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 古史青云

编辑 |古史青云

前言

在女子短道速滑的历史上,王濛这个名字是离不开的,她多次为我们国家拿下了短道速滑的冠军,而且她还是中国短道历史上第一个三冠王。为疲软的中国短道速滑加入了一个强心剂,在短道速滑项目上开创了一个“濛时代”。

正是这样的成绩,她才会非常嚣张的说:“只要在赛场上,第二就是她们的天花板。”而这种嚣张的背后,确是一些不为人知的心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在短道速滑上的困境

众所周知,我们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都有一个金牌梦,随着我国对体育的重视,我们国家在亚运会上金牌的数量是节节攀升,但是我们还是有很多项目是不足的,也很少拿到金牌,其中短道速滑就是我们国家的弱项。

短道速滑在1981年才被引入我国,成为我国一项体育运动,两年后,我国体委就把短道速滑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这个时候,短道速滑在我国才初具规模,这项体育运动有了专业的运动员和教练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1985年,我国正式组建了短道速滑国家集训队,这也是参加奥运会的必经之路。但是我们在冬奥会连奖牌都没有得到,只是一个参与者。

在短道速滑上没有成绩,这就刺激了我们国家,于是就加大对短道速滑的投入,国家体委开会成立了了短道速滑技术委员会,加强了业务指导工作。这次会议为中国短道速滑运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之后,我们国家虽然在冬奥会上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一些金牌,但是相对于其他国家,我们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国际上并不知名

相对于其他体育项目,我们国家在这个项目上得到的金牌非常少,在排行榜上,美国加拿大甚至连韩国的运动员把控着奥运会的金牌,我们国家只能偶尔一次拿到金牌。

天才少女王濛出世

在王濛出现之前,亚洲的短道速滑也就韩国非常突出韩国在短道速滑上有非常高的造诣,已然成为亚洲一霸。

上场就有老子天下第一的这种气势!”这就是王濛在赛场中说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濛出生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黑龙江冬天严寒的气候导致滑冰的流行,每到冬天,孩子们就会在上冻的河面上或者池塘里圈地滑冰,同时,这些地区的孩子也是我国速滑运动员的来源。

在王濛14岁的时候,就到了黑龙江的体校上学,学校的教练看到王濛的潜力,于是就邀请王濛进入学校的主力队。

惊人的天赋和顽强的毅力,让王濛在多次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中摘金夺银。她的出色表现也自然引起了国家队的关注。2001年,15岁的王濛就被选入国家青年队,开启了她的国手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国家青年队,对王濛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作为国字号选手,训练强度和专业水准都远高于校队时期。尽管一度有些水土不服,但王濛咬牙坚持下来,并很快融入这个新环境。

国家队教练们对王濛这匹"烈马"也是佩服万分。她独有的爆发力和冲刺能力,让她在短距离项目尤其出众,可以说具备了成为冠军的资质。对此,教练们给予了更多关注和专业指导,王濛的实力也借此节节高升。

2002年,仅仅18岁的王濛就轻松突破重围,打入了国家一队的大名单。王濛第一次参加世界青年锦标赛就获得了女子500米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位世界青年锦标赛冠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新世纪,王濛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2002年,她在世青赛上折桂,2003年,她获得世锦赛3000米接力冠军;2006年,22岁的她在都灵冬奥会上一鸣惊人,夺得女子500米金牌,成为中国短道速滑在冬奥会上第一位单项冠军

但是王濛这种性格也曾让她与教练水火不容。

王濛被冠以"大魔王"的绰号,脾气火爆任性是出了名的而李琰则是一位严厉督导、要求严格的主教练。两个强烈个性的碰撞,注定会在这对师徒关系中激起熊熊烈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切矛盾由2007年长春亚冬会开始激化。当时刚走马上任的李琰,就以她从美国引进的严格训练作风,招致了王濛的质疑与不满。作为中国短道头号明星的王濛,公开指责了新任队主教练,赛后更是对李琰视而不见,态度生硬。

从那时起,矛盾就如滚雪球般与日俱增。李琰采取的新训练模式,让训练强度陡增,王濛难以适从;而王濛又是惯了放养式训练的顽主,根本不愿服从李琰的安排。两人都是强势的个性,加之沟通不足,导致矛盾无处宣泄,终于在亚冬会上公开对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气之下,李琰痛下决心,开除了这个素有"大魔王"之称的队员。王濛被逐出国家队,虽有些懵懂,但内心深知自己的任性和狂放是根源所在。不过她骄傲的个性又让她不愿主动道歉,于是就此与李琰渐行渐远。

