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年一度的2024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于美国芝加哥当地时间5月31日-6月4日盛大开幕,与此同时,在食管癌领域也公布了众多相关研究,揭示了食管癌患者走向长生存甚至走向治愈的期望正一步步成为现实。借此机会,医脉通特邀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医院头颈科、食管肿瘤内科、胃肠道肿瘤内科主任Ken Kato教授,解读2024 ASCO大会食管癌免疫治疗长生存结果临床价值,探讨免疫耐药应对方法,以及食管癌患者个体化治疗的现状及未来,以飨读者。

长生存数据迎来突破,一线免疫联合化疗在指南中的地位再度攀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2024 ASCO | Ken Kato教授:生命之光再闪耀,食管癌化免联合治疗为实现“长生存”目标燃起新希望

Ken Kato教授

来自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医院的Ken Kato教授,凭借其深厚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参与编撰了日本食管癌实践指南。在2024 ASCO大会期间的采访中他提到,根据日本食管协会发布的日本食管癌实践指南¹,针对食管癌的一线治疗,基于CheckMate-648和KEYNOTE-590这两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临床试验结果,推荐化疗+免疫以及双免联合方案。在本次ASCO大会上,Ian Chau博士对CheckMate-648研究的长期生存数据进行了详尽报告²,这些数据再次证实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化疗的联合方案,以及双免联合方案在治疗食管癌方面的积极效果,与先前的阳性结果保持一致。因此,指南推荐方案不会发生变化,但随着长期生存数据的更新有望进一步提升化免联合一线治疗方案的推荐等级。

另外,在本次2024 ASCO大会上,同时报告了ESCORT-1st研究的最终长生存数据,结果显示,卡瑞利珠单抗+化疗组一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癌(ESCC)的3年总生存率高达25.6%,这一数据不仅显著超越了当前一线免疫联合化疗方案的3年长生存记录,更彰显了中国研发的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的卓越疗效。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不仅充分展现了该治疗方案在食管癌治疗领域的显著优势,也为晚期食管癌患者带来了长期生存的新希望。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接受免疫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往往面临着免疫耐药以及一线化疗或双免联合治疗免疫不耐受等问题,如何应对以上问题是当前临床治疗的关注重点。对此,Kato教授表示,在日本,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失败后,医生们常使用紫杉醇或伊立替康等化疗药物作为替代方案,但事实上,关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耐药患者的治疗方案,目前尚缺乏明确的共识。

在本次ASCO大会上,一系列关于免疫耐药问题的临床前数据引起了广泛关注,包括IL-33与免疫耐药的相关性分析³、以及抑制IL-33或IL-13可能会改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失效后的免疫耐药⁴等,期待未来有更多有效的办法来解决患者免疫耐药的情况。

精准医疗时代,个体化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应用广泛

2024 ASCO | Ken Kato教授:生命之光再闪耀,食管癌化免联合治疗为实现“长生存”目标燃起新希望

Ken Kato教授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和临床实践的深化,食管癌的治疗模式已从根治性切除的单学科治疗,逐渐演化为清除肿瘤细胞的多元化治疗模式,经不断发展逐步过渡到目前以精准医学理念为指导的个体化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⁵。这种模式的转变不仅标志着治疗策略的全面升级,也体现了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深刻关怀。

在肿瘤治疗领域,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实现长生存的必经之路,Kato教授讲到,我们正在迈向免疫治疗的新时代,患者缓解率因此得以不断提高。即使对于IVB期患者,如果患者的远处转移灶缩小,有些患者也希望接受手术或根治性放化疗,以切除原发区域和局部淋巴结转移灶。针对该临床现状,本次ASCO大会上报告了一项前瞻性随机试验⁶探索经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系统治疗后的患者接受转化手术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和未接受转化手术的患者相比,接受转化手术的患者长期生存结局更佳。因此,在当下这个免疫治疗时代,针对寡转移患者的治疗策略正在发生改变,未来也应制定相应的标准,以确定哪些患者能从转化手术治疗中获益,并根据患者的情况综合评估转化手术或转化放疗前所需要的化疗与免疫治疗的疗程。

经围术期免疫治疗后肿瘤复燃,化免联合方案是否仍是一线选择?

