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天天上班,身体好的连感冒发烧都少,现在一退休就病如山倒,怎么刚过了几年清闲日子,就患上癌症了呢?”不少老人都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对于突如其来的癌症,很多人都担心下一个是不是要轮到自己。

但癌症其实不是忽然就患上的,而是经年累月的发育才真正「做大做强」,而且癌细胞的潜伏过程也非常出乎意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人人都有癌细胞,为何有人不患癌?

癌细胞本身也是个不安分的,它们不仅野心大,还在扩张的经验中不断总结,学会了伪装,‘猥琐发育’,成长裂变,直到后来发展壮大有了嚣张的底气,开始疯狂掠夺宿主的营养,供自己使用,导致人体无法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其他脏器,而逐渐出现器官衰竭症状。

最后,癌细胞体积膨胀到一定境界后,还会压迫其他器官或血管,甚至转移到其他部位,引起严重并发症,危害宿主性命。

而且更恐怖的是,人人都有癌细胞,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携带有原癌基因,也就是说癌细胞也曾是正常细胞中的一员,只是在分裂过程中,发了所有细胞都会犯的错,导致基因突变而变成了癌细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人人都有癌细胞,那为什么有的人不会患癌?

这就要提到我们的免疫系统了,我们人体有自己的纠察队,这些免疫细胞就是拦截和清除癌细胞的职能人员,癌细胞一旦被揪出就是直接查杀,因此有的人不会患癌,但任何事情都有例外,比如有些癌细胞获得了伪装技能,逃过了纠察队的追踪,并悄悄发育,也就导致了癌症的形成。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全球患癌数据统计显示,75岁前癌症累积发生风险在21.4%,同时累积死亡率为17.7%。也就是说,全球大约有1/5的男性和1/6的女性会出现癌症。

今年年初知名期刊《癌症》杂志更新了全球癌症统计数据,也表示约1/5的人会罹患癌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得了癌症就意味着死亡吗?

癌症是让人闻风丧胆的恶性疾病,不但难以治疗,患者死亡率也高,患者步入中晚期后治疗手段作用越来越小,所以很多人总是“谈癌色变”。

甚至偏执的认为,得了癌症就离死不远了,但得癌和死亡真的可以划等号吗?其实并不是。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Laura J Esserman博士就曾表示,不是所有癌症都具有高风险体质,有些癌症,它们生性懒惰,很少转移,一般情况下并不致命,甚至可能不需要过度的治疗。

1、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听起来很严重,实际上这种癌对人的威胁很小,一般情况下只会以肿块形式存在,会影响甲状腺分泌激素,但发现及时,顺利干预的话,患者五年生存率很高,而且术后并不会留下其他后遗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前列腺癌

男性最常见的生殖器官癌症,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排尿异常,甚至还可能出现局部疼痛,以及性功能障碍等。不过前列腺癌的致死风险比较低,只要能及时发现,尽早干预,患者五年生存率相对比较高。

3、早期乳腺癌

一般肿瘤体积较小,而且没有发生转移,癌细胞的危害比较局限,及时干预的话可以达到99%的治愈率,而且不影响正常生活与寿命。所以,早期乳腺癌相较于其他肿瘤来说危险性也不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肿瘤专家们给出防癌建议,5件事不能马虎

癌症仅在2020年就给全球造成了1929万新发病例,以及996万死亡病例,其中,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就高达400多万,也就是说,每天至少有1万多人会被确诊癌症,平均每分钟有7人确诊,谁能说自己不是这1/7呢?

所以提醒,做好预防癌症措施,才有可能降低自身患癌风险,我国5名一线抗癌院士总结了5张“防癌处方”,建议收藏。

1、别用“营养品”防癌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希山坚决反对用营养品防癌。

他表示,很多国人莫名以为吃营养品就能防癌的心理其实都是商家的植入,目前没有任何营养品符合医学防癌要求。只有合理膳食,全面补充营养,饮食健康才是最好的防癌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不要生气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孙燕表示,经常生气、暴躁,可能会给身体带来不利影响,长期下来可能会造成免疫下降甚至给癌细胞有可乘之机。

建议所有人遇事不要急,别内耗,想开点做个开心的人,保持心情愉悦也是调节和排解身体健康的关键。

3、坚持游泳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肿瘤外科专家汤钊猷,用自己的一位患者经历表示最好防癌运动就是——游泳。当时患者已经经历了多次手术治疗和复发,无奈之下才转诊过来,当时汤医生建议保持治疗之外,可以做一些游泳锻炼,结果患者听进去了,5年来,他每天坚持游泳30分钟,癌症再也没有复发,而且这还不是个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控制癌前病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教授程书钧解释,癌症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往往癌症到发病会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周期,可能需要10年或更长时间。如果这个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并干预,就可以有效阻止癌症的发生。

5、坚持体检筛查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表示,很多癌症发现的早其实治愈率更高,以肺癌为例,早期肺癌及时干预治疗后,五年生存率可达90%。建议超过40岁,可以定期筛查低剂量螺旋CT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而言之,癌症并非不可预防,从生活习惯开始改变,注意调整日常不良生活方式,关注容易忽视的早期症状,定期的筛查预防,都是有效的防癌措施,可以极大的规避癌症风险。

参考资料:

[1]《肿瘤专家们的防癌建议,第一条就是:别乱用“营养品”防癌》.健康时报.2021-06-13.

[2]《【健康】关于防癌,中国5位最顶尖的肿瘤院士讲了5句话,教你一辈子不得癌!》.人民日报.2015-12-19.

[3]《在一线抗癌多年的院士总结“防癌经”!每个人都该牢记4点》. 生命时报.2018-05-04.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