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6月17日电 6月16日-17日,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第十二届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在上海召开。本届大会历时两天,30多位两院院士及外籍院士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汇聚一堂,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高水平学术研讨和报告。现场参会人数达到800人,线上观看人次超10万。

本届大会以“极端环境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建养与安全”为主题,共设置了大会报告、主题研讨、主题报告三个环节,集中聚焦五大主题,分别为艰险山区隧道(洞)工程智能建养与安全、跨江越海通道工程智能建养与安全、城市大型综合枢纽工程智能建养与安全、桥梁工程智能建养与安全、道路与铁道工程智能建养与安全,全面总结“十四五”以来我国交通、水利、市政、国防工程领域以桥隧为主干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就、发展与经验,并面向“十五五”规划探讨如何推动工程科技创新发展。

6月16日上午,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彦良主持开幕式。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聂建国,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刘千伟,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于宁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开幕式后,4位国内外院士和3位基础设施领域的专家分别围绕道路、桥梁、隧道三大方向进行了分享。国铁集团副总经理王同军介绍了铁路桥梁智能运维技术创新与发展,上海申通地铁董事长毕湘利分享了关于城市轨道交通韧性安全的思考,西藏铁路公司总经理赵勇分享了深部岩体高能地质环境隧道灾变机制与工程对策。

6月16日下午,大会针对国家工程重大问题和关键技术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重大需要,围绕五大主题开展战略性、前瞻性的高水平学术研讨和报告。6月17日,5位院士和近百位中青年专家围绕极端环境下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造与运维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抗灾韧性发展需求、基础理论研究和科技创新前沿进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