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41年教龄,到退休,还是一级教师。这样的一文字摆在面前,谁看了会不心痛呢?一生奉献给了乡村教育,而到头来还不能拿到自己应有的待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乡村教师为什么41年都没有能顺利拿到高级教师呢?他在自己的发文中总结了影响自己晋升的几点:

首先,他不是学校的领导,是单纯的一线教师;其次,他只把所有的心思放在工作上,不善于投机取巧;最后,他从来不去讨好领导,也不去上下打点,所以只能怨自己。

他在自己发文中强调:如果你想要晋升高级职称,就一定要当领导,哪怕是一个小领导也行。而你没有机会当领导,你一定要想方设法躬身迎合领导。你不要只尽心工作,要用一些时间去搞点论文,荣誉证书等等。最后,他总结说:不是领导肯定评不上,不善于钻营的评不上,而会教书的不一定评得上。

对于自己终其一生都没有能够拿下高级教师职称,从他的发文来看,心里是很有怨气的。自己奉献了一生,而最后的结果却是带着一级教师的职称退休,心不甘情不愿,但是却又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冰冷的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老师正是因为心有怨气,才在退休之后,选择在网络上吐槽。而他的吐槽对不对呢?不能不说有一定的道理。当下的职称评定,确实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看一看副高教师和正高教师的评审,我们就能看到一二——能够忝列其中的,有多少单纯的一线教师呢?

为什么领导容易评上高级职称?这个道理是不言自明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嘛。因为评先评优的决定权在他们的手上,因为县级或者市级优秀教师之类的名额被他们掌控,因为校内的职称初评的条款的设计也在他们的手上……占有这么多的优势,他们还有资源,有人脉,他们自然是比一线教师更容易拿到高级职称。

笔者的身边就有这样的一位领导,尽管学校没有名额,但是他却在编办拿到一个名额,然后直接报了上去,还就顺利通过了。因为当年学校里没有高级职称的名额,也就没有人去关注。而等到第二年有名额的时候,大家才恍然发现,这位领导已经在去年就拿到了高级职称。这时候,还会有人举报吗?自然就没有谁愿意去触那个霉头了,而他也自然而然就先人一步拿到高级职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这样的一种状况,老师们能说些什么呢?可以说是,无话可说。

也正因此,这位退休教师给出了自己最为惨痛的教训就是,作为一名教师,无论如何,都应该当一个领导,哪怕是再小,都是要努力争取的。

那么,当不到领导怎么办呢?这就只有学会阿谀奉承,要善于拍马屁了。将领导拍舒服了,或许就能赏你一颗两颗枣,或许这就是机会呢!这说的是不是很让人觉得心酸,但是却是当下的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的教师都在网上呼吁取消教师的职称评审,以教龄来作为晋升的依据。

那么,教师的职称评审应该如何破解这样的困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要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师职称评定体系,引进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诸如,教学能力、师德师风、科研能力、社会服务等方面,全面评价教师的能力和贡献。

其次,对于教师职称评审也要加强监管和审核机制,确保职称评审的公正公平。现在,教师职称评定了之后,除非是有教师举报,否则就这样固定下来。这样的被动发现问题是极为不应该的。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要能走出舒适区,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如果都是这样被动的做工作,其实就是一种官僚作风,必须要摒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给予教师更多的平台和发展的机会。教师职称评审都是需要很多的教育教研的材料的。学校应该给予教师参加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支持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课题,鼓励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和学术交流;建立激励机制,表彰优秀教师的贡献和成就。

教师的职称晋升直接决定着教师的成就感和工资的高低,可以说,所有的教师都把眼睛盯在职称的评审上。我们为了教育的健康发展,教师的成长进步,必须要对教师的职称问题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保证它的评审客观公正,让教师们心服口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亲爱的读者,对于一位41年教龄的乡村教师,到退休还是一级教师这件事,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