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7月,香港的仲夏夜沉闷而冗长

夜渐深,霓虹灯下熙熙攘攘的人群愈发稀疏。

凌晨时分,救护车的警报声须臾响彻街道,一辆救护车快速驶入一家名为伊利沙伯的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紧接着,医护人员们神色匆忙,忙不迭地将担架上昏迷不醒的老人送入急救室。经过紧急抢救,老人的性命暂时保住了,但依然处于时而清醒、时而昏迷的混沌状态。

遗憾的是,两天后,老人溘然长逝。

医护人员在表达哀悼的同时,也不免对这位老人的身份产生了疑惑:为何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胸前会有如此多触目惊心的疤痕!这名老人究竟是谁?

其实,这名老人正是著名抗日猛将——关麟征将军!

而那些疤痕,是当年他与日寇血战时留下的!

很快,关将军与世长辞的消息不胫而走,无数政界人士前来吊唁,徐向前元帅亦发出唁电,并附赠花圈。还有一位专家为之感慨道:“敢指陈诚鼻子骂的抗日将军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这名专家为何会这么说?关麟征将军与陈诚之间有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 一、陕西汉子从军记

1905年4月,关麟征出生于陕西鄠县一处农民家中。

他原名并非为“关麟征”,而是“关志道”,自幼聪颖,学习成绩优异,同时好任侠,喜欢替人出头鸣不平。中学校长曾如此评价他:

“这孩子将来成器就是杨六郎,不成器就是卖麻糖。”

关麟征并不想成为一名文弱书生,他颇为羡慕英姿飒爽的兵士,并立志成为一名连长。但家中无力支撑其上军校,同时也缺乏背景,无人介绍,进入军校堪称难上加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4年初,他从一位朋友那里得到了一张名为“吴麟征”的护照,凭着这张护照,他可以进入孙中山先生开办的军事学院进行学习。

于是,喜出望外的他将“吴麟征”更名为“关麟征”,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正式名字,旋即与好友一同踏上了前往广州的路途。

几经辗转,关麟征结识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并在其指引、引荐之下顺利进入黄埔军校一期,后加入国民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性格豪爽,关麟征在校结识了诸多志同道合的好友,他也首次将视角从家乡的无垠黄土转向全中国广袤的天地。

可以说,黄埔军校的研学生涯,为关麟征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也启迪了他的思想。

毕业后,关麟征被分配至何应钦麾下的一团二营五连二排任排长,至此正式开始军旅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伴随着职位的升迁,关麟征所面临的矛盾也愈发尖锐...

在工于权计的国民党政治环境中,身为陕西汉子的关麟征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因自己直来直去、有话就说、从不藏着掖着的直率性格,而得罪了一些人。

陈诚便是其中之一

在一次国民党部队职位调动中,陈诚被指派为第11师副师长,但他并不满足于这一职衔,而是觊觎着师长一职。于是,他联络诸多黄埔同窗,希望能联合架空师长曹万顺的权力。

对此,关麟征嗤之以鼻,断然拒绝了陈诚的拉拢。他原本就看不惯这些鲜有军功、不思社稷、上位全凭溜须拍马的人物,如今得到机会,他自然要阐明自己的立场。

他如此讽刺陈诚的小肚鸡肠:

“陈矮子并不比曹万顺高明多少,他这个子不适合当师长,当个童子军头头倒是绰绰有余。”

这一番话很快便传到了陈诚的耳朵里。陈诚火冒三丈,大骂关麟征是“不识好歹的陕西倔驴”,自此对他冷眼以待,二人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开个人恩怨,关麟征的军事才能在战争中逐渐凸显,他本人也得到了蒋介石更多的信任,成为蒋的心腹之一。

只是在斗争激烈尖锐的国民党官场中,这位陕西汉子所要面临的矛盾依然层出不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二、针锋相对,矛盾激化

抗日战争期间,关麟征被任命为国民党第五十二军军长,统御国民党主力,在正面战场上与日寇英勇作战。他曾先后参与了保定战役、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等大型战役,阻击大规模日军的推进步伐。

其中,在江西瑞阳县阻击日军一战中,关麟征率部固守山头,使得日军苦战数十日最终无功而返。东京广播对此播报:

“黄军于瑞昌附近,遭遇最强劲之敌……”

由于军功彪炳,关麟征一路升迁,至1939年10月,他已升任国民党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0年10月,关麟征率领第52军、54军前往云南南部驻守,防止日寇自中越边界入侵。期间,经官兵检举与核查,原军团军长黄维因被污蔑“私自挪用口粮、贪污公款”而被撤职。

之后,关麟征遂任命心腹张耀明接替黄维的职务。如此举动招致54军副军团长傅正模的不满,他原本期望借机升任军长,却没有料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到嘴的军长被他人抢了去。

