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6月17日消息(记者冯丽)行走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简称“临港新片区”),随处可见未来感十足的智慧应用场景和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往昔的东海之滨滩涂,正加速变身“开放新高地”,成为“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I创新港(央广网记者 冯丽 摄)

南汇新城是临港新片区的主城区,也是临港新片区建设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现代化新城的核心承载区。作为上海与世界的“接口”之一,南汇新城围绕“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的发展目标,着力塑造“国际风、未来感、海湖韵”的城市风貌,全力建设高能级、智慧型、现代化的未来之城。

产城融合,布局前沿产业体系

临港新片区自揭牌成立以来,凭借高水平开放的制度优势,临港正在成为海内外企业投资兴业的新热土。2023年,临港规上工业总产值已达4333亿元,同比增长22.5%,约占上海市11%。

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唐浩表示,南汇新城把握临港新片区和浦东新区引领区两大国家战略叠加优势,不断深化高水平开放,实现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沿产业展示区一隅(央广网记者 冯丽 摄)

在先进制造业方面,南汇新城初步构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智能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八大前沿产业体系,其中智能新能源汽车2023年产值近3000亿元,目前已集聚特斯拉、宁德时代、中芯国际、商飞等龙头企业。

“揭牌4年多来,临港新片区累计签约前沿产业项目超500个,涉及投资额超6000亿元。”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副处长李向聪认为,取得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临港构建了“6+2”前沿产业体系。

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今年是临港新片区集成电路产业产值突破的一年,“1月到5月产值已达93.5亿元,全年将有望突破200亿元。我们不断推动集成电路设计、设备、材料、制造、封装、测试、离岸贸易等全链条布局。”李向聪透露,临港将牵头上海全市宽禁带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抢占集成电路的下一个风口。

“智”向未来,打造AI产业集聚地

如果有一天,百姓出行不仅可以在平台上打网约车,还能预约无人驾驶的智能网联公交,让其提供门对门的定制化接送服务,会是怎样的感觉?目前,在南汇新城,人工智能产业和相关创新应用场景,正在加速融入城市道路交通建设,走进千家万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淏介绍智能网联公交乘客屏(央广网记者 冯丽 摄)

近日,记者在南汇新城搭乘了一次智能网联公交。从外观看,智能网联公交与传统公交没有太多差异。走进车厢内部,整体感觉科技感满满。临港投控集团旗下新片区公交公司资产运营部经理张淏告诉记者:“智能网联公交搭载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惯导系统,可以精准识别车道线,全天候识别交通信号灯状态,并可以同时处理 100 多个交通参与者的轨迹预测。”目前,因为相关要求,智能网联公交保留了安全员驾驶区,可以在自动驾驶与人工驾驶间自由切换。

当前,以“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正在各地火热推进。临港新片区通过“滴水湖AI创新港”建设,全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重要集聚地,前瞻布局智能穿戴、机器人、智算、自动驾驶、软件等。

临港投控集团总师室副总规划师、新片区数基建公司总经理刘金领表示,“我们以智能网联汽车赋能智慧交通发展,以智慧交通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聚焦于创新引领区建设,分阶段、分层次、分重点布局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智能网联云控平台(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在AI创新港,通过‘智慧的路’‘聪明的车’“协同的云”“全能的数”,智能网联云控平台以“一屏”掌控着区域内智能网联车的N种情况。“智能网联汽车是临港的核心产业,未来这里会形成覆盖全链条的集制造、研发、检测、应用为一体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圈。”刘金领说。

此外,临港新片区正加速形成贯穿“基础创新-应用创新-成果转化-科技型企业培育”的全链条、全过程科技创新体系,助力企业“0到1”的源头创新、“1到10”的创新加速和“10以上”的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升临港新片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临港新片区不仅是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更是集聚前沿产业的未来之城。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