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从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开始,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结束,这一时期涵盖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这三种社会形态。而在封建社会中,唐太宗李世民所创立的“贞观之治”可谓是中国国力最为鼎盛之时。

但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其实并不是李世民,而是唐高祖李渊。李渊总共有22个儿子,但他的野心却都体现在窦皇后为他所生的四个儿子的名字当中。

李渊的长子叫做李建成,次子叫做李世民,他的第三个儿子叫做李玄霸,最小的儿子名叫李元吉。那么,李渊这样为四个儿子取名,究竟意欲何为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渊的前世今生

李渊出生于北周天和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他的母亲是独孤皇后的姐姐。因为这层关系,李渊很受隋文帝的器重,曾担任谯(今安徽亳州)、岐(今陕西凤翔)、陇(今陕西陇县)三州刺史。之后,隋炀帝杨广继位,继续重用李渊,先后派遣他担任荥阳(今河南荥阳)、楼烦(今山西静乐)两个郡的太守。

但是好景不长,杨广在统治期间挥霍无度,投入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去修建大运河、大同皇宫等工程。因为日夜不停地赶工,这些工程的修建造成了大量的民工死亡。

此外,杨广还多次进行大规模的扩张战争,尤其是三征辽东,强迫大量农民服兵役,导致国家财力资源浪费,民不聊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地的农民纷纷响应号召,发动起义来反抗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产生不满,决定起兵反隋

此时,隋炀帝因为突厥部入侵的防御战而对李渊产生不满,李渊在察觉到这一点后,为了保命在暗中不断招贤纳士,扩充自己的势力。

晋阳县令刘文静在听闻李渊的行事作风之后,就想与之结交。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在狱中认识了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并与之商谈起兵反隋的计策。为了让李渊同意起兵反隋,李世民找到了当时晋阳宫的副监裴寂,拜托他帮忙演一出戏,劝告李渊。

一次,在李渊醉酒之后,裴寂找来几个宫女侍奉李渊过夜。等到李渊酒醒之后,裴寂就告诉了李渊李世民的计策,李渊在听闻后大吃一惊。

此时,李世民又向李渊进一步解释了自己的计划,可是李渊还是不同意,甚至一度想要去报官。但是没过一会儿,李渊因为不舍李世民,最终还是同意了起兵反隋的计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受“禅让”,开创唐朝

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五日,李渊正式在晋阳(今太原)起兵,并宣布拥护代王杨侑(隋炀帝之孙)为帝。八月,待到粮草从太原运来,李渊便率军进攻霍邑,之后进军临汾,克绛郡,最后到达龙门县。

之后,在刘文静的支持下,李渊分兵两路,对长安采取钳形攻势。此时,因为隋炀帝远在江都,关内隋军数量较少,再加上李渊的女儿、女婿等人纷纷响应李渊,成立了“娘子军”从旁协助。所以,李渊进军神速,很快就抵达了长安。

在长安,李渊拥护杨侑成为皇帝,史称隋恭帝。另外,杨侑还进封李渊为唐王,任命李建成为唐国世子,李世民为京兆尹、秦国公,李元吉为齐国公。

之后,在618年5月,李渊接受杨侑的禅让,在长安称帝,并改国号为“唐”,史称唐高祖。那么为什么会说李渊的野心在他的四个儿子的名字当中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建成——建功立业

李建成是李渊与窦皇后的长子。隋义宁二年(618年),李渊在称帝后,立李建成为皇太子,这足以见李渊对这个儿子的喜爱。之所以给长子取名为“建成”,李渊也有自己的道理。

在《说文解字》中,“建”解释为“立朝律也”。后引申为建立、创设、竖立、建筑等。“成”一般指“完成”,后引申为成年、成熟。也就是说,李渊希望李建成在未来可以好好建设自己的国家,并成功取得一定的功绩,这也间接地反映出李渊想要“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在历史上,李建成确实也在努力地帮助李渊实现这一志向。在李渊起兵反隋之前,李建成在河东就秘密结交有才能的人,扩大势力,为父亲的大业铺路。