傅正模自然咽不下这口气!借由此次军团内人事调动的机会,他在暗中煽风点火,诬告关麟征想一举夺取第54师的控制权。

陈诚很快便得知了这一消息,为防止关麟征拥兵自重,更何况二人本就存在过节,他便授意54军军官联名写下一纸控告书,斥责关麟征的行为,后交付给蒋介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了解事件后迅速做出回应,警告关麟征莫要滥用职权,搞得军团内人心惶惶。关麟征如实相报后,才澄清误会。

但傅正模并不打算善罢甘休,他甚至私刻张耀明的军长刻章,称,恳请因病辞去军长职务。

对此,关麟征怒不可遏,要求陈诚严惩傅正模,否则他就“辞职返乡”。

但对于关麟征的要求,陈诚迟迟未作出回应。

之后的一次集团总司令会议上,关麟征再次申明了自己的意图,岂料陈诚却转移话题,谈起了张耀明的去留问题,话里话外颇有嘲弄的意味。

两人越聊矛盾越大,关麟征忍不住拍案而起,义正言辞地对陈诚说:

“你如果不惩办傅正模,就撤了我的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诚也火冒三丈,他何尝不想撤了关麟征的职。但关麟征是蒋介石的心腹,自己倘若一意孤行,必然会遭到蒋介石的猜疑。但此时,他也怒不可赦地坐不住了。

只见陈诚也同样拍案而起:“关麟征,你是不是想当军阀!”

关麟征冷声回应:

“我想当军阀?请问你打过几次胜仗?你带的干部只升官不打仗,到底是谁想当军阀?事实俱在,大家心里都清楚!”
“辞公钧座是即将掌握全国事的领袖人物,不应该再封闭在土木系小圈子里,一个军长的职务都不肯放手,这不是干大事业应有的心胸啊!”

末了,他还指着陈诚的鼻子接着骂道:“可耻...可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诚闻之,顿时哑口无言,不知如何反驳。看着眼前的关麟征,陈诚虽然气得浑身哆嗦,却对他束手无策。骂战之后,由于急火攻心,他的胃溃疡发作,严重影响进食,还吐血不止。

而在场的军官对陈诚与关麟征的矛盾早有耳闻,杜聿明多次从中斡旋却均不见成效,二人多年来始终水火不容。

可以说,后来关麟征之所以定居香港,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不愿与陈诚再见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三、寓居香港,隐匿半生

后来,当解放战争末期国民党势力土崩瓦解之时,关麟征并未选择跟随蒋介石败走台湾,而是隐姓埋名,以平民身份隐居于香港闹市的市井烟火之中。

按照关麟征本人的说法,他是看清了国民党反动腐朽的本质:

“掐住鼻子也救不醒了,咱再也不给他卖命了。”

截至关麟征逝世之时,他已隐居香港三十一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5年,关麟征携妻共赴台湾。

抵达目的地当天,许多黄埔时期的同学、曾一同共事的国民党将领们前来为之接风洗尘。诸多记忆中曾熟识的面孔再次映入眼帘,关麟征一时热泪盈眶、无语凝噎。

临走前,关麟征婉拒了挽留,毅然决然踏上了返回香港的航班,可见其信念之坚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年的关麟征,时刻关注着祖国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宏伟浪潮的发展状况。

他亲身经历了香港经济复兴、腾飞,成为东亚地区经济驱动脉搏的过程;他也曾遍历欧美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目睹他其相对先进的生产力与相对优渥的生活条件。

他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国家一定会走向复兴与繁荣的光明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叶落归根”是对于身后事的首要期望。辗转天涯的游子即使走出千里,也不曾忘却“埋骨桑梓”的夙愿。

对于长期客居他乡的关麟征而言,回到那魂牵梦绕的陕西家乡,踏上黄土高原粗糙的质地脉络,是萦绕他晚年时光的一大希冀。

他曾听闻阔别已久的表妹对老家现状的描述,与亲人团聚的渴望和对故土家乡的眷恋,在那顷刻间化作百转愁肠的绕指柔,让这位古稀老人的眼眶骤然间湿润。

模糊泪眼间,他不禁回忆起抗日战争。当年,他之所以如此坚决地抗击日寇,正是为了守护那寄予他无数善意与热情的陕西故土,正是为了捍卫瑰丽、伟大的华夏故园!

但由于身份的特殊性,他直到逝世也未能如愿回到故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0年,寓居他乡三十余载的关麟征猝然离世,享年75岁。

对此,一位专家无不感慨地在报纸上这样写道:“敢指陈诚鼻子骂的抗日将军走了!”

回顾这位传奇将军的一生,无不令人感慨。

他少时心怀社稷,毅然从戎报国;日寇入侵之际,他化作护卫华夏土地的一方坚盾,凝赤诚碧血,卷浩瀚狂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晚年时他又寓居他乡,不忘初心眷恋故土。

作为一名性情刚烈、性格直率的陕西汉子,他爱憎分明,对于看不惯的人或事不会藏着掖着,这在当时表面和气、背地互相使坏的国民党政治环境中是较为少见的。

也难怪,有专家在听闻他去世后会感慨道:“敢指着陈诚鼻子骂的抗日将军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