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佛教传入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得道高僧,如玄奘、鉴真,他们看破红尘,不贪恋人世间的繁华,一心向佛,成为后世尊崇的得道高僧,然而也有一些和尚,他们并不安心在寺庙里念经,反而涉足官场,有的为当时的社会做出了贡献,有的却是为了贪恋富贵,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历史上4位不在寺庙好好念经的和尚。

1、薛怀义

薛怀义原名冯小宝,是洛阳街头的一个卖药的小货郎,因为他身材魁梧又能说会道,被千金公主府上的侍女看中带到了公主府,后来千金公主见到薛怀义长得一表人才,就自己留用了一段日子,而后把他献给了寡居多年的武则天。

武则天见到薛怀义后,见他身强力壮,体貌魁伟,便让他当了自己的男宠,为了掩人耳目,避免外人察知,便于出入宫禁,武则天让冯小宝削发为僧并改名为薛怀义。

在武则天的宠幸下,薛怀义步步高升,从一个卖货郎逐步成为大唐(武周)的左威卫大将军、梁国公。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突厥犯边,武则天命薛怀义为伐逆道行军大总管,两位宰相当他的幕僚,率领十八位将军出征。可见当时薛怀义多么的受武则天的宠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薛怀义

在武则天的宠爱下,薛怀义变得越发的骄横跋扈,经常骑着高头大马在洛阳街头横冲直撞,无人敢管。他还强迫道士出家当和尚,对于弹劾他的官员,薛怀义会把人堵在路上打一顿。

后来武则天的男宠逐渐变多,薛怀义也慢慢被武则天疏远,薛怀义一气之下,干脆不进宫见武则天了,整天待在白马寺里,和他剃度的那些小流氓胡闹。

公元695年的正月十五元宵佳节,薛怀义做了精心的准备但是武则天对于他的这份“孝心”视而不见,这使得薛怀义更加愤怒,他一气之下在次日夜里火烧明堂,冲天大火把整个洛阳城照的如白昼一样亮,薛怀义因此而获罪被赐死。

总体来说,薛怀义就是个戏子,因为武则天的宠爱走上朝堂,不过他对国家并没有什么贡献,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罢了,后来更是因为嫉妒丢了自己的命,所以他不值得后人几年,也就沦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2、刘秉忠

刘秉忠是河北邢台人,元朝的设计师。刘秉忠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十七岁就做了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但是他常常郁闷不乐,所以他就干脆辞官隐居,若干年后,他被天宁寺的虚照禅师收为徒弟。后又云游云中,留居南堂寺。

在当和尚的日子里,刘秉忠深入研究《易经》及宋邵雍《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占卜无不精通,天下事了如指掌。公元1242年遇到忽必烈后,深得忽必烈的敬佩,于是就留在忽必烈幕府中任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秉忠

自在忽必烈麾下任职后,刘秉忠深得忽必烈的器重,凡是刘秉忠提出的建议忽必烈一般都会采纳,甚至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忽必烈继位后,刘秉忠负责订立朝仪,制定官制,朝见皇帝礼节、百官的服饰及俸禄等,这些都成为元代的定制。公元1271年,刘秉忠建议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将蒙古更名为“大元”,忽必烈采纳,这就是元王朝命名所由来。

此外,刘秉忠还主持设计建造了元大都和元陪都上都的营建。公元1274年刘秉忠无疾而终,年59岁。元朝累赠推诚协谋同德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常山王,谥号“文正”,为元代汉人位封三公的唯一一人。

刘秉忠是元朝的柱石,他对元代政治体制、典章制度发挥了重大作用,他对元大都的规划设计成为北京市最初的城市雏形,他不仅对当时的元朝有着重大影响,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

3、朱元璋

朱元璋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身世大家也都知道,朱元璋堪称是历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了,他是真正的贫农出身,家徒四壁,父母和大哥相继去世,家里连买棺材的钱和埋葬的土地都没有,后来还是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坟地,在埋葬了父母和大哥后,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去了。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朱元璋到皇觉寺出家当了和尚,他原本是想在皇觉寺混口饭吃,这样也不至于饿死,可是在当了一段时间的和尚后当地又闹起了饥荒,寺庙没了施舍,像朱元璋这样的小和尚被住持打发出去云游化缘了。就这样朱元璋再一次开始了流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元璋

就这样朱元璋在社会上流浪了几年,几年的时间里他也长了不少见识,25岁的时候投奔了红巾军郭子兴部,开始了自己开挂的一生。在军中朱元璋凭借能力步步高升,到后来自立门户,消灭了陈友谅和张士诚后,朱元璋在公元1368年正式称帝,建立大明朝。从此开启了明朝276年的历史。

朱元璋的前半生堪称是一部苦难的奋斗史,他从社会的最底层一步步的成长为大明帝国的掌门人,因此明朝也成为得国最正的朝代。在历代开国皇帝中朱元璋也是排名比较靠前的。

4、姚广孝

姚广孝是明成祖朱棣的高参,被称为黑衣宰相。

姚广孝在14岁时就剃度出家,法名道衍,后来,姚广孝拜道士席应真为师,学习阴阳术数。他精通儒、释、道三家之学,洪武十五年朱元璋选高僧侍诸王,为已故马皇后诵经荐福。姚广孝得以推荐入选,随燕王朱棣至北平住持大庆寿寺,此后姚广孝长期伴随在朱棣左右,为朱棣出谋划策。

朱允炆登基后就迫不及待的下令削藩,朱棣不得已之下起兵造反,在起兵前夕,姚广孝献计擒住了北平布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使朱棣顺利起兵。李景隆围攻北平时,姚广孝辅佐世子朱高炽率万人固守北平,击溃朝廷数十万北伐之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姚广孝

朱棣继位后,姚广孝被封为官僧录司左善世,晚年,姚广孝既厌惧官场争斗的凶险,又不甘心放弃毕生事业的追求,故虽然受官,却未改变僧人身份,主要承担太子、太孙的辅导讲读,及主持《永乐大典》《明太祖实录》等书的修纂。

公元1418年,姚广孝以83岁高龄去世。朱棣下令追赠他为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赐谥恭靖,还亲自为他撰写神道碑铭。

姚广孝不仅仅是想单纯的做一个和尚,他是有一些政治野心的,后来辅佐朱棣登基称帝就是一个证明。也难怪会被称为黑衣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