2024 ASCO | Ken Kato教授:生命之光再闪耀,食管癌化免联合治疗为实现“长生存”目标燃起新希望

Ken Kato教授

目前日本已建立起全民癌症筛查体系,这使得多数初诊食管癌患者能够在早期被发现,因此晚期患者的比例相对较低。对于中早期食管癌患者,手术联合围术期免疫治疗已成为常见的治疗方案,然而当面对经围术期免疫治疗后肿瘤复发的患者时,化免联合方案是否仍然有效?对此Kato教授指出,由于日本建立了胃癌筛查系统,食管癌的初诊患者中约20%为I期,这类患者通过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即可有效切除病灶。然而,约60%的患者被诊断为II-III期,即局部晚期,这类患者即使接受强化新辅助治疗和手术治疗,预后仍然不尽如人意。临床上,对于IVB期患者,通常采用化免联合方案作为一线治疗,希望能对局部晚期患者进行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内的强化新辅助化疗,或可改善局部晚期患者的预后。另外,即使是围术期免疫治疗术后复发的患者,也可采用化疗+免疫联合方案,甚至部分患者有达到治愈的可能。这一转变标志着肿瘤治疗已经迈向了新的高度,现在与10年前或20年前相比,免疫时代的治疗策略已有了显著进步,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进一步发展和优化,期待未来这一疗法能够为食管癌患者带来更多生存的机会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总结

免疫联合化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长期生存数据取得显著突破,再次巩固了其在一线治疗中的地位。面对免疫耐药的挑战,新的治疗策略如IL-33/IL-13抑制正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精准医疗时代,个体化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逐步成为主流,免疫治疗在寡转移患者中的潜力备受关注。此外,经围术期免疫治疗后术后肿瘤复发的患者依然能从免疫联合化疗中获益,这标志着肿瘤治疗迈入了新纪元,预示着未来免疫治疗可能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存希望。

专家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Ken Kato 教授

  • 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医院头颈科、食管肿瘤内科、胃肠道肿瘤内科主任

  • 日本国立癌症中心医院临床研究支持室临床研究协调科生物样本库转化研究支持科科长

  • JCOG日本食管肿瘤学组的小组协调员

  • JCOG0502、JCOG1109、Checkmate-648(通讯作者)、Checkmate-577、KEYNOTE-590等食管癌临床研究研究者

参考文献:

1.Kitagawa Y, Ishihara R, Ishikawa H, et al. Esophageal cancer practice guidelines 2022 edited by the Japan esophageal society: part 1. Esophagus. 2023;20(3):343-372.

2.Ken Kato, Yuichiro Doki, Ian Chau, et al.Nivolumab plus chemotherapy or ipilimumab versus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heckMate 648): 29-month follow-up from a randomized, open-label, phase III trial. 2024 asco abstract 4000.

3.Ulka N. Vaishampayan, Randy F. Sweis, Deepak Kilari, et al.Phase 1 study (DRAGON) of SRK-181 (linavonkibart), a latent TGFβ1 inhibitor, combined with pembrolizumab in patients with anti-PD1 resistant advanced solid tumors: Updated results of expansion part. 2024 ASCO abstract 2507.

4.Katherine Cynthia Fuh , Zaza Tsitsishvili, Thomas J. Reid, et al. AXLerate-OC/GOG-3059/ENGOT OV-66: Results of a phase 3,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paclitaxel-controlled study of batiraxcept (AVB-S6-500) in combination with paclitaxel in patients with platinum-resistant recurrent ovarian cancer. 2024 ASCO JCO 42, LBA5515.

5.李国仁,戴建华.我国食管癌治疗理念与模式的沿革和进展 [J/OL]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23,10(2):117-125.

6.Chen Zhang,Xiaobin Shang, Jie Yue. et al, Conversion surgery for tislelizumab combined chemotherapy for T4a/N3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 A prospective, single-arm, phase II study. 2024 ASCO JCO 42, 4069-4069.

编辑:Phoenix

审校:Dreams

排版:KIKI

执行:Squid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