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14日傍晚,燥热的空气有了些许凉意。38岁的王明哲带着妻女,慢悠悠地向华商国际城釜溪里广场走去。

在这里,一场瑰丽多姿的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自贡会场启动仪式暨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等待着大家的光临。

舞台中央的非遗节目展演,四周的非遗购物节、美食集市、非遗集市、文创手工产品集市、非遗传习,通过静态展示、活态展演、互动体验,让非遗可看、可听、可触、可感。

这让原本就热闹的街市,在非遗的装点下,有了别样的韵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6月8日是第19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为“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时代华章”。由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自贡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办的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自贡会场启动仪式暨非遗宣传展示活动,让观众在自贡感受“热辣滚烫”的非遗新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节目展演 合作签署

非遗焕发新光彩

启动仪式上,四川燎原星火教育管理有限公司与自贡市扎染工艺有限公司签订了扎染研学战略合作协议;四川轻化工大学与自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签订了高校牵手非遗共商发展路径战略合作协议。这些都将聚合非遗、教育优势资源,为自贡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当天,市政府副市长周耘出席并宣布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自贡会场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启动。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等一系列“非遗大餐”将随着夏日的风,飘进千家万户,走进市民身边,一直持续开展至6月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非遗节目展演中,《醉花荫》《寻味》《青花韵—顶坛》等6个节目轮番登场,涵盖川剧艺术、杂技、曲艺、茶艺等多个传统艺术门类,其精湛的演技赢得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别是巧妙设计的《自贡扎染、自贡剪纸、荣县赵字技艺展示》与非遗汉服秀《礼乐盐都 锦服华裳》两个节目,让人深感非遗传承的坚守与创新。

在《自贡扎染、自贡剪纸、荣县赵字技艺展示》中,代表性传承人常丽先、沈成林、陈荣刚走上舞台,一边展示绝技一边接受主持人的采访。“扎染是一项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手艺,它的艺术价值高,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它是一种自贡文化,这是我坚守的动力。”省工艺美术大师、自贡扎染代表性传承人常丽先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与自贡剪纸打了60年交道的省级非遗自贡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沈成林则说:“最美的东西是还未实现的,经常萦绕于我脑海之中的,就是如何发扬和创新自贡剪纸这门传统技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自贡市非遗保护协会、青衿阁汉服馆、蜀颉扎染带来的非遗汉服秀《礼乐盐都 锦服华裳》,无疑是当晚的“颜值”担当。模特们有的身披自贡扎染披肩,手持扎染作品《熊猫嬉戏图》《国潮扎染手提包》,重现四川蜀缬入选唐宫廷贡品的辉煌;有的带来精美绝伦的龚扇作品《山水》扇和软体竹编虎;有的则是提着五彩斑斓的《最美盐都》《神龙腾飞》宫灯款款走来……而这些,都让观众直观感受到,自贡非遗是有着迷人色彩的,更是紧密连接现代生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

近年来,我市逐步建立非遗保护名录体系,截至目前已有非遗代表性项目205个,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3个;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73人,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7人。建设有非遗工坊30个,非遗传承基地4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去一年,我市非遗传承保护工作取得多项突破,对4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了抢救性记录,自贡灯会、富顺豆花被评为首批“百城百艺”四川非遗品牌,龙须淡口菜、千天百味贡醋非遗工坊被评为省级优秀非遗工坊,中国彩灯博物馆被评为我市首个四川省非遗保护传承基地。

这些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跨越了历史之海,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成为坚定文化自信、提升自贡城市软实力的重要内涵和支撑。

非遗市集 互动传习

市民游客逛不停

精彩的非遗表演与启动仪式后,现场的非遗购物节、美食集市、非遗集市、文创手工产品集市、非遗传习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驻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哇,这个灯真漂亮!”在自贡海天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台附近,传出稚嫩的童声,一名小男孩望着一盏扇形书灯出了神。该公司负责人向大家介绍着,这是该公司与故宫联手合作的文创产品,不仅造型精美富有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兼具了实用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自贡手工剪纸展台,79岁的沈成林将自己以“盐龙灯”为主题的剪纸作品整齐地摆放在桌上。“剪纸要有三心——细心、耐心、恒心。”在沈成林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剪出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十二生肖作品。沈老还开心地告诉记者,自己还特别带来了新文创品——《盐魂岁月》沈氏剪纸手机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街市人来人往,不时有市民带着孩子在展台前停留。“这是有着100多年历史的黄市草编技艺,小朋友要不要一把扇子,你看上面有熊猫。”一旦有人驻足,项目传承人郭桃就将扇子递上去,不遗余力地展示这项非遗技艺。

从小就在沿滩区黄市镇长大的郭桃,学的是服装设计,为此她总想让自己的草帽、扇子更漂亮,更多元化一些。“以往的黄市草编都是用当地的灯芯草做成的,但受原材料的局限,使产量和工艺都无法大幅提升。”为此,郭桃遍寻材料,终于找到了“拉拉草”这一工业草原材料,使得产品颜色更加鲜艳多变,并更易编织。接下来,她寻思着发展黄市草编研学课程,让更多青少年亲手触摸非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白酒怎么是黄色的?”在艾叶香酒坊的展台,不少市民发出这样的疑问。负责人林爱莲连忙回答:“这是我们端午才推出的新产品,是用陈皮、淡竹叶、菊花、当归等植物草本精华制作而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青春与非遗相遇,碰撞出的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是对匠心精神的创新。“今天带来了4款白酒,而这款新产品最受欢迎,消费者多是年轻人。”林爱莲告诉记者,从2015年开办酒坊到现在,不仅成功申报为贡井区非遗项目,年销量也达到了近40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手记:

非遗要“近人”才能“迷人”

非遗的生命力,既取决于它自带的光环,以及岁月赋予它的沧桑,还取决于它能不能被人们接纳。而要为人接纳,就要展现其独特的精妙之处。很多非遗的神奇是看不出来的,再加上它们长久地生存在某个区域,更不具备广泛性,也就更需要走出深闺,走向更为热气腾腾的人间。

在当晚的活动现场,无论是“40后”沈成林、“80后”郭桃,还是“90后”林爱莲,他们都在不断地创新,让这些来自时光深处的老记忆,焕发出新的光彩。

既实用又美好,应该成为非遗传承发展的一个方向。非遗,只有融入生活,才不会被生活所遗忘,才能让人们记住文化的乡愁。

编 辑:曾 爽

一审一校:成唯榕

二审二校:肖 然

三审三校:申俊滟

来源:自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