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红河边境管理支队为群众排忧解难

□ 本报记者 石 飞

□ 《法制与新闻》见习记者 陆敏

□ 本报通讯员 邹昌义

“听群众心声、圆群众心愿、解群众困难……”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红河边境管理支队坚持警务跟着民意走,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在基层工作中践行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用移民管理警察的责任与担当照亮边境的每一个角落。

“特别感谢派出所民警为我准备的18岁生日礼物。”近日,平河边境派出所户籍民警收到一条特别的短信。

当天15时许,一名青年男子来到平河边境派出所户籍室,他小心翼翼拿出户口本,向户籍民警询问是否可以更改姓名,民警随即耐心了解其想要更改姓名的原因。原来,这名叫“钱胖子”的男子因名字遭受了不少困扰。因此他决定在18岁成年之际行使公民权利,申请改名。了解情况后,民警给予了他充分的理解和支持,积极协助,在他18岁生日当天为其办理了姓名变更手续。

这份18岁的“特殊礼物”让男子深受感动,他第一时间向派出所户籍民警发送了感谢短信。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金平城关边境派出所紧盯边境辖区易发的土地、婚姻等矛盾纠纷,依托警务服务点,充分发挥“零距离”“面对面”优势,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不断助推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

4月5日,金平县金河镇黄家寨村委会金尼村的治安积极分子向金平城关边境派出所报称该村有两起矛盾纠纷亟待调解,接报后派出所迅速组织调解骨干民警赶往现场开展工作。民警把涉事双方当事人召集到一起,从情、理、法三个方面对当事人进行耐心劝导和法律知识宣讲普及,从实际出发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当事双方握手言和。

“人民警察为人民,危急时刻伸援手。”4月10日,新街边境派出所收到这样一个特别的包裹,包裹中一面鲜红的锦旗讲述着民警危急时刻伸手救助群众的暖心故事。

就在几天前,杨女士驾车带着5岁的儿子行至河口时,车辆发生爆胎,小孩因害怕一直哭闹。结束休假正在返回单位途中的民警吴清吉,远远望见一名女子站在高速公路边挥手,察觉异样的他立即将车辆停至应急车道,将三脚架放置车后并打开应急灯。吴清吉表明自己的警察身份,不断安抚杨女士及孩子情绪。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忙碌,车胎终于更换完毕,杨女士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安全到家的杨女士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惊魂未定的一夜,高速路上车辆突然爆胎,还好有边境警察的帮助……”

在红河边境管理支队,类似的为民解忧事例数不胜数:4月6日,坝洒边境派出所巡逻民警在巡逻过程中发现一名意识不清的老人躺在坝洒326国道坝洒农场路段中间的绿化带中,经过多方查找比对,积极联动老人住所地瑶山边境派出所,共同将老人安全送回家中。

4月9日,金平城关边境派出所警务室民辅警在开展辖区巡逻时,紧急救援一名翻入山沟中被困的摩托车驾驶员。

一面面锦旗不仅代表着群众对移民管理警察的信任,也代表着群众对基层派出所工作的肯定和勉励,红河边境管理支队将始终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把暖心服务落到实处,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汲取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做法,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石 飞 陆敏 邹昌义)

(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