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择一事,终一生。唐国中,57岁,人们叫他苏州“船痴”。最近,他复刻制作的10艘中国古代船模亮相相城北桥。值得一提的是,这10艘船模的原型,均来自于《姑苏繁华图》

沙船、广船、福船、鸟船、乌篷船……如今绝大多数已然隐入烟尘的这些船舶,历时近三年之久,经由唐国中精心还原。其上的纤绳、橹板更是尽可能做到了等比例还原,惟妙惟肖宛如原物。

经年累月打磨

只为原样复刻“能下河”的古船

“江南这个地方虽然水系比较密集,但是受到地形、气候等等的影响,大多数的船都是靠人力驱动的。所以船上看不见帆,就靠纤夫在岸边,拉着这些纤绳,一步一步走过了千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眼前的这只精巧船模,长约九十厘米,纯实木雕刻打磨,并由榫卯工艺拼接而成。其中夹杂了例如揉绳、开料、缝纫、打磨、上漆等数十种工艺,完全按照造船的工艺、流程来制作,堪称是等比例的完美复刻、还原了一艘真实的古代船舶。

“你看,这是我之前做船底时候拍的照片,这里头也有龙骨、甲板,还会刷上几遍防水漆。”用唐国中的话来说,眼前的这艘迷你船,除了没有动力,与真实船只无二。所有功能皆齐全,甚至还能下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制造一艘真实的船需要多少时间?答案是7个熟练工,耗时60天,可以制造出一艘18米长的木制小船。若是船只长度达到28米以上级别,则时间还需要再翻倍。

而唐国中制造一艘船模,耗时长达两个月之久

制图、开料、修整、打磨、组装、调整,再加上缝制船帆,一艘船往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再加上细节刻画才能完成,其精致程度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造船厂造船还能分个工种协同,我这边就是一肩挑,所有的工种都得学、都得会,慢慢一点点摸索。”经由唐国中制造出的船模,形制精巧细腻。

不仅复刻了船只外形,细节到船舱内的楼梯、桌椅,甲板上的绞索、沙袋、灯笼等物什都做了精妙还原。甚至连每一扇窗户都可独立打开,船撸可摆动调位,纤绳可复刻各种行驶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凝视这小小的船模,便仿若隐约间有水波声泛起,纤夫们沉重浑厚的号子声穿云破浪而来,也将人拉回到了那个,千帆竞发、船舶横江的时代。

钻研《姑苏繁华图》

遍翻古籍寻得蛛丝马迹

“我的这套船模,便是完全复刻《姑苏繁华图》里的十艘古船,尽可能做到了一比一还原,并结合当时的风土人情、时代背景,增加了少许的生活化物件。”说起船只,唐国中两眼放光,各种专业的术语信手拈来。

据他所说,有关于古代船只的介绍、构造,甚至是制作方法、相关数据,在古籍中多有记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专门介绍江南地区古代船只形制、样式的书籍却少之又少,更遑论考究严谨、以此为基础制作的船模了。

“我认识的一位上海的船模发烧友,他以《清明上河图》为原型,制作了一系列的船模。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就想,身为一名苏州人,我应当为苏州制作这样的一批船模,把历史中曾出现的那些船只给复原出来。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对应船模▼

“船”这种工具,对于苏州人来说,意义颇为不凡。

《苏州方志》曾这样记载:“吴人以舟楫为艺, 出入江湖, 动必以舟, 故老稚皆喜操舟。”

船也是许许多多苏州百姓谋生的载体。“春船载绮罗”“不须惆怅贩茶船”,有的船载着绮罗,有的船载着茶叶,也有的船满载着全家人的生计,带他们驶向各自美好生活的彼岸。

一条一条船,就这样串起苏州商业的命脉。

而《姑苏繁华图》便是描绘了生动且真实的,人船共景。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对应船模▼

《姑苏繁华图》长有12多米,呈现的是两百多年前最发达的城市之一,这里人称“吴阊至枫桥,列市二十里”,热闹繁华。

在《姑苏繁华图》中,更是绘有400多艘各色船只,堪称是能真实反映那个时代的,最全、最细致、最精美的纸本画作。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对应船模▼

有了合适的借鉴对象,唐国中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去钻研《姑苏繁华图》。“买了一个和真迹1:1还原的仿册,然后筛选了10只最具特色、最完整的船只出来。”

随后的工作之繁琐、枯燥、艰难,唐国中需要将二维的画作里的寥寥数笔,在脑海中转换成三维的立体模型,并将其以三视图的形式在图纸上复刻。

而这仅仅只是第一步。船只的尺寸几何,船舱里是怎样的构造,甲板上放着什么东西……甚至细化到船舶的棚帆、纹饰是什么样的,唐国中都没有任何可以直观参考的依据。

唯有靠不断的翻阅相关书籍,从字里行间中追根溯源,寻求佐证依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择一事终一生

不为繁华易匠心

唐国中的工作室 仅十来平米见方。 一楼靠窗的位置摆满了工具、船坯、木材,二楼则是隔出了一个床位。 紧挨着床旁,郑重摆放着数个用保鲜膜细心包裹着的西洋船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细小的阳光,透过二楼的天窗洒进这个略显狭小的工作室,也照着唐国中对船只贯穿始终的热爱。 每周一至周五,唐国中会住在这里,然后利用下班的时间,泡在工作室里做船模。

二十余年,日日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家祖上是开造船厂的,后来从上海搬到了苏州相城区定居。”受到父辈的影响,唐国中自小便与船只结下了不解之缘。“小时候就是在农村河里的船上长大的,那时候就跟着家里的老人学过一些泥瓦木工,也做过那种简陋的木头小船。”

童年时的热爱并未随时间消磨殆尽,唐国中的船模热情,也在偶然结识的一位朋友指引下,彻底被激发了。 “亦师亦友的一位船模爱好者,他带着我入了门,两个人也在一起钻研、制作了20多年的船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船模这个领域,无比小众,甚至同一个城市里的爱好者都屈指可数。 能寻到这样一位知己,唐国中无疑是幸运的。也正是在两人的切磋、交流、钻研下,唐国中逐渐认识了更多来自上海、杭州、泰州等地的同好。

而他的船模作品也逐步打出了名气,被租借到杭州的博物馆里展览,还参加过“中法文化集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他更是在社区的支持下,开设手工课、科普课,将自己对于船舶的知识、历史研究、制作工艺倾囊传授给社区里的孩子们。

“曾经的苏州到处都是船的身影。现如今,想要再看到真正的木船已经很难了,有很多船只的种类都已经消失不见了。我也想把这些文化传递出去,让现在的孩子们能了解船文化,了解脚下这片大地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与十全街仅有一墙之隔,唐国中的工作室里却始终安静如一。“从来没逛过街,在这里住了这么多年了,十全街都没有走到头过。”

在这个与快节奏的时代割裂感明显的空间里,他不疾不徐地磨着手里头的木头,把自己对于船只的热爱浸润进手中无生命的物体中,然后感受着一种别样的脉动。

那是跨越了时空的暇想与共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形的木船穿越了无形的时空,仿若一不留神,便闯进曾经的那条河流中。

在悠久的时光里,大运河上船舶云集如梭,将承载美好的绣品运往远方,织就了这座锦绣城池。 如今,新一代的手工匠人循着木头的纹理,开启了多元的探索之路。

苏州的水,会永远记得苏州的船。

苏州的人,亦如是。

欢迎关注今日相城视频号

(①进入视频②点击账号头像③加关注)

相城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看苏州、大美北桥

设计:叶方超

编辑:袁思怡

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