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网友在网上上传了自己出游时拍到的一些照片,这些照片里一张名为“野鸭”的照片却在动物保护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大家纷纷告诉网友这可不是什么普通的野鸭子,分明就我国独有的珍稀保护动物,而且这种动物还曾消失了近百年。更是有人主动找到网友问她是在哪拍到的照片?

到底是什么动物竟引得多方关注呢?它就是我国二级保护鸟类——棉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棉凫到底是什么动物?

棉凫是雁形目鸭科鸟类动物之一,成年棉凫身体长度约为25厘米到30厘米左右,体重则在180克到250克之间。和一般动物不一样的是,我们仅凭颜色就能区分出来棉凫的雌雄。

雄棉凫的头顶和背部羽毛都呈黑色,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层绿色的铠甲一样,翅膀上有白色斑点,剩下的其它身体部分也明显更偏白色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雄棉凫比起来,雌棉凫外表则更显“内敛”。头顶和背部呈现棕褐色,其余地方则呈黄色,除此之外,雌棉凫翅膀上没有任何斑点,不过在它的眼睛周围有着显眼的暗褐色眼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我国棉凫的数量过于稀少,2021年,我国将棉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棉凫一般生活在湖泊、池塘等湿地环境里,浅水里睡莲的种子、水中的小虫等是它们最爱吃的食物。因为需要经常低头觅食的原因,棉凫行动敏捷、小巧灵活。再加上它的体型纤小,羽毛细密柔软,这才被命名为“棉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网上大家戏称的“最小鸭子”说的也是棉凫。作为鸭科鸟类之一,棉凫有着小小的圆头、漂亮的白羽毛和短小的鸭喙,它在形态上具备大多数鸭类都有的特征,所以棉凫也有一个别称叫“最小鸭子”。

除此之外,还有人因它头圆脚又短,羽毛蓬松似棉絮,呆头呆脑的小个子像是一个小毛线球一样,所以趣称其为“棉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顾家”的野鸭子

棉凫们一般在春天进行大规模的繁殖,为了避免自己的幼鸟被其他动物捕食,它们一般在树洞里或者植物非常生长茂盛的地方搭窝筑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棉凫有一点和我们人类有点相似,它们有着极强的家庭观念。和我们男耕女织,男女搭配干活一样,在棉凫的世界里“雌雄搭配,干活才不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雄棉凫和雌棉凫会一块肩负起“为小家盖房子”和“养娃”的责任。雌棉凫孵化幼鸟、雄棉凫会在周围巡视警戒,幼鸟出生后雌棉凫和雄棉凫会一块把自己的羽毛盖在小棉凫身上为它保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从小棉凫出生到学会捕食的每一步,雌雄棉凫都会共同参与其中,简直不要太像人类!

棉凫为何消失多年,近来又在各地频繁现身?

棉凫在我国分布广泛,我国的东部、南部和西部的湖泊、河流、沼泽地带都有它的踪迹。但它曾经却在各地都消失多年,甚至棉凫在有些地区已经完全消失。

据报道,棉凫曾在海南消失了117年,在四川、湖北等地均消失了50余年,在广东也消失了17年之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近年来在各地都陆续出现了棉凫的踪迹。这一现象让动物专家们和鸟类保护者们都难免兴奋起来。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棉凫在历史记录上的消失?又是什么原因让它近来频繁出现呢?

从主观上来说,棉凫在我国分布广泛,虽然它们数量稀少但并不像其他稀缺动物一样濒临灭绝。几十年前的大多人吃饱穿暖都成问题,文化程度又低,哪有闲心关心棉凫这种野生动物呢?那时候即使见到了棉凫可能也根本不认识它,再加上当时的观测设备也比较落后,所以对棉凫的记载少那是必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从客观来讲呢,则是因为早些年我们为了发展经济,对部分地方存在开发过度、环境污染等问题,导致棉凫的栖息地被进一步破坏,棉凫的数量锐减,才让多地再也不见棉凫的“身影”。

至于如今棉凫为什么会频繁出现?

有关专家表示,这和我国多年来在环保方面所做的努力有关。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仅实行退耕还林等政策,还加强了对湿地的保护、严惩猎捕珍稀动物的行为。再加上人们环保意识、法律意识的增强,棉凫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改善,这才有了如今“小棉球们”的不断现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我们如今对棉凫的高度关注也是不断发现棉凫“现身”的重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的动物保护机构如今开展了对棉凫的更多科学研究、监测和保护工作,对棉凫的生态习性、迁徙路径等信息更加了解,所以才能准确探测到棉凫的“现身”

一直以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都污蔑我们国家生态环境全球倒数,而棉凫的出现不仅意味着我们这些年来在保护环境上所做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的湿地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还为我们澄清了这种这“莫须有”的罪行。

俗话说得好,“一花引得百花来”。相信在我国的不断努力下,不仅棉凫会来,以后其他珍稀动物也会一一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