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半上幼儿园时,话还说不清楚,那些口齿伶俐的孩子不太跟他玩,因此不喜欢上幼儿园,每天送要哭半天。三年半读完新发幼儿园,老师评价:这孩子坐得住,喜欢看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岁上学,在盘龙区古幢小学读完一年级转到西山区春苑小学。班主任评价:孩子不太合群,只喜欢跟两三个同学玩。一个是高个子的杨爽,一个是矮个子的周勤,还有一个叫项媛的女生。因为只跟少数同学玩,班上大多数同学到毕业还记不得名字。但,没有影响他小学毕业时写了这阶段的“回忆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学三年级,迷上玩游戏。为了将他的注意力从游戏中“抢夺”点回来,我和先生商量给他开个博客,并规定“打游戏前必须写篇文章”。他欣然同意,自己给博客取名:《蜘蛛侠写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他狂热地喜欢超人、蜘蛛侠、蝙蝠侠、闪电侠、钢铁侠、铁巨人、绿巨人等等一系列动漫超级人物,还喜欢施瓦辛格,家里到处是各种美漫、日漫、港漫画本。他那时期的随笔画几乎全是这些动漫神奇人物如何征服世界,以及他想象的自己如何变身为超级英雄和他们站在一起。

有一天我下班路过云山路,看见人行道上他和周勤背着书包相谈甚欢。回家问他们聊什么,他想了半秒寡淡地说:谈点哲学。哦,小学五年级男生谈哲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初中转到龙泉路的昆八中就读。还是记不住全班同学的名字,只跟马兴、李福银、杨新宇少数同学玩。学习中不溜秋,阅读还算广泛,喜欢骑自行车和踢足球,不过都不长久。班主任评价:这孩子知识面广,可惜没用在课本上。

呵,只要他喜欢看书,拥抱世界的方式何止一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阶段他写博客的时间减少,看得出来很多时候是为了玩游戏匆匆应付。没事,总归写了。

昆八中三年青春期,各种执拗和抵触,但也有闪亮细节。有天他从学校回家路过荷塘月色一间商铺,被同学马兴叫住:哎,周爷,马兴大声喊他。他背着沉重的书包走过去,马兴走到他面前,面无表情帮他整理下带歪的红领巾和衣领。然后,没有然后。马兴转身回到商铺,他则继续低头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哦,原来他有个叫“周爷”的绰号。原来他跟同学如此亲近又疏离。

初二暑假带他去杭州中国美院拜访朋友。朋友仔细看了他从小到大画的几百幅“随笔画”说:这孩子有点天赋,想不想考中国美院附中?我们竭力想促成,带他在中国美院住了三天。几天后他却表态,不愿意考,只喜欢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从小就是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没上过任何专业培训班,凭想象天马行空,描画他独一无二的世界以及他对世界的理解。虽然知道天赋更需要创造条件,但也许自由不羁的灵魂比什么都重要。我和先生有些遗憾,但没勉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高中时搬家,转到官一中就读。还是只跟两三个同学玩,孙昊哲、蔡宇明,张瑞鹏。这个时期受他父亲影响喜欢看经济学方面的书籍,时常在交谈中蹦出几个艰涩的专用名词。知道他急于表现和运用,有些观点并不准确也不反驳。

高二分科的时候他想学理科,不是因为理科好,而是跟他玩的两三个同学全部选了理科。我们综合他的理科成绩和绘画喜好,好不容易说服他读文科考艺术院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受打击的是他连续报考了十多家专业院校,没有一所收到录取通知,连省级专业考试也只是勉强及格,最终只能以文化分的绝对优势,被广西桂林理工大学美术系录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终究败在了专业考核的门槛下。

终于长到十八岁。在送他什么样的“成年礼”时?我和先生不约而同想到给他出书,挑选他博客上的文章和绘画编辑成一本《子渊成长记》。这本178页的成长记,记录了他是怎样长大的:他喜欢过哪些东西?喜欢过什么人?有过什么委屈?有些什么思考?收录了他从3岁到18岁间随手画的漫画、简笔画、插画、游戏设计画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本成长记用文字和绘画真实记录了一个少年如何看这个世界,也记录了这个世界对一个少年的宽厚和默许。

在异地读四年大学,每个寒暑假匆匆来匆匆回,不知道他究竟学到了什么,只知道他找到一个喜欢的女朋友。临到毕业的时候才说,不想这么早工作想考研究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郑州培训一年,硕士考回昆明,在云南艺术学院就读数字媒体与动画专业。

他喜欢当老师,曾经信心百倍地准备读完研继续拼搏,但遭遇疫情三年摧毁了他继续深造的想法,只想好好毕业,赶紧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毕业作品是纯手绘方式制作的四分钟动画短片《阿诗玛:成婚之时》。这部揉合了港漫和美漫风格的动画短片,虽然部分细节略显粗糙,但故事完整,人物对白也很精彩,结构清晰顺畅,超出了我们的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说学院十多年没人像这样用纯手绘方式创作毕业作品。我想他之所以费力坚持,大概是想给自己20多年的绘画经历做个总结:这是一个少年的动漫乌托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还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些年他还包揽了我诗歌作品的所有插图。有一些想象力,比诗歌还好。

读书十九载,转眼一瞬间。他从来不是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却一直是个爱读书的孩子。虽然他刚刚离开校园,但惟愿他爱读书的习惯伴随一生,且总能在他孤独沮丧时,给予他最深厚的慰籍。

当我再次翻阅这本八年前出的《子渊成长记》时,摘抄在封面上的几段文字深深打动了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蓝天下,坐着一位少年,脖子上挂着一颗树种子,他看着天,看着纯净、温柔、空旷的天。”

“他用诗一般的语句,柔软连绵又变成刚健有力,没有差错,没有停顿,一直持续了一个小时。”

“至于‘真实’是什么样的,我们还未知晓,我们只知道,我们不是最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