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姜萍这个在读中专的女孩,拿了知名数学竞赛的第12名,引发热议。羡慕之后,必然跟随嫉妒恨,这个符合规律。这不,昨天网上出现的议论,是姜萍作弊了。

理由呢,却是很无聊的揣测:第一,这是开卷考试,有作弊的空间;第二,她的老师在比赛中获得125名,她却是第12名,第125名的老师,能带出第12名的学生吗?

稍有点头脑的人,就看出这种揣测根本站不住脚。我不要求嚼舌头的人拿出切实证据,只说这种猜测,除了小人之心,没有任何逻辑思维。

按照这种逻辑,德国数学家高斯就是作弊的。

高斯是谁,说一个耳熟能详的例子。他9岁的时候,老师出个题目,1+2+3+4+….100。同学们挨个加,高斯很快回答,5050,因为1+100,2+99….得出50对101。

老师发现了他的数学天赋,就经常辅导他,有意发掘他的潜能。有一天放学后,老师给他一本书,说书里夹了纸条,把上面的题目做完就可以回家了。

高斯找到了两道题目,很快就做完了。随手翻书,又发现了一张纸条,这道题可把他难住了。他折腾了一宿,把这道题给做出来了。

第二天他把三道题目交给老师,说有一道题太难了,我总算解出来了。老师很奇怪,我只给你留了两道题,怎么还有第三道?

老师一看,大吃一惊,原来那第三道题目,是他夹在书里的世界难题,二百年来没人能解出来,想不到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做出来了!

高斯的这则趣闻,完全符合姜萍这次比赛的情境。第一,高斯也是个穷人家的孩子,母亲不识字,父亲是个园丁;第二,高斯也是“开卷考试”;第三,那道二百年的难题,老师解不出,但是学生解出来了。

要说开卷考试有作弊空间,姜萍这个上中专的孩子,估计除了认识的老师,她再也找不到会做数学难题的人了,而那些在名城上名校的研究生,他们的社会交往和人脉,岂不是远远超过姜萍?他们是不是也都作弊了,或者有相当比例,是找了枪手?

要说学生的成绩不该超过老师,更是荒谬绝伦。高斯的老师可以指导他数学理论,但是做题,他根本不是对手,这有什么奇怪?老祖宗早说过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早晚被拍到沙滩上。

中国这么大的人口基数,天才一定非常多,但是压制天才的人更多。唐朝那个著名的奸相李林甫,他说你看皇家里的仪仗马匹,全都垂首低眉,老老实实,只要有一声嘶鸣,就被拉出去,永不录用。为什么万马齐喑,为什么没有千里马,原因就在这里。

李林甫们如此得意嚣张,是因为他在民间有无数“帮凶”。他们对毛星火,对铁头,对夹头,对各种愚昧的倒行逆施,是极度宽容的;而对跨栏的吴艳妮,对打篮球的李梦,对短跑女神夏思凝,是极度苛责的,他们说吴艳妮有纹身,说李梦发烧不上场是矫情,说夏思凝的运动短裤太暴露,看看他们目光所及,就知道都是些什么货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姜萍有质疑很正常,但是仅仅是质疑远远不够,揣测更不可取。有人说,姜萍在决赛中拿到好成绩,我就服了,我就道歉。

这也是国人的老毛病,一个人一旦被置于“被告席”,他必须自证清白,如果不能自证清白,那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自古不是疑罪从无,而是疑罪从轻,再怎么从轻,也是有罪。这种脑袋仍然处于中世纪的愚昧状态,现代社会讲究“谁主张,谁举证”,其实那些人对举证没有兴趣,他们的兴趣只是“阴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没事嚼嚼舌头。

姜萍不必证明自己,甚至她的数学之路能走多远,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执着于一事,当下的中国社会,太缺乏这种专注精神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