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读:俄乌冲突中,俄黑海舰队在无人艇、无人机、反舰导弹等的打击下几乎全军覆没;美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更新进度缓慢,反而在无人艇、无人潜航器的研发方面十分积极。无论从实战角度,还是科研角度都可以看出,从一战、二战时期发展而来的所谓的现代军舰其实无法应对高强度的反舰导弹、无人艇、鱼雷等的三维打击。需要探讨新型的作战模式和装备。

一、无人机/艇协助侦察

如上所述,有人舰船靠近战斗前线太过危险,所以可以充分利用或扩大舰艇的停机坪,搭载更多的旋翼无人机执行前出侦察任务;无人机锁定目标后,舰艇或者岸基力量在后方发射导弹并在无人机的引导下打击目标即可,这类似于陆军炮兵使用无人机进行瞄准和较射。在这种模式下,无人旋翼机的作战半径要达到300-500公里以上才能充分起到保护后方舰艇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军V-247无人机,可以舰载,航程达2000公里

有人舰艇与无人艇的协同也类似,在这种模式中,无人艇也主要执行前出侦察任务,为后方军舰或岸基力量提供目标指引。无人艇相对于无人机虽然速度较慢,但隐蔽性更强,可以更好避开敌方舰载雷达的探测。

二、无人艇协助潜艇防空

潜艇作为深海“霸主”,在现代海战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潜艇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缺乏防空能力。在潜艇与无人艇的协同作战中,无人艇可以用来执行防空任务。这类无人艇既要具备良好的隐身性能,又要搭载足够数量的防空导弹,应对随时可能到来的空中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骑兵”发射标准-6导弹

2021年,美军的“幽灵舰队”计划中的“游骑兵”号无人船搭载了集装箱式发射装置,并成功试射了“标准”-6导弹。“标准”-6导弹是一种多用途导弹,具备防空、反导和反舰等能力。可见,美军在研发防空型无人船方面十分积极。

三、无人“海上列车”

2019年的时候,美国海军就计划组建一支相互关联协同的无人战舰编队,在世界各大洋巡逻、监视并攻击敌方船只,这一作战概念也被称为“海上列车”。从美军发展的几款典型无人艇的作战能力来看,可能某种无人艇只执行一种主要任务,如“海上猎人”主要用于反潜和猎雷;所以,“海上列车”作战概念中,不同的舰艇可能执行不同的任务,但整个“列车”可以执行完整的防空、反导、反潜等一整套海战任务。同时,该“列车”的抗毁性能较强,一艘舰艇损毁不会影响其它舰艇继续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上列车”概念图

四、以天制海

在俄乌冲突中,商用遥感卫星第一次大规模登上战争舞台,开启了战场“直播”模式。遥感星座如Planet Labs公司的“鸽群”等的卫星数量可以达到数百颗,而通信卫星“星链”的卫星数量可以达到四万余颗。如此规模的卫星数量,监视一定区域的战场如黑海是可以做到的。2024年,美国还提出了火控卫星的概念,用于导弹防御,这一技术可以使用卫星直接引导反导导弹打击目标,而不需要地面雷达的引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火控卫星概念图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使用卫星引导导弹打击舰艇应该也没有太大的技术问题。在“以天制海”模式下,执行侦察和火控任务的是卫星,舰艇只负责发射导弹,同样可以部署在距离前线较远的地方。

五、分布式“海战”

分布式作战是美军在现代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体系化作战模式,这种模式中,各个舰艇(无论是无人艇、有人艇还是潜艇、航母、舰载机等)广泛分布在一个更加广阔的作战区域中,并通过通信系统联系在一起。这就破除了一战、二战时期单舰、单编队对抗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体系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分布式海战概念图

在分布式海战中,无人艇、无人机等肯定是部署在最前方,执行侦察、监视或火力打击等危险任务。有人舰船、有人机等部署在相对后方,作为指挥中心或火力打击单元使用。整个作战体系需要高度配合,协调进退,并具备较强的通信和抗干扰能力。

总结

无人艇、无人机、卫星和远程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现代海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在美国马赛克战、分布式作战等理念的指导下,有人舰艇和无人装备的协同将成为未来海战的主导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有人装备将会部署在远离前线的地方,而无人装备会成为冲锋陷阵的主力。(北京蓝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