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打造旅游热点门户城市丨池神庙:守护盐湖千年
△新闻视频

运城,因盐而兴、因盐建城、因盐得名,在中心城区南郊的卧云岗上,有一座奉祀盐池神灵的古祠庙巍然矗立,它就是“盐池神庙”。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始自唐代的国家祀典庙宇,探寻河东池盐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 柴明君

山西运城盐湖古称河东盐池,是硫酸钠型内陆盐湖,具有4600多年的食盐开采史。作为河东盐文化的重要载体,盐池神庙就坐落于盐湖北岸,始建于唐代,是中国唯一祭祀“盐池之神”的庙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盐湖区文物保护中心

讲解员 韩筱沫

我们现在所在的盐池神庙,它始建于唐代,因为在那一年,盐池产生了“红盐自生”的现象,当时的唐代宗李豫就封盐池池神为“灵庆公”,在778年就开始建庙,779年盐池神庙就建成了,而且举行了隆重的国祭。现在盐池神庙,它是一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河东盐业博物馆的所在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穿过乾门,灵庆公神祠、雨师太阳神祠、条山风洞神祠三座大殿并排而立,其规模相当,形制相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盐湖区文物保护中心

讲解员 韩筱沫

三座大殿最大的特点是横轴排列,并列尊位,比肩为邻。这样设置就是和产盐的自然条件有关。运城盐池,它产盐要靠太阳蒸晒、风调卤水、池水养卤这么一个自然循环的过程,才能产出来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池神庙里除了恢弘壮观的建筑,还有许多碑刻。这些碑刻是凝固的历史,也是流动的文化,它们记载了河东池盐的运销及历代修缮池神庙的经过,还有文人学士谒庙、游览时所留下的诗赋等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盐湖区文物保护中心

讲解员 韩筱沫

在碑林里,其中有一块碑是《创修盐池石工碑记》,它是明代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当时的巡盐官员叫吴楷,他到运城盐池以后,组织人员对盐池的水利设施进行了一些加固修复。这个工程结束以后,就写了这篇碑文,可以说是四百多年前工程的审计报告。吴楷给运城盐池留下了一个无价之宝,就是《河东盐池之图》,我们能看到当时运城盐池的山川地形,还有一些盐池的水利设施,盐池的堤堰,还有庙宇村庄。

(记者)我看这个碑文的文字也是非常优美。

盐湖区文物保护中心

讲解员 韩筱沫

从上面看,“条山俯视此池,池最下如龙抱珠”这就是盐池和中条山的地形关系,因为盐池和中条山是地质时期形成的,中条山隆起,盐池地壳下陷,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湖泊,在池神庙这个位置看中条山和盐池,就像一条龙抱着一个珍珠一样,“如龙抱珠”非常形象,古人非常智慧,4个字就把我们看到的景象全部概括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盐湖区文物保护中心

讲解员 韩筱沫

沿着庙宇中轴线往南走,最南端的就是海光楼。因盐池古称鹾海,故此楼名为海光楼。海光楼建于明洪武年间,现存建筑为2003年复建,是池神庙的山门楼阁,也是观赏盐池的最佳地点,游客登高远望,便可将盐池风光一览无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盐湖区立足盐湖生态保护和开发,以池神庙为核心,实施了池神庙文物保护修缮与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使池神庙重新焕发神采,并围绕“盐文化”这一核心,多次举办系列活动,使古老的池盐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

盐湖区文物保护中心

讲解员 韩筱沫

下一步,我们区文物保护中心将继续加大文物的保护力度,强化文物研究阐释,推进文物有效利用,让文物真正活起来,奋力推进我区文物保护利用高质量发展。

记者丨赵雨欣 王毅

编辑丨郭晓晶 吕明达

责编丨李鑫

审核丨范亚宁

监制丨卫江鹏 张文芳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4120200034

文章版权归盐湖融媒所有

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

【版权声明】 本文图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删除!【联系方式】邮箱:wlaqx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