此后一年,王濛在省队碌碌无为,只能怀念国家队时的荣光。而李琰则为王濛的离队深感遗憾,毕竟她是中国短道界的当红巨星,国家队的顶梁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当王濛进退两难之际,出乎意料的是,李琰主动向她递出了橄榄枝,希望她能重新加入国家队。作为教练,李琰惜才如命,不愿就此放弃王濛这个宝贵人才

于是,师徒二人终于坐下来谈了谈,彼此诚恳道出心中的芥蒂。王濛终于认识到,自己往昔的任性和不服管束,给了李琰极大的压力;而李琰也意识到,太过严厉的管教无异是对王濛这匹野马的桎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这次畅所欲言,双方达成了谅解,彼此吐故纳新、重新建立了信任。王濛重新被李琰召回国家队,并很快被提拔为队长。一切似乎重新开了个好头。

果不其然,重新萌生信心的王濛,在李琰的指导下迅速重拾巅峰状态,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更是包揽三项冠军,创造了中国短道"三冠王"的佳绩。赛后,王濛感念李琰的一片深情,主动向她磕头谢师,两人的师徒情分由此达到顶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濛的成绩,离不开教练的帮助,更离不开她自己努力。作为中国短道队的"头号磨人精",她可谓是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努力。

回顾王濛的训练生涯,我们不难发现她对自己的要求是如何的严格和超乎常人。每一天的训练,她都会百分之百投入,对细节绝不马虎。即使教练已然喊停,她依然我行我素,死命锻炼到虚脱。

国家队主教练殷铁生对王濛的表现曾赞不绝口:"濛濛就是个狂人,对待训练永远都是那么拼了命!有时我都看着害怕,生怕她会出什么岔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细究起来,王濛在训练时"魔鬼化"的表现,其实源于她对短道速滑这项运动的热爱之心。正是出于对冰雪运动的痴迷,她才能全身心投入,拼尽全力。

曾几何时,18岁的王濛刚刚被选入国家青年队的时候,她就表现出了过人的韧劲儿。训练强度和程度都远在校队之上,一度让王濛有些水土不服。但好在她咬牙坚持下来,并很快克服了重重障碍,融入了国家队的新环境。

尽管彼时年纪尚轻,但王濛对训练的专注程度已是不输于任何人。她时常是第一个到达冰场,也是最后一个离开的那个人。就连主教练也对她的刻苦表现叹为观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王濛对训练的钻研程度也在不断加深。进入国家一队后,她就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魔鬼"一面。

每当队里安排恶补体能时,王濛总是第一个冲在最前面,拼命向前奔跑。而当大家都累瘫在地的时候,她仍在咬牙坚持,根本不知道"喘气"是啥意思。

有一次训练课,队友们已是汗流浃背,躺在冰面上大口喘气。可王濛独自站在场中央,丝毫没有倦意,反而大声对教练喊道:"教练,再来一组吧,我还可以!"

面对王濛这股狠劲儿,在场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有些资历较老的教练甚至直言:"濛濛她简直是个疯子,这样拼下去不得累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拼尽全力外,王濛对训练的专注程度也实在令人叹服。无论在任何场合,只要身在冰场,她就会百分之百投入,摒弃一切杂念,对细节绝不马虎

国家队的很多年轻队员都以她为榜样,"正是凭借着这股狠劲儿,王濛才能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一举包揽三金,成为国人骄傲。不过在赛场的成就背后,其实还有她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里的孤军奋战和磨练。

回首王濛这一生的运动员生涯,我们见证了一个个硕果累累的辉煌时刻,也看到了她在曲折坎坷的道路上挥洒的汗水和泪水。

从一个叱咤赛场的年轻运动健儿,到后来成为国家队的领军人物,再到最终卸任教练、回乡创业,王濛用自己的人生诠释了一名优秀运动员应有的英勇和拼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莫过于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那一刻。当时的王濛年纪正值巅峰,凭借着过人的实力和顽强的意志,一举在短道速滑项目上包揽三金,为中国军团贡献了宝贵的奖牌。

那一刻,当国歌响起,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王濛热泪盈眶,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了作为一名职业运动员的无上荣耀。曾经的辛酸和汗水仿佛都在那一瞬间迎来了最好的回报。

的确,对于一名职业运动员来说,能够为国家和祖国赢得荣誉,是最大的事业成就。而王濛则用自己的一生,将这个理想完美地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