况下才能维持,当乘坐的人急剧下降,这些基建亏损问题将会更加严重,维护费用将会更加告急。

公园、医院等等都是一样,人是少了,但相应的财政支持也减少了。如果找不到很好的办法,可能会出现很多荒废的公园和公共设施等等。

另外,到那时候以上这些基础设施都严重老化,更新换代也是一个不菲的成本,没人纳税可就没钱维护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的学校就有一点儿这样的趋势,许多地方撤掉人少的学校,开始合并,但因为教育投入的不足,合并后的学校各方面质量也未必能有提高。

总结一下就是,人口减少到8亿,人均享受的资源确实是多了,但支撑这些公共资源的财政来源,却因为人口下降而面临着巨大的亏空。

那为什么欧美许多国家人口密度较低,却依然能维持高水平的公共设施呢?其实还是因为国家更富有,并且财政支出主要用于人居环境和社会保障。

就比如目前人口比例极低的欧洲,明显感觉人均拥有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公共设施和空间,都是非常充沛的,各种公共设施也并没有因为人口稀少而保养不起。

像在巴塞罗那,公园非常多所以大部分时候各个公园里都人很少,虽然生活在城市却经常能找到那种人迹罕至的绿地、树林。普通公园都是不收门票的,但因为强大的财政支持,全都被打理的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西班牙在欧盟只是相对穷的国家,尚且能支持如此丰富的公共基础设施。

因此,人均公共资源是否充沛,人口少固然是原因,但也跟公共财政支出有着很大的关系。

这样对比下来答案也就有了:当中国人口减少到8亿左右的时候,如果想要国民生活水平比现在有所提升,就需要经济达到发达国家水准。

另外,财政也需要更多用于公共资源的供给和维护,以及社会保障,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主要用于基建和其他方面。

现在提的“高质量发展”,其实就是为了达到上述那种社会状态。

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即便在人口减少的情况下,GDP却还要能继续保持长期稳定增长三四十年,增长速度在这几十年间逐渐从5%下降到2%左右。

这就需要制造业必须完成产业升级,同时继续产生一大批全球著名的自主品牌,有相当多的高利润收入来源。按照中国的体量,类似华为、阿里巴巴这样的著名核心企业数量,至少要达到现有的5倍左右才差不多。

另外就是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还要跟上。人口减少到8亿左右,意味着就业人口急剧减少,老龄化也会更严重。所以就更要通过分配制度改革,让这些核心企业赚的钱,能落到国民每个人手上,实现均富。

最后就是前面说过的,财政怎么花钱也要改变,需要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教育、医疗、人居环境、社会保障。

如果无法达到这样的目标,人口减少带来的可能反而是凋敝:

到处是荒废的高速铁路和破旧的高速公路,地铁老旧而车次稀少,城市大都越来越破旧却无钱维护,无力保养的高层住宅纷纷走向破败和空洞,更有许多城镇因为人口外流和财政亏损而变成鬼城。最终,人口都聚集在超大城市而且更卷了——因为老龄化严重带来的社会负担。

人口如果减少到8亿,到底迎来的是幸福的“躺平”还是贫穷而更“卷”?现在的确是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

希望中国在未来10到20年能充分激发民营企业的活力,完成产业升级,这样,美好未来还是值得期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