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聪梅)“端午插艾,辟邪去害!”每年端午前夕,马会贤老人都会念叨着这句话,把自己种的艾草剪下来,给自己家和楼上楼下邻居插在门上。今年,她也不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华州区马会贤:鲐背之年不老情

马会贤老人是华州区柳枝镇新拾社区人,按村里人的习惯算法,她今年已经96岁高龄了。如今耳聪目明,身体健朗,说话口齿清晰,做事一丝不苟。不管日常起居,还是人生大事,儿女从她那里都能得到启示和能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轻时能干的人很多,90多高龄依然能干者凤毛麟角;年纪大了尽显慈祥是正常,90多高龄依然向往并创造美好真的值得人歆羡。马会贤无疑就是这样一位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太太对于饮食特别讲究,白蒿、蒲公英、荠荠菜、马子菜、苦菜……一年四季随节气吃野菜,有些还泡水喝。平时即使一个人的饭,也必须是菜、汤水儿都有,讲究营养均衡,要求自己每天吃十几种菜,而且颜色各不相同。包子、菜卷儿、榻榻、花卷儿、蒸碗儿等小吃都是老人的拿手戏,而最爱做韭菜饺子,说饺子韭菜是大补,里面有面又有菜。一有空就在自己的菜园里割韭菜包饺子,家里的冰箱里常年四季都冻着韭菜饺子。只要来客人,马上就能给客人下一碗饺子吃。

老太太爱喝酒,红的、白的、啤酒都喝,但不贪杯。爱吃肉,带把肘子、红烧肉,梅菜扣肉,样样都吃,津津有味。看到外边有什么新鲜的小吃,她就琢磨着做。她专心做饭,孩子们专心吃饭,无论谁的压力都会在老人的虔诚态度、精湛厨艺、时新可口的菜肴前烟消云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人日常作息有条不紊:五点钟起床,床上床下整理得干干净净。然后喂猫、喂狗,喝水喝药,完后就开始锻炼身体。手指操、踢腿、踢屁股各200下,按摩脖子200下,一样不落,一下不少。她吊单杠被年轻人戏称为“单杠侠”,有次女儿的朋友来家吊了一会儿,她没看上:“哎呀,你们年轻人就吊那一会儿!”说着就吊起来,前后摆动身体,像荡秋千。“1,2,3……”她一边吊,一边数数,一口气吊了20个来回。“她一般不多做,数够20下就停了。”女儿说。老人爱干净,每天晚上洗脚、刷鞋底,还要拖地。她生活不凑合但精打细算,会在晚上把第二天早上要用的豆子泡好,菜准备好。打算明天蒸菜馍,晚上就把酵面和好,菜淘好晾干。为了节约煤气,她把要蒸的食物安排到一起,蒸馍、蒸枣、蒸麦饭、蒸玉米,一次架好多笼屉。

老太太特别爱美,家里养了十几盆花,花开不断。她洗锅是一个很精细的过程,先用清水把锅涮一遍,倒到花盆儿里,然后用洗洁精洗,把水从下水道冲走。“她养花,浇水、施肥有她的窍门。遇到下雨天就把花搬到楼下,而且还收集雨水。”女儿说,“母亲是‘绿手指’,不要说绿萝、吊兰这些常见的,就是三角梅、昙花也被她养得生机勃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人不识字儿,只是早年在村里扫盲班学过一阵。但似乎对一辈子当文盲不甘心,常常拿着旧日历认字儿,看电视认字儿,常问女儿这个是啥字儿,哪个字怎么写。大家笑说:“老太太肯定痴呆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把自己管得很好,也不忘操心儿女们的吃吃穿穿。冬天天冷,总是叮咛孩子们出门穿厚衣服。有时还补充:“出门喝口酒。”当女儿取杯子倒酒,她又“指示”:“温一温。”女儿只好安安心心地温酒,一边哼唱道:“这就是爱,磕磕哒哒的爱!”女儿减肥不吃晚饭,老人说:“那你就喝点面汤吧!”孝就是顺,女儿答应了,谁知道老人打开冰箱,麻利地往锅里下了几个饺子。女儿苦笑着,内心却充满了甜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色熹微阳光初露,马会贤走进厨房里拿起菜刀,咚咚咚地切土豆丝,在哗哗哗的淘菜声中,又开始了自己新的一天。

图文来源丨渭南热线(记者 刘聪梅)

整理编辑丨看华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