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厨房

阳光中,又见到父亲

他接过行李,迎我进家门

我们坐在沙发上说起最近变化。

门前的马路挖开又重修,街口

十几年的朝天锅关了门

公交车少了哪几路,又多了哪几趟。

最后,他起身,你先坐着

我去菜市,想吃什么你说。

看着他,我没再说话

我想告诉他,您已经

离开我们很久了,不用,再

一次次到梦中为我下厨房。

就请您坐在沙发上,一起在

梦里的阳光中,说说最近的变化。

写在后面:

上世纪90年代,香港有一部电影叫做《新难兄难弟》,讲的是做儿子的梁韩伟与扮演父亲的二人梁家辉水火不容。中秋节时,儿子穿越时空,与年轻时的父亲相见。

令儿子意外的是,平时多事、古板、爱吹牛的父亲,在年轻时竟然这么热情、莽撞、好玩,一来二去,两个人称兄道弟,成为好哥们,引发各种笑料。

前两年贾玲的《你好,李焕英》可谓是姊妹篇,都是用这种跨越时间的方式,制造戏剧冲突与矛盾,让人们重新认识审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情节有点儿荒诞,揭示反映人们的真实情感。

当然,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真的穿越时空与自己的父母成为兄弟姐妹。不过,有句俗话叫做,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我们会在照顾下一代的点滴中,慢慢发现自己当年自己未曾明悉的一些细节。

这几天,给儿子做饭,那一段对话,让我想起了老父亲给我做饭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给儿子做饭经常出力不讨好

我问儿子,吃什么,他说,随便。

等做好了,端上来,筷子给人摆上,我问他,好吃吗,人家说,还行。

我想要稍微提点儿要求,你多吃口这个。人家就,哎呀,那个表情就是,你懂什么。

这一点像极了当年的我,而我,则像极当年的我爸爸。

在我父亲去世之后很长时间,都会梦到他给我做饭,特别是在周末。

这几天听心理学的课,提到如果亲人去世,要把悲伤尽量表达,要放他们走,这样,生人们才能更好生活。

不过,对于我来说,虽然有些事情已经放下,却在与儿子的交流中,慢慢懂得了父亲当年的心境,陪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重新代入、认识自己父亲的一个过程。可惜的是,没有办法把自己的这些心境一一分享给我的父亲,让他知道我对当年自己的不懂事,有多么抱歉。

你看,老爸,这不,我遭报应了吧。

所以,父亲节这天我做了一件事,给几个我知道的父亲已经过世的朋友分别发了一个拥抱的表情。

有人问我,你这干啥啊。我说,代叔叔问候一下你。其实,我是想让你知道,在这一天,这个世界依然有人想着你,关注着你。

如果你也想他了,不妨告诉我,我们在这一天,一起花几分钟,一起想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