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客选购香包 通讯员 陈 飞摄

丝绸彩布做底、银针丝线为笔。在飞针走线间一个个小小香包在千年传承中呼之欲出,鱼虫鸟兽、十二生肖、香囊佩饰等美好物象更是活灵活现;五彩缤纷的布料上,绣娘们用彩色丝线绣出天地万物、山川日月,在不同的造型内芯填充上丝绵和中草香料,便是一件芳香浓郁的“庆阳香包”。

这些栩栩如生的“庆阳香包”形象,或托物寄情、或托物抒怀、或驱邪辟秽……

仲夏的陇原大地,荷包飘香。6月10日,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和庆阳市委、市政府主办的甘肃省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展销主会场系列活动暨第十九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正式启幕。

本次节会以展演、展示、展销相结合的方式,让群众近距离体味甘肃文化遗产的魅力,激发广大群众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营造全社会关注、挖掘、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在为期5天的节会里,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22个省(市、自治区)和全省14个市(州)的120多家企业参展参会,各类展位超千家,规格层次之高、产品商品之多、展销规模之大为历届之最。

“这是一次非遗文化保护传承成果的大展示、保护传承经验的大交流、保护传承效能的大提升,更是生活的艺术化和艺术化的生活最生动的展示平台。”庆阳市委书记黄泽元在致辞时如是表示,在千万年的历史长河中,庆阳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化,尤其是将艺术与技术、生产与生活、物质追求与精神满足融为一体的庆阳香包,穿越千年、历久弥新、大放异彩。

2001年,文物工作者在庆阳市华池县双塔寺塔体内发现了一个保存完好的金代香包。这个香包通体由黄褐色织锦绣制,呈椭圆形,玛瑙宝石带链,周边采用传统锁边工艺,底部有写意式的凤爪纹饰。主体为海棠花,用彩色丝线绣制而成。花叶造型从色彩到形态层次分明,富于变化,虽年代久远,仍艳丽如新。因双塔寺建造于金大定十年(1171年),距今近千年,故称“千岁香包”。

透过层层厚重的文化积淀,庆阳香包传承至今,仍保留着上古时期的文化形态,古朴而又拙巧、原始而又鲜活,实属千年传承中成长起来的文化瑰宝。随着远古图腾与现代元素的完美融合,庆阳香包已经成为陇绣中的艺术珍品,成为精神价值、实用价值、审美价值融为一体的文化精品,成为庆阳特色民俗文化的代表符号,是“指尖上的艺术文化”,被评为“最具魅力文创旅游产品”,被中国民俗学会评为“中国香包刺绣之乡”。

在众多“庆阳香包”绣制传承人的带动下,广大家庭妇女在香包绣制中开辟了新生活。庆阳市将“非遗”传承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将优秀“非遗”传承人培育成乡村振兴带头人。

通过一系列政策的扶持,近年来全市8县(区)各香包公司将生产环节重点放在农村地区,由公司提供款式、订单数量等,探索出“专业团队设计、艺术大师带动制作、千家万户参与生产、龙头企业组织营销”的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子,并形成了“基地+公司”“公司+农户”“艺术大师带动农户”“团体会展”等产业经营模式,古老的香包文化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正可谓在众多能工巧匠的手里,“庆阳香包”的精神价值、审美价值、实用价值及经济价值更是得到了充分体现。

作为华池县剪纸艺术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赵星萍,从小喜爱特色民俗文化,酷爱剪纸绘画。随着对民间艺术不断地探索追求,赵星萍对香包文化越来越痴迷。通过不断摸索、研发改进,她将当时特色的剪纸和布贴画艺术融入“千岁香包”新产品的创作中。在收集大量传统刺绣品、文案图样的基础上,她把十二属相和崇德向善、民俗文化等大量的文化元素融入了各类香包,既传承了传统样式,保留民间手工工艺,又寄情于物、以物传情。

随着技术的成熟,赵星萍成立的华池县南梁红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已成为当地民俗文化产业的领军企业。公司设立产业基地,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走龙头企业带产业的发展路子。先后培训指导从业人员近千人次,为基地农民增加年收入万余元,带动4000多名当地妇女实现了“炕头经济”,投身香包产业,传承香包文化。其设计的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北京和欧洲等国内外市场,年销售额达百万余元。

年近60岁的庆阳香包绣制省级传承人刘兰芳,在多年的香包绣制传承保护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对香包绣制技艺原生态价值的保护与发展,坚持对庆阳香包绣制文化遗产本真性、完整性和核心技艺的保护。在技艺保护方面,刘兰芳收集保护了庆阳精品香包刺绣近万件,细研传统香包绣制针法,整理、摹绘正宁原生态手工香包300多种类传统刺绣图案和造型纹样。

每隔一段时间,庆阳香包绣制国家级传承人贺梅英总会把几个新收的徒弟喊到跟前,仔细讲解庆阳香包绣制的针法等技艺。88岁的贺梅英年事已高,渐渐力不从心,但只要身体允许,她还是心无旁骛,在香包绣制的传承中演绎着“择一事、终一生”的非遗故事。

非遗与旅游持续深入地融合发展,庆阳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自然环境也为文旅产业提质增效奠定了资源基础。

如今,到庆阳绣一个香包、看一场道情皮影、听一曲嘹亮唢呐、住一晚冬暖夏凉的窑洞,到南梁革命纪念馆回顾伟大革命历程,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诗与远方。而庆阳香包,不仅是独具魅力的艺术品,更是有着可观经济效益的商品,小小香包已走出国门,远销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责任编辑:车丹清

来源: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