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底,美日间的战争阴云越来越厚。在华盛顿,明明有关日谍吉川在夏威夷活动的电报早已送达,但译电员将其随手丢在文件筐,连草草看一眼都顾不上。

美国人的目光在东南亚,但日本却想把第一仗放在夏威夷。而且,他们偷袭珍珠港的灵感,竟然还是来自西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6年前珍珠港偷袭就被预言了

1921年,一个叫拜沃特的白人记者,曾发表过一篇关于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文章。4年后的1925年,这篇文章的一部分内容,被扩写成了一本小说《伟大的太平洋战争》。

小说里写到,美国和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爆发了战争,日本为了拓展缓冲区,主动袭击了美国的珍珠港。这本小说出版后并未在西方引起轰动,但日本人明显对该书很有兴趣。

日本的海军参谋部,将英文版翻译成日文,提供给海军各级军官阅读。甚至参谋部还将小说列为海军大学教材,规定学员新生必须阅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彼时在美国华盛顿,日本驻美的海军武官是山本。这个人的父亲曾担任过某学校校长,儿子出生那年自己正好五十六岁,所以他就用自己的年龄做了儿子的名字。

山本五十六,一个从小就有志于出海的人。他在华盛顿任职期间,也看到了那本小说,从那以后,有关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念头就在他脑海里扎根了。

16年后的1941年,美日间围绕太平洋和远东地区的矛盾越发不可调和。开战之前,美国和日本虽然一直在谈判,但日本向东南亚进军已经成箭在弦上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有一点,一旦日本南下攻击,自己的侧翼,就会完全暴露在美太平洋舰队的攻击范围内。正是忌惮美海军的强大,日本才想在中太平洋一带建立起一道屏障,以确保在东南亚的行动。

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与美海军在太平洋地区决战就成了必然。而要想赢得美军,提前重创甚至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就成了日本人的一种选择。

就这样,山本五十六乃至其他日本海军军官,可能都不自觉想起了那本《伟大的太平洋战争》的小说。

讽刺的是,山本五十六考虑偷袭作战,可他又清楚美国的战争潜力一旦被激活,就会对日本极为不利。为此,他知道偷袭只能成功绝不能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怀着一种赌徒特有的心态,开始在海军高层间筹划袭击的事情。1940年,山本五十六告诉一位海军军官,“空军训练很成功,我想进攻夏威夷是可能的。”

山本五十六所说的空军,是指航空母舰上的飞行舰队,这期间日本海军,围绕接下来可能的偷袭,已经在做必要的训练了。

日本人有偷袭的传统,此前在中国挑起的一系列战事和侵略,几乎用的都是偷袭这样下三滥的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所以会如此,或许是因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逼仄的生存空间和有限的资源,让日本人养成了一种赌徒心态,凡事都想用冒险的心态去博取最大的利益。

山本五十六和日本高层不知道的是,他们视为绝密的偷袭计划,还在1941年初其实就泄露了。

美国听到了谣传但没当回事

1941年1月,驻东京的外交官中间出现了一条谣传,人们都在说,日本可能要倾尽全力,对珍珠港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偷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条谣传不但在美国外交人员间传播,就连秘鲁等国的外交人员也知道了。

爱德华·S·克罗克,美国驻日本大使馆的一名秘书,他在听到一系列流言蜚语后,随即告诉了上司格鲁,后者是美国驻日本的大使。

格鲁随后又把这条谣传报告给了华盛顿,这份情报辗转送到了美海军情报部。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海军情报部经过分析后,认为格鲁提供的消息是谣言。

他们认为日本的海陆军队都在别的地方部署,并没有针对珍珠港。进而得出结论日本并没有把珍珠港列为攻击目标,未来也不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军情报部为何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基于日本军队的实际部署和作战情况。从表面来看,日本彼时确实没有针对珍珠港的部署措施。

而实际的情况是,日本海军还未部署,但刺探情报的吉川猛夫,此刻已经化名森村正,正全力接受培训并随时准备出发前往夏威夷了。

山本五十六,也把作战计划制定的任务,交给了一个叫黑岛龟的参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本并非计划的制定者

围绕如何偷袭,山本五十六和军方进行了多次讨论,有人信心满满,有人也充满顾虑,但高层最终还是形成了一个共识:虽然危险,但取得成功有相当的希望。

正是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山本五十六的作战参谋黑岛龟,把自己关在房间开始制定详细的计划。几天后,这位参谋走出烟雾缭绕的屋子,一份“黑岛作战”的详细计划便出笼了。

他对计划甚是满意,不过长期以来由于身居幕后,所以外界只知道山本五十六而不知道他。据说日本战败后,黑岛还告诉别人,偷袭珍珠港是他的主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待黑岛龟制定的计划被高层通过后,又被正式改名为“Z作战计划”。这里的Z,是为了纪念早年对马海战期间,东乡平八郎发出的Z信号。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日本和沙俄海战,所用的也是偷袭的招数。在那场海战中,还是中尉的山本五十六被打断了两根手指。

从作战计划的命名可以看出,日本人拥有强烈的孤注一掷的心态,好像除了偷袭就再不会别的战法了。

日本人一步步做偷袭准备,美国人也嗅到了战争的味道,但却把方向搞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叫你干又不准你干!”

美国人始终认为,日本进攻的方向会是菲律宾,彼时的陆军部长亨利·史汀生向罗斯福建议,应该给在菲律宾的麦克阿瑟发出警报,让他做好随时应战准备。还是中将的麦克阿瑟,彼时担任远东陆军司令。

美国人这么想问题,其实也不能算错误。因为就连日本人都知道,偷袭珍珠港仅仅是将防御圈向东拓展,然后日本才能回过头来专心进攻东南亚。

与此同时,美日双方在外交上的谈判已基本陷入停顿。敌对行动很快就会发生,而美国还希望让日本首先公开采取行动。也正因为这一点,战后外界都猜测,偷袭珍珠港可能是罗斯福故意采取的苦肉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真实的情况或许没那么复杂,或许仅仅是美方忽略了关于珍珠港的情报,提前下发的警报指示又被错误理解。还有一点,当时所有的美国人,都没有把日本人放在心上,认定日本不堪一击,不敢对自己发起攻击。

这种带有种族倾向的自大心理,再加上别的因素叠加在一起,最终让美国忽略了日本可能的偷袭行动。

就在美国高层给菲律宾的麦克阿瑟发出警报之时,也给夏威夷军区的陆军司令沃尔特·肖特发去了相类似的警报。但讽刺的是,美高层又没有明确指示肖特采取何种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者调侃这份命令是“叫你干又不准你干”,肖特自认为是上级让他提防日本的破坏行动,并且还把自己的理解回复给了华盛顿高层。但肖特发出的电报,直到偷袭发生都没有被高层阅读。

就这样,整个夏威夷并没有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

1941年11月26日,日本的偷袭舰队已经做好了准备。不过在出动之前,赤城号航母上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一个螺旋桨被铁丝缠住,还有一个水兵从甲板上掉进了冰冷的海水里。出发推迟了半个多小时,也未能将那名落水的士兵找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如此,但所有参与偷袭的日军官兵还是相当兴奋。美国人一连串的失误,终于让日本侥幸赌赢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