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凯莱英药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正大天晴申报的1类创新药枸橼酸依奉阿克胶囊(商品名:安洛晴)上市,用于未经过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治疗的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

这是2024年以来正大天晴获批的第三款1类创新药,也是中国第三款获批上市的国产ALK 抑制剂。

关于依奉阿克

依奉阿克(TQ-B3139,CT-1139)是正大天晴与首药控股联合开发的c-Met/ALK/ROS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由首药控股负责化合物分子的设计与优化,由正大天晴进行临床阶段开发。临床前数据表明,其对EML4-ALK融合细胞株的抗肿瘤活性是克唑替尼的约5倍,并可能对ALK-TKI耐药突变R1275Q、L1152R、C1156Y和L1196M敏感;此外,TQ-B3139在c-MET激活导致的获得性耐药中优于克唑替尼。

在一项依奉阿克一线治疗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多中心、随机、对照III期临床中,截至2022年8月31日,根据独立评审委员会(IRC)评估,结果显示:

  • 依奉阿克对比克唑替尼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分别为24.87个月与11.6个月。

  • 针对基线存在可评估脑转移病灶的患者,依奉阿克对比克唑替尼患者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78.95% 和23.81%,缓解持续时间(DOR)分别为25.82个月和7.39个月。

该研究结果2023年8月发表于知名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关于ALK抑制剂

ALK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与血液、间质和实体三大类型肿瘤相关。研究显示,约5%~7%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肿瘤染色体EML4 基因外显子与ALK 基因外显子融合,形成EML4-ALK 融合酪氨酸激酶,EML4-ALK 融合变异体具有高度的致癌性,且ALK 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高表达。

ALK阳性NSCLC约占全部NSCLC的3%-7%,这类患者中有多达40%在确诊时伴有脑转移。ALK突变有很强的排他性,当它突变时,其他驱动基因往往不会发生变异。

目前,已有三代ALK抑制剂合计十款产品获批,其中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于2013年在国内获批,第一个二代ALK抑制剂塞瑞替尼于2018年在国内获批。约50%的患者在接受目前可用的第一代或第二代ALK TKI治疗后出现耐药突变。

部分ALK抑制剂的竞争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国ALK 抑制剂市场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2024 年至2030 年中国ALK 抑制剂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1.4%,2030 年中国ALK 抑制剂市场预计达到138.8 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中国生物上半年获批的三款肺癌创新药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比超过80%。EGFR、KRAS、ROS1、BRAF、HER2、RET等驱动基因突变是NSCLC发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针对不同的驱动基因已开发对应的靶向药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依奉阿克外,公司上半年获批的另外两款肺癌创新药分别是富马酸安奈克替尼胶囊和贝莫苏拜单抗注射液

1、安奈克替尼

安奈克替尼(TQ-B3101)是由正大天晴自主研发的一种靶向ROS1、ALK和c-MET的小分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克唑替尼通过吡啶环结构修饰的衍生物。2024年4月30日,NMPA批准富马酸安奈克替尼胶囊(研发代号:TQ-B3101,商品名:安柏尼)的上市申请,成为首个获批用于ROS1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的国产靶向药。

2023年6月,该药物用于既往未接受或接受过化疗治疗的ROS1融合阳性晚期NSCLC患者一线治疗的I/II期临床研究成果,全文在线发表于权威期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影响因子:39.3)。结果显示:111例疗效可评估患者的ORR为80.2%(95% CI 71.5%,87.1%),其中1例完全缓解(CR)、88例部分缓解(PR)。其中109例患者的靶病变的体积较基线缩小,中位DoR为20.3个月(95% CI 11.0, 26.1)。观察到48例PFS事件,中位PFS为16.5个月(95% CI 10.2,27.0)(图2), 6个月PFS率达到83.2%(95%CI 74.6%, 89.0%),12个月PFS率达到53.8%(95%CI 42.7%, 63.6%)。在安全性上,不良事件主要是肝脏毒性和血液毒性,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无3级或更高级别的眼毒性和神经毒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可通过减量或暂时用药及对症支持治疗控制,无治疗相关的死亡发生。

2、贝莫苏拜单抗

贝莫苏拜单抗(TQB2450)是正大天晴自主研发的一款全新序列的创新人源化抗PD-L1单克隆抗体,可阻止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和B7.1受体结合,使T细胞恢复活性,从而增强免疫应答,被认为具有多种肿瘤的治疗潜力。2024年5月9日,NMPA批准贝莫苏拜单抗注射液(商品名:安得卫)的上市申请,联合盐酸安罗替尼胶囊、卡铂和依托泊苷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ES-SCLC) 患者的一线治疗。

2023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公司公布了一项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的III期临床试验显示,截至2022年5月14日,入组接受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卡铂和依托泊苷四药联合方案治疗的246例广泛期SCLC患者, mPFS达6.9个月,mOS达19.3个月,而单纯化疗组分别为4.2个月和11.9个月,差异显著。这是是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基础上增加抗血管药物治疗模式在广泛期SCLC治疗中的首次成功,也是目前已公布数据中mPFS和mOS最长的治疗方案。

关于中国生物

中国生物制药是正大集团旗下公司之一,其子公司包括正大天晴、泰德制药、正大丰海、正大清江、连云港润众及上海通用等,并有海外子公司InvoX等。

2018-2023 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从209.51 亿元增长至263.76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57%,剔除正大青岛收入,2023 年相比2022 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0.65%,在集采和疫情双重压力下,公司收入依然实现稳步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2018 年-2023年,公司肿瘤领域的业务收入从31.88 亿元增长至88.01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2.52%。公司以肝病药物起家,随着公司战略重心的变化,肿瘤药物的收入占比在2022 年超过肝病领域,成为公司最大的业务板块。

2018-2023 年公司收入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不完全统计,公司共有46个肿瘤领域的创新候选药物处在临床申请及以上开发阶段,包括3个产品处在上市申请阶段,4 个产品处在临床III 期,8个产品处在临床II 期,31个产品处在临床I期,2个产品处在临床申请阶段。另外,公司还有14个肿瘤领域的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候选药物处在临床申请及以上开发阶段。

公司部分肿瘤创新药管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资料

1、公司官网

2、银河证券、华创证券、海通证券、民生证券

感谢关注转发,转载授权、加行业交流群,请加管理员微信号“hxsjjf161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看”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