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王艾冰)“持续高温天气,不仅应当注意中暑、热射病、脱水等疾病发生的风险,还应注意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多位急诊科、心内科的医生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对于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的人群来说,高温是一大考验,炎热的夏季,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

6月15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河南、安徽、湖北等地均有高温。这是自6月7日以来,中央气象台连续第9天发布高温预警。截至6月14日,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部分地区高温日数达5至6天,有16个国家气象站突破最高气温历史极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新华社。

“6月以来,北京120呼叫量较上月同期明显上升,日均呼叫量达5200余次,增加11%,派出救护车辆日均2400余次。根据来电主诉,位列前3位的为损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6月17日早,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从北京市急救中心了解到。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薛亚军告诉记者,“高温确实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高温对心脑血管的威胁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首先高温会造成人体大量出汗,从而造成水或体内电解质的失衡,对心脏血管、脑血管的正常运转功能构成威胁;此外,高温会导致体液丢失,血液变得浓缩和黏稠,增加血栓的风险,引发心梗或脑梗;高温中人体为了维持正常体温,心脏的工作量会增加,负担也会加重。”

6月16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刘健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环境的温度发生改变时,人体可通过血管和神经调节,使体温达到稳定状态。如果环境温度较热,皮肤下的血液流动会增加,以便散发热量,同时,由于核心体温升高,人体代谢更加活跃,耗氧量也会升高。这些调节会使心脏承受更大的‘工作压力’,心率加快,人体水分流失,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可增加血栓形成和心肌缺血的风险。这些改变对于心血管处于健康状态的人来说是可以承受的,但对于年龄较大或心血管健康状况不佳的人群来说,则有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

“不少高血压患者到了夏天就自己停药,这是不对的。”刘健提醒,对于此类患者,高温天气应随时补充水分、避免烈日暴晒、合理使用空调、适宜清淡饮食。

薛亚军提示,“炎热的夏季一定要注意多饮水,尤其是一些含有电解质成分的水;另外,对于一些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在高温时期出门,有相关出门需求,尽量选择在早上和晚上;最后,高温时期,中老年人应当加强对血压等情况的监测,若出现较大波动,应当适当咨询医生并及时调整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