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勒泰,被称为新疆的自留地,前一段时间一部电视剧特别火,名字是《我的阿勒泰》,该剧改编自李娟的同名散文集,讲述了生长在阿勒泰的汉族少女李文秀在大城市追求文学梦想却屡屡碰壁,被迫回到老家与开小卖部的母亲相依为命,结识当地少年巴太之后,文秀渐渐发现了当地之美的故事。

相信每一个从乡村来到城市,最后在城市里碰壁的人,都会留恋故乡的美好,并最终爱上故乡。

阿勒泰,是诗和远方的代名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阿勒泰,我们还应该知道更多,就是那里的生态正在经历人类的掏挖,岌岌可危。

一位来自当地的网友反映说:

来⾃⼤⻄北新疆阿勒泰的我来说,这句话⽆疑是有着具像化的影像。阿勒泰在蒙古语⾥是“⾦⼭”的意思,很久以前⼤部分内地⼈到阿勒泰淘⾦、捡“⽯头”——当然是⼀些我叫不上名字的、值钱的东⻄。

我的出⽣地富蕴可可托海,就有⼀座矿,据说帮国家还了⼀半的债,现在是个填不完的⼤坑。我去看过但没看到矿底,太深了。⼈站在那⾥就像⼀只受恐的蚂蚁,不敢往下⾛,也不能往下⾛,成为了⼀个 旅游景点——但我觉得没有什么可看的,都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阿勒泰市哈萨克⼈居住、放牧、⽣活的主要栖居地。在李娟笔下描绘了质朴、传统的游牧⽣活,和阿勒泰的美景和可爱却⼜传统的哈萨克⼈。也是今年拍成了同名电影《我的阿勒泰》,似乎治愈了不少疲惫的灵 魂。我不知道⾃⼰有没有被治愈,但我敬导演!

其中也提到了不少⼈去挖⼭上夏牧场的⼟地挖什么夏⾍草卖钱,把地挖得坑坑洼洼,受到了当地⼈的指责和管制。

⼟地对于牧⺠的重要性不亚于空⽓对于⼈,我们不辞⾟苦的转场也 是为了让⼤地好好休息,等草⻓起来,来年夏天仍能放牧。体现了现代⼈所提倡的可持续性,不过分放牧,我们爱惜她就像爱惜⾃⼰的眼睛⼀样。

可惜,由于⾦钱的诱惑,那些漂泊的⼈不合时宜地⼤量挖⾛了她的草药,⽤现代科技的⼒量连根拔起了她的树⽊,甚⾄是⼏百⼏千⽶的⾦。

最后他们⾛了,留下破损不堪的地⽪。

现在政府觉得⼭上的牧场不堪游牧⼈的放牧,需要定居需要圈养;

游牧⼈的后代享受了⼤城市的外卖、快递、空调和⻋⼦,也想定居在城⾥。

就像电影⾥苏⼒坦姥爷感慨的⼀样想问⼀句:

“时代就必须要这么发展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想再过⼏⼗年新疆的⽜⽺⾁可能也会失去原味,成为童年回忆。

我想有时候我们后⼈承担了前⼈犯下错误的后果,却⼜为了后代放弃了那种的欲望。似乎有点像那个懂事却吃不到糖的⼩孩,但我认为⽣活就是这么真实的,我们不能退回到贪婪的索取,因为我们有认知、有责任。

你⼜会说现在也有⼈在私⾃排放污⽔、乱扔垃圾,却没有收到相应的处罚反⽽还从中获利。

但我想⼈类社会的进步历来都 不是靠每个⼈都向着正确的⽅向⾛的,⽽是靠部分贤者、部分领军⼈、部分有思想有作为的⼈坚定不移的坚持和抓 住机遇的结果。

我不相信恶有恶报的结论,但我相信守恒定律。⽽且只要你前进的⽅向是对的,掌握着真理,即便是少数也能撬动整个地球。

你同意这位网友的话吗?欢迎留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了解变局,了解时代,关注我们

页底留言功能已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