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在下沙窝的一处沙坑中,一个青年的铁锹卡在沙土中拔不出来,他喊来旁边的人帮忙。

众人合力将铁锹拔出,可随之被带出来的“东西”却让在场的人脸色惊变。

只见铁锹前卡着一副脚铐,而埋脚铐的坑里赫然有一截白骨。

一些胆子小的同志吓得连忙退到树后,胆子大一点的同志将周围沙土清理干净,露出全部骸骨。

骸骨穿着破烂不堪,只有胸口的兜里有一支笔,铁锹从脚铐上拔出,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铁铐是中空的,基本没有分量。

为首的青年见势不妙,赶紧将事情报告给村里。不料,有一位老人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沙坑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他看到骸骨的空心脚镣时,眼泪瞬间装满眼眶,手指着沙坑里的骸骨,颤抖着声音道:

“这是方志敏,是方志敏啊!志敏老弟,大哥来看你啦!”

这个老人是谁?他为什么单靠一副脚铐就能断定这具骸骨是方志敏?他有什么证据证明这是方志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头特务?当年真相揭开迷雾

众人猜测,这个老头是一个特务!

国民党反动派在撤到台湾之前,留下很多特务。他们隐姓埋名,收取情报,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所以在发现疑似特务的人时,调查的同志就高度重视。

老头被带到临时审问所中,审问的同志拿着记录本,开始询问这个60岁的老头:

“你叫什么名字?”

“凌凤梧”

调查的同志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的眼中看到一抹诧异,随后面色严肃地继续审问:

“我们之前接到一封检举信,说你是敌特分子!”

凌凤梧面色发白,连忙摇手,结巴道:

“我不是,我真的不是!”

“在调查之前,我们已经查过你的资料了,你曾经为国民党工作过。

在方志敏同志被捕的时候,就关在你担任的南昌绥靖公署看守所,还不从实招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凌凤梧冷汗冒出来,一咬牙:

“没错,我曾经确实担任过绥靖看守所所长的职务……”

“那你为什么昨天要向学校请假?是不是已经知道自己被举报,所以提前逃跑?”

凌凤梧露出一抹苦笑:

“今天是志敏的忌日,我怕没人给他扫墓,所以我每一年都会来到这里,你们可以问问这个村子的其他人,就知道我话的真假。”

“那你是不是迫害过方志敏同志,给他用过刑!”

“没有!我绝对没有给志敏用过刑!”

“那你是怎么知道沙坑里的骸骨就是方志敏同志?”

凌凤梧苍老的脸上露出一抹沉痛:“因为那副脚铐,就是我给志敏挖空的!”

审查的同志面面相觑,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因为事关革命烈士和敌特,影响重大,审查的同志并不相信凌凤梧的一面之词,准备将他收监,听从上面指示。

凌凤梧见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话,心里惦念着方志敏的遗骸还未收棺,在那边干着急却没有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最后决定赌一把,大喊道:“同志,我有证明我和方志敏关系的证据”

原来在他临时居住的小屋里,枕头底下放着一个铁盒子,里面装着方志敏为他写的小诗。

调查的同志找到那个铁盒子,里面确实有一些稿纸,拿去核实之后,证实的确是方志敏烈士的字迹,但上面却不是凌凤梧的名字,赠与的是“木吾”

他们怀疑,凌凤梧有顶功嫌疑,针对他又开展了第二次调查。

面对审问,他将当时的情况原原本本地讲了出来。

当年,方志敏作为重点勘察对象,审查和行刑都是由国民党上级派来的人员进行,他们只负责看守。

凡是和方志敏稍微有关系的人都会被认为是“同伙”,为了凌凤梧安全着想,于是将送给他的小诗和文章里面都不会写真的名字。

只将他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梧”,拆分成“木吾”二字属名。

凌凤梧十分欣赏方志敏的才华,在监狱多有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又因他自己深陷泥沼也不愿连累他的情谊,二十多年一直记得方志敏。

当时方志敏被秘密带走,他只知道在下沙窝的一个地方,但不知道在哪里,只得每一年都来到这里祭奠他。

但他害怕自己曾经的身份曝光,一直十分低调,也不曾料到自己独自去祭奠方志敏的行为被理解成敌特,也没有想到这一次的祭奠找到了方志敏。

由于凌凤梧的坦白,调查组决定将他无罪释放。

方志敏和凌凤梧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让身为国民党看守所所长的凌凤梧冒着被责罚的危险对他关照有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监狱风云:努力到死,奋斗到死!

凌凤梧是一位十分有才气的人,对于革命的热情高涨,从政法学校毕业之后就进入金华县党部从事文职工作,因为过人的才气受到钱兆鹏赏识。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钱兆鹏受到影响,凌凤梧被牵连撤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年之后,他机缘巧合下被人推荐担任看守所所长,后因工作优秀被调任绥靖看守所,刚好遇到当时被抓起来的方志敏。

对于方志敏的事情,凌凤梧在来到这里的一星期内,就从看守士兵的口中知道了大概。

看见他,就想起自己曾经的上司钱兆鹏,一时间心情十分复杂。

1935年1月29日,时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军政委主席的方志敏在江西省玉山县遭到国民党军伏击,连同怀孕的妻子一起被关进监狱。

国民党特务为使他们吐出情报,将他和妻子分开关押,威逼利诱,方志敏依旧没有松口。

凌凤梧有一次从刑房经过,在心中对方志敏好奇的驱动下,他站在刑房外驻足。

短短片刻,就在他的心里掀起了滔天巨浪。

特务将一桶水泼向刑架上绑着的人,那人渐渐睁开眼,特务互相对视一眼,开口道:

“你妻子即将要临盆了,我们可以安排你和她见一面,如果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不会和我见面,就像我不会和她见面一样!”

