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12岁的周恩来正在天津南开学校上学。一天,一位衣衫褴褛、满脸灰尘的中年妇人来看他,周恩来叫了一声蒋妈妈,两人抱头痛哭。

周恩来总理一生共有三位母亲,一是生母万氏,二是继母陈氏,第三位就是蒋妈妈。

而这三位母亲,都对周总理的人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周恩来总理的生母万冬儿曾是县令之女,受到过良好的家庭教育,为人爽朗精明,幼时的周恩来总理深受母亲的影响。

而后因家族原因,周恩来总理被过继到了叔叔周以干的名下,此前的婶母陈氏成为了周恩来总理名义上的母亲。

继母陈氏学识修养更为深厚,极其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周恩来总理3岁时,周氏便开始着手教授周恩来读书写字,5岁时就已经诗书不离手。

陈氏的言传身教为日后学富五车的周恩来总理做下了坚实的基础,只是这样的日子却没能持续到周恩来总理长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周恩来总理9岁时,生母与继母相继而去,周家的经济状况也一落千丈。

这时肩负照顾年幼周恩来的任务便落在了他的第三位母亲——蒋妈妈身上。

蒋妈妈是淮安的一位普通民妇,当初为了贴补家用来到周家作佣人,一直都负责着周恩来的起居。

可随着周家的没落,许多佣人不再选择留在周家工作,而蒋妈妈却因为舍不得自幼照顾长大的周恩来,所以宁愿不要工钱,也要留在周家继续照顾周恩来。

周恩来12岁时,伯父周贻赓因为担心周恩来的教育问题,所以将其一起带到了东北生活。

与蒋妈妈分别的时候,蒋妈妈心中满是不舍,他拉着周总理的手关切的说:“跟伯父一起生活要挺话,更要好好学习,也别忘了照顾好自己”。

多年的照顾,让蒋妈妈早已将周恩来当做自己的亲生骨肉,可为了学业两人只好挥泪道别。

随着伯父周贻赓在东北居住的周恩来后又因为伯父工作上的调动转而去到了天津。

周恩来也因此进入到了南开中学就读,天津南开中学的教育水平非常之高,可却是属于一家贵族学校,高昂的学费让伯父颇为吃力。

聪慧的周恩来很快就察觉到了伯父经济方面的问题,于是周恩来发奋读书,通过自己的努力拿下了免费生的名额。

1910年的一天,周恩来像往常一下放学回家,可这次周恩来却在学校门口看到了一抹熟悉的身影。

原来自从周恩来离开家乡随伯父生活,蒋妈妈对周恩来始终牵挂着,即使伯父对周恩来如待亲生,但蒋妈妈仍旧希望有机会能再见周恩来一面。

所以从周恩来离开家乡开始,蒋妈妈就努力攒着钱,等待着有朝一日能够与周恩来相见。

在此期间蒋妈妈多次想前往东北见周恩来,但后来却又听说周恩来随伯父去到天津生活,如此一来蒋妈妈的东北之行暂时搁置。

直到蒋妈妈确定了周恩来随着伯父定居在了天津,才敢放心的踏上前往天津的火车。

当时蒋妈妈的积蓄在去东北的时候已经用完了,所以不得已借了高利贷,可她从来没有为这件事感到后悔。