在受封太子之后,李建成在平定变乱以及防御边患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唐武德二年,李建成率部成功平定祝山海之乱。在武德五年,他成功征讨刘黑闼,平定了山东的局势通过这些事迹,可以看出,李建成在维护唐朝统治的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谁能料到,李建成在与兄弟李世民的斗争中落了下风,最终死于宫变,令人惋惜。

李世民——济世安民

提到李世民,让史学家们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他在唐朝初年所开创的“贞观之治”。在位期间,李世民以仁政为本,知人善用,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得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三国时的司马懿曾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唐代魏徵也曾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足以证明拥有民心对一个皇帝是极为重要的。

而在唐太宗的名字中,“世民”有“济世安民”之意,李渊希望李世民可以善待百姓,爱民如子。正如李渊所期待的那样,他的儿子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李世民担任皇帝之初,他想修建一个大型宫殿用来避暑,但是又考虑到修建宫殿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还会让百姓受苦,更重要的是不能让唐朝去步隋朝的后尘。最后,这个想法也就不了了之了。

还有一次恰逢除夕佳节,他考虑到狱中390名死囚也有权利去与家人团聚,于是下令释放这些死囚,等到年后再接收惩罚。虽然这项政策在当时引起了各方的疑虑,但李世民仍坚持自己的想法。果然,竟有389名死囚在年后陆陆续续地回到狱中,继续接收惩罚。

至今,李世民仍因为“爱护百姓”而得到后人的称颂。其实,“李世民”的名字也侧面反映出李渊以百姓为本的治国之道,他希望在他统治之下的唐朝可以呈现出河清海晏,时和岁丰的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玄霸——称霸天下

李玄霸是李渊与窦皇后的第三个儿子,在隋大业十年(614年)逝世,享年十六岁。在李渊在称帝之后,被追封为卫王。

在李玄霸的名字中,“玄”本义为赤黑色,因为颜色较为模糊,由此引申出深奥、玄妙的意思。“霸”本是一种月相,后被假借为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

从这里这不难看出,李渊期望自己的第三个儿子可以权倾朝野,称霸天下。但是,据传,李玄霸在十六岁的时候意外落马而死,一生没有儿女。

李元吉——幸福美满

李元吉是李渊与窦皇后的小儿子。由此,李渊对李元吉也有着极高的期望。在李元吉的名字中,“元”本义是指人头,后引申为首要的、第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吉”本义指幸福、美满。可见,李渊认为李元吉在他的心目中非常重要,他希望李元吉一生之中平安喜乐、幸福美满,同时也期盼唐朝可以国泰民安。

但是,李渊没有想到的是,李元吉本人十分嚣张跋扈。在并州任职时,他视人命如草芥,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黎民百姓知道他是皇子,敢怒而不敢言。最后还是宇文歆向高祖呈递奏表诉说李元吉的恶行,李元吉这才得以获罪免职。

但是,李元吉终究没能做到李渊所期望的“幸福美满”,他的下场也很惨烈。在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宫变,而与李建成合谋的李元吉也自食恶果,最终被尉迟恭射杀,享年二十四岁。

结语

在中国历史中,唐朝在对内对外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内,唐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百姓生活富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对外关系上,“鉴真东渡”,促进了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交往。至今,唐朝也在世界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外的华人被称为“唐人”,华人聚居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

细细回顾李渊的一生,其实不难发现,李渊为四位儿子所取的名字不仅传递了他对于每个儿子的期望,也间接表明了自己的野心:

身为一个国家的最高掌权者,首先要称霸天下,之后要好好建设这个国家,让百姓安居乐业,做一个人人称赞的好皇帝。同时,作为一个父亲,李渊也在期望自己的儿子们一生之中可以平安健康,顺顺利利。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李渊、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