“你不想看看你的孩子?”

“她母亲会告诉她,我多么爱她,这就足够了,至于……”

方志敏冷眼看向特务,掷地有声道:

“我为革命奉献生命,吾之幸也!”

方志敏眼中迸发出光亮,捆绑他的绳索被他的动作摇晃松动,他高声呼喊着心中重复无数遍的口号:

“中国革命终将会胜利!”

这声音震得刑房发颤,也将外面的凌凤梧从怔愣中唤出,他心情复杂,再也不敢过多停留,害怕那振聋发聩的口号鞭打自己那被磋磨沉暮的心。

之后,凌凤梧顶替了原本巡查士兵的工作,亲自巡视牢房。

牢房的环境很差,因为长期用刑的缘故,地上的血招来很蚊虫。这里窗户都设置得小,空气中总是弥漫着一股腐烂的味道,混杂着血腥味,让从小养尊处优的凌凤梧非常不适应。

但他还是每天坚持巡查,路过方志敏的牢房时还会放慢脚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凌凤梧的观察下,方志敏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无论什么身份的人,他都能聊上几句,是一个健谈的人。

有一次,一个犯了错的战士被关押在他牢房的对面,方志敏便和他讲自己待在红军里的故事,那个小士兵被吸引住,最后竟然公开表示自己要加入共产党。

这次的策反事件让上面决定给方志敏单独在一个独立的牢房。

同在绥靖看守所的胡逸民听说他的事迹,对他特别感兴趣,看守所对他格外优待,于是他提出将自己的牢房搬到方志敏的旁边。

上面原本打着让胡逸民劝降的念头,所以对他的动作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胡逸民搬来之后,方志敏就没再受刑,连带着监牢的环境也好上许多。

在和方志敏的接触下,胡逸民渐渐被方志敏的才气所吸引,交流一段时间后更是以朋友相称。

凌凤梧再一次来到方志敏牢房前时,对方突然叫住自己,说他想要一套纸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凌凤梧内心欣喜和复杂两种心情交替出现,一面想着他要交代情报了,另一面想着为什么要交代情报!

虽然心情起伏不定,但还是给他拿来了纸和笔。

只是,让自己没想到的是,方志敏之所以要纸笔,是为了趁生命还在的时候写下一些东西鼓励外面奋斗的同志。

他的诗歌和故事交融成一篇长长的“家书”,诉说着自己对党的思念和革命胜利的强烈愿望。

后来凌凤梧回忆起这段时光,眼神中透着一股敬佩:

“深夜,我起来巡查的时候,总会发现方志敏的房间里亮着光,我知道他是在挑灯夜战,毕竟时间对他来说是宝贵的”。

在那珍贵的时间内,方志敏创作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20多部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在方志敏死后被狱中结识的朋友们分别带出去,先后把这封红色“家书”交给了党。

凌凤梧对于他高尚的品格和精神十分欣赏,利用职务之便为方志敏创造更好的写作条件。

原本按规定,进入监狱犯人需要带上十斤重的铁拷,凌凤梧为了让方志敏写作方便,就命人秘密把他铁拷的中心挖空,只剩下三四斤重

镂空的脚铐,整个监狱也就方志敏这一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方志敏明白凌凤梧的良苦用心,他将自己写的诗送与凌凤梧,更是为了他考虑,特意将署名写成“木吾”,以防牵连到他。

凌凤梧内心感动,很快二人便以兄弟相称。

这般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上级下来消息:既然问不出来,那就枪毙吧!

在某一天,特务将方志敏带出去后就再也没有见到过他,最后只在他的牢房找到一张纸,上面写着:努力到死,奋斗到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雄冢:方志敏之墓

方志敏是一位伟大的革命者,当年他被特务秘密处决时没有人知道他的尸骨在哪里,就连身为当时看守所所长的凌凤梧也只是知道个大概。

当年,方志敏的牺牲上报中央时,上下皆为他的死感到遗憾,他的作品鼓舞着一个又一个战士,在枪林弹雨中为他们提供精神港湾。

在新中国成立后,有些青年自发组成方志敏烈士遗骨的寻找团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5年,中央下达指示,在江西省正式成立“方志敏同志遗骨调查小组”,小组内的同志走遍周围的省份。

但两年过去,他们也仅仅知道,方志敏同志是在下沙窝的地方遇害,其余一概不知,就这样一直到下沙窝动工,骸骨出现,凌凤梧指认。

这一切的一切仿佛都是上天安排好的,仿佛它也不希望英雄没有归宿一样。

年过半百的凌凤梧看着方志敏被放进棺材,入土为安,眼中的热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志敏同志,以后老哥哥经常来看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方志敏烈士的事迹让人听之感动,对于这样一位同志,发自肺腑的敬意是抑制不住的。

他用生命铸成丰碑,用一生诠释书写《可爱的中国》。

在他为数不多的日子里,抱着共产主义的信仰,为我们构建出他心中最可爱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