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6月1日起,新修订的《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已正式实施。如何在推动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过程中,更好地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力?有何办法能让停车充电更加便捷实惠,让安全更加深入人心?即日起,“今日闵行”联合区党建服务中心推出“调研手记·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栏目,聚焦基层干部在治理过程中的思考,展现蕴藏在基层的智慧和力量。

本期关注浦锦街道景舒苑第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顾佳瑛的调研手记。

非机动车有了新归宿

“微改造”助力社区“停放难”

景舒苑第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顾佳瑛

景舒苑第三居民区共管辖三个小区,有居民6100余人。小区为动迁安置小区,“两车”(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难问题普遍存在。此前其中2个小区均有架空层,有效缓解了非机动车的停放压力。但6月1日起实施的《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架空层已不符合电动自行车的停放标准。

在居民们的积极配合下,电动车已从架空层移至室外。然而,受限于房屋设计,架空层外直接衔接机动车位及主干道,缺乏足够的空间供电动自行车及自行车停放。同时现有地面停车棚和地下集中停放点亦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停放需求,导致小区电动自行车停车难问题愈发凸显。面对新条例的实施与停车问题的双重挑战,如何有效化解这一“堵心”“堵路”的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聚合力 理清现状

为准确掌握当前电动自行车数量,景舒苑第三居民区积极开展电动自行车登记工作,通过楼道信息员上门登记、居民自行扫描二维码登记、门卫保安现场登记以及居委工作人员小区巡查复核遗漏补登等多种方式,确保对电动自行车数量进行全面细致的掌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登记过程中,我们密切关注居民反馈的充电设施问题,特别是针对充电装置损坏且未及时修复的情况,迅速与物业公司取得联系,组织专业人员对小区内所有充电桩及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维修及更新,确保充电设施的正常运行,满足居民的充电需求。

同时,针对车棚、地下车库集中停放点存在的堆物、“僵尸车”情况,我们采取居民自行整改与网格化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的方式,联合城管、民警、业委会、物业等多方力量,共同开展堆物及僵尸车的清理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整治行动5次,有效改善了小区停车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堵不疏,不解决根本问题,扩容停车棚,增加充电桩刻不容缓,但增加多少、增加在哪里,需要认真思考和合理设置。以景舒苑八村为例,除去架空层6个,现有可停放电动自行车的地面停车棚15个,地下集中停放点1个,但统计到的电动自行车共有486辆,与现有可停放容量410辆相比,缺口达76辆。

听民意 共商共谋

为点位设置更合理,我们将决定权交给居民。党总支召集业委会、物业、居民代表共同在小区内深入排查,筛选出符合安装条件的备选点位。同时召开居民代表扩大会议,邀请居民代表、各楼道组长、党员代表参与,对车棚点位、增加数量、选择原因及街道对车棚加装的扶持政策一一介绍,并现场答疑解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针对居民建议新增的某些零星点位,我们详细解释了为什么不在备选点位范围内以及它们是否符合消防间距要求。经过深入讨论与协商,最终选定小区前、中、后各增加一处集中点位加装车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位选定好,款式也是一个问题。景舒苑八村原有车棚为蓝色,不仅外观不够美观且耐用性较差,而九村2023年新增的一批车棚为白色,既美观又耐用。我们通过PPT的形式展示了两种款式,让居民们以填写征询单的方式,自主选择是按照原有蓝色统一款式进行安装还是采用九村新型白色款式。最终,居民全票通过选定白色款车棚。

确定好点位、款式后,业委会通过招投标、三方比价等流程选定施工方并召开业主大会,对景舒苑八村车棚增设方案进行征询。经过全体业主的积极参与和投票,最终以93.5%的同意率通过该方案。之后我们用同样的方式对其余两个小区车棚加装方案进行推进,均以高于93%的同意率通过。

目前车棚建设已全面启动,预计7月前全部安装完成。日常去看加装进度,居民都会笑嘻嘻地说:“书记,侬又来关心我们的车棚建设啦!这里弄好,阿拉车子就有宽敞的停放空间,真的老灵,你们为我们解决了实实在在的难题!”

通过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我们力求完善非机动车集中充电车棚加装工作。我也深知,只有坚持疏堵结合的原则,才能更有效地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居民创造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

朴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