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AI创业赛道有两位女性迎来属于她们的新机会,6月13日,媒体报道称,前Meta工程师Fryderyk Wiatrowski和Peter Albert创立的初创公司Zeta Labs宣布推出Jace,这是一款基于LLM的AI agent,其可以根据指令来执行浏览器内的操作。

几乎在同一时间,有国内媒体爆出,此前从字节跳动离职的大语言模型研发技术专家杨红霞筹备的AI创业项目也是AI agent方向,目前,杨红霞的团队已获得3000至4000万美元的投资,项目投后估值1.5亿美元。

创业者将目标不约而同锁定的AI agent,从某个角度来看,是在ChatGPT聊天机器人基础上在做一种功能迭代。ChatGPT在功能上是为用户提供更为彻底,更具创造性的对话和答案。而AI agent则更进一步,在找寻答案的基础上,帮助人类做出决策

初创公司Echo AI的首席执行官Alexander Kvamme对此评价为:AI agent是为了提高生产力和完成任务而构建的,它们是人工智能工具,能够做出决策,无论好坏,“无需人类介入”。

对于AI创业赛道的参与者来说,是时候对AI agent创业提起充分关注,并且,在目前的赛道竞争中来看,相较于大模型产品,AI agent产品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落地范本,跑通了PMF,更具备参考价值。

01

谁找到了AI agent的应用方向?

我们所能观察到对AI agent的解读,一般偏向于人工智能代理,如何理解“代理”一词,其实有比较具象化的考量方式。

畅销书作家王智远给Agent的定义公式为:Agent=LLM(大型语言模型)+ Planning(规划)+Feedback(反馈)+Tool use(工具使用)

参考大多数专家的观点,他们认为,AI agent首先是超越聊天机器人的一种存在形式,如前文所述,ChatGPT之类的聊天机器人,是提供给用户一种对话和答案。

但AI agent通常是为特定业务功能而设计的,可以在大模型上进行定制使用,AI agent是一种更专业更定向的工具,可以代表用户执行多步骤复杂的任务并生成自己的待办事项列表。在此过程中,用户可以省略一定发出指令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可以理解为做决策,所以,AI agent先进于ChatGPT的一点就在于对决策权的使用和把握。

恰恰是因为这种功能,不少业内人士也将AI agent描述为是人的“助理”,可以自动执行一些程序指令。通俗的来理解,就是AI agent作为助理更智能,更能体察人的需求,在帮助人类完成某些工作的过程中,对人的可代替程度也增强了。

今年5月份,谷歌公布的Project Astra就具象化的表现了人工智能助手的特性,在演示视频中,助手使用视频和音频,能够帮助用户记住他们把眼镜放在哪里,检查代码并回答有关所显示对象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更多落地的AI agent项目接连问世。

Zeta Labs公司的Jace是一个简单的web代理,用户在与机器人互动过程中,描述自己的需求,提供指令之后,底层模型就开始工作,在浏览器中创建计划,提供信息,采取行动。

Jace的智能程度远超人们想象,比如,其可以帮助用户预订酒店,这个过程包括:搜索酒店信息——访问酒店网站——预订——付款。Jace也被认为是“给聊天机器人装上了手和腿”。再比如,使用Jace还可以搜索航班,回复电子邮件,进行招聘活动,甚至能够完成创办一家公司(的流程)。这种流程化的工作范式在Jace中实现了落地和执行,有非常专业具体的应用场景,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需要在数据端更完善,保证工具智能化的水平。

和Jace的AI agent产品有很多,从算法,算力,数据三要素来说,AI agent相比大模型而言,其需求更垂直,对三要素的要求也更系统化具体化,所以产品使用场景的针对性更强,也更容易找到PMF。

营销公司gradient也是使用AI agent的典型,其业务上可以帮助营销团队实现内容供应链自动化,跟踪订单来帮助营销人员完成现有的工作,对于营销人员来说,有了这个“项目助理”就不需要将高级的工作任务进行细致拆分,在效率和质量上都有了保证。

麦肯锡数字高级合伙人Jorge Amar曾在接受采访中提到“新一代人工智能企业每年可产生2.6万亿至4.4万亿美元的价值”,但是他也表示,随着业务增长和生产力的提高,这种预估的价值最终能实现多少,将取决于企业在用户,产品链条等环节要素中的工作效率转变。

归根结底,我们在探讨AI agent未来市场价值的过程中,还是要看产品的落地方向和在实践中的成果。

外媒报道中也提到,在当今的全球经济中,60%到70%的人类工作时间可以用过人工智能的手段来实现自动化,因此,AI agent在To B的应用方向上被广泛看好。

02

资本闻风涌入,AI agent已现估值泡沫?

“我信仰AGI,我信仰应用,我信仰能马上商业化的!”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此前因为AGI寻找PMF的问题曾公开表达对项目商业化的想法,在当前的环境下,是坚持技术信仰还是市场信仰,成为AI行业内最具争议的观点,资本当然是逐利的,被市场验证的项目方向更值得获得长远的资金支持。

风投公司Lux Capital合伙人Grace Isford表示,如今,资本市场对AI agent创业项目的兴趣明显增加,已经有数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到这个细分赛道中,且显而易见的是,这些获投的AI agent企业估值在急剧攀升。

PitchBook给出的数据也显示,去年,AIGC领域完成了近700笔投资交易,总涉及金额高达291亿美元,同比增长260%。

比起炒概念,经历了2023年的热情以及2024年上半年的沉淀,如今的AI创业赛道更转向对市场模式验证的理性思考,能不能真正在商业化场景中快速使用并产生价值效益,依然是考量AI agent项目的重要标准。

比如,与微软建立合作的Cognition AI旗下就有AI agent产品Devin,其自诩为“第一位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Devin曾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巨大轰动,是因为其作为“软件工程师”不仅仅为用户生成简单的代码,甚至可以为用户创建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编写代码,测试它,然后发布它。

微软与其建立合作,则是对这个方向认可的一个现实背书。

行业专家的观点在于,如今的AI agent其定义特征远超单一使用案例,其发展方向更接近人的全能助理,在赛道方向上,B端和C端市场都有一定的展开空间

方向的看好并不意味着市场路径的成熟,OpenAI开发者体验主管Romain Huet则提醒“要让工具更加自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尽管如此,资本表现出的热情依然在为整个赛道带来新生机。

初创公司Imbue得到了亚马逊Alexa基金和Eric Schmidt的支持,估值超10亿美元。

初创公司ArtisanAI致力于开发AI agent“员工”,近期完成了73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并表示迄今为止已吸引了100多家公司客户的关注。

包括我们前文提到的Jace,该公司已在种子期前融资290万美元,由Y Combinator前人工智能主管丹尼尔·格罗斯和前GitHub首席执行官纳特·弗里德曼领投。

不过,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如今的AI agent创业赛道“企业估值仍然远远领先于商业基本面”,换句话说,在这个细分赛道市场已经有了估值泡沫的迹象。

火热的AI agent赛道的优势在于,寻找到可落地的应用场景,且在B端和C端市场都有相对光明的应用方向,但专家也提出,AI agent产品面临的一个重大障碍还在于组织和用户对其智能性的信任,这个过程中还要考虑到用户习惯,如果AI agent产品不能提供对用户需求指令非常准确的判断,那么在决策环节的拉垮则会给整个产品带来重大打击,这个问题仍需通过数据算力等基础要素来解决。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提示人们,AI agent创业当前面临的几个核心问题:数据质量、员工信任度以及使用成本,这三个要素如果不能寻找到更完美的答案,则在B端的业务推进方面会面临很大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