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深冬的一个大雪夜,在杭州市内的大街公园中,一位79岁的老人不慎跌倒在雪地里,渐渐地失去了生命。

经公安人员查证,这位已故老人颇具传奇色彩,他不仅是浙江省文史馆的馆长,还是南宋爱国名将岳飞的第二十七世孙,

十八年前,岳昌烈曾致信给毛主席,希望得到党中央救助,日理万机的毛主席还是在百忙中批示道:“此人应予以救济!”

毛主席向来不会轻易为人谋取职位,岳昌烈有机会幸享受到这项殊荣,原因便是岳昌烈是岳飞的后代,而岳飞又是毛主席最景仰的历史人物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景仰岳飞、英雄相惜

毛主席热爱中国古代历史,对历史中的人物也十分了解,古往今来的有名的王侯将相,毛主席都如数家珍。在这些古代历史人物中,岳飞是最令毛主席喜爱和钦佩的一位,作为心系祖国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从小就十分景仰岳飞的精神。

少年时期,毛主席还在家乡韶山冲读私塾,好学的他读了许多小说,其中一部《精忠说岳全传》,令毛主席印象深刻。

少年的毛主席不仅得知了岳飞其人,还被岳飞的爱国精神所感染,以至于在后来的革命岁月中,毛主席一直将岳飞挂在嘴边。

除了岳飞的事迹之外,毛主席对岳飞所作的《满江红》也十分欣赏,毛主席时常吟诵这首词,来表明救国的心志。

1932年10月,毛主席受到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迫害,军事指挥权被剥夺,他一气之下来到了福建长汀的一座小山上休养。

望着傍晚绚丽的夕阳,毛主席慷慨激昂地吟诵了岳飞的《满江红》,词间的报国之志,正是此时毛主席想要表达的心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3年时,毛主席在瑞金的观看了京剧《岳母刺字》,剧中展现的民族和国家大义,让毛主席深受触动。为此,毛主席殷切地教导身边的人说:“我们都要像岳飞学习,他是民族的英雄,精忠报国,誓死抵御外军的侵略……”

毛主席钟情于看京剧,特别是有关岳飞事迹的京剧,抗日战争期间,毛主席在延安看了数次名为《岳飞》的京剧。

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家正处于最艰难的时刻,内有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外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为了激励红军将士们,毛主席时常提及岳飞,以激励红军将士们保家卫国,救民族于危难之中。

1938年,在一次抗大的演讲中,毛主席坚定地说道:“李逵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仗却打得很好,岳飞也不是专业从军的,同样能把金军打得落花流水!”

5月份,毛主席呕心烈血写了《论持久战》,在文中,毛主席详细解释了“运用之妙”中“妙”字的含义和出处。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正是出自《岳飞传》,对于岳飞的兵法谋略,毛主席则是极为推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民抗战时期,蒋介石等国民党反动势力消极抗日,“围剿”八路军的倾向与日俱增,鉴于这种情况,毛主席发表了演讲,引用岳飞的故事,仔细为全体军民分析了形势。

毛主席说:“关于政治和组织路线,中国历朝都有正当的和不正当的两种,昏君和奸臣就是不正当的,秦桧害死岳飞,搞得山河破碎!”

1939年1月,毛主席在抗大进行演讲时,对历朝历代的民族英雄进行了赞扬,提倡抗大师生们学习英雄的民族气节。

毛主席意味深长地说:“我们共产党人,威武不能屈,即使被捕杀头,也要完成马克思留下的事业,这样的人在历史上有很多,诸如文天祥、岳飞和项羽,宁可被杀头也决不投降!”

1950年1月,毛主席前往莫斯科进行国事访问,在此期间,毛主席向斯大林讲述了红军在长征期间的故事。

当时,毛主席讲到“号召将士们视死如归!”这令斯大林感到费解,他难以理解其中“归”字的含义。经过翻译转述后,斯大林向毛主席询问了“归”字的意思,毛主席缓缓地说道:“关于‘视死如归’这个词,是出自12世纪中国名将岳飞之口,他是征讨金军的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又接着说道:“这里的‘归’字不是回来的意思,而是回到原本的状态,因此,‘视死如归’应该理解为藐视死亡,如同回到原本状态一样看待死亡的过程!”

斯大林听完之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并深沉地说道:“看来这位岳飞,是一位富有智慧和勇气的天才统帅!”

二、禁止迁墓、赠送花圈

毛主席对岳飞的感情是充满怀念的,1952年11月,毛主席前往河南视察黄河,在返回北京的途中,毛主席突发奇想,要在汤阴县下车,去看望岳飞的故乡和武庙。

在岳飞的故乡,毛主席见到了岳飞故里的石碑,并盯着石碑上的文字欣赏了许久,还称赞了石碑上的书法笔迹。

石碑上的内容是根据《宋史·岳飞传》刻写的,虽然内容极其繁多,但是,毛主席还是一字一句读了出来。

在毛主席低沉的朗诵声中,随行人员都被文字散发出来的气魄所感染,也深深感受到了毛主席对岳飞的崇敬之意。

汤阴县县长王庭文当时也在其中,看着毛主席对岳飞如此敬重,王庭文随即说道:“主席,我们曾经调查过,岳飞的后代没有一个汉奸!”

毛主席听完之后,连说了三个“很好”,并补充道:“岳飞是个有气节的人,他的后代也没有汉奸,都秉持了爱国主义的情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毛主席又带领众人参观岳飞的武庙,在感叹武庙散发出来的气魄的同时,毛主席还饶有兴致地询问谁会背诵《满江红》。

应毛主席的邀请,一位随行人员从头到尾背完了《满江红》,背诵期间,兴致大发的毛主席还跟着附和了几句。

1953年12月,毛主席第一次来到杭州,准备在杭州起草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浙江省委书记谭启龙为了给毛主席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便安排毛主席住进了刘庄。

在起草宪法的空闲时间,毛主席还在杭州市公安局长王芳的陪同下,畅游了西湖,并见到了岳飞墓。第二年开春后的一个傍晚,毛主席和王芳在刘庄内散步,毛主席望向远处的西湖,表情突然变得凝重起来。

毛主席询问王芳:“西湖周围的坟墓有多少呢?”

王芳轻声地回答道:“具体的数字,不是很清楚,但是,西湖周围到处都是坟墓。”

从古代开始,西湖就是著名的景点,许多有名的历史人物死后,都葬在了西湖周围,其中也不乏一些近代的革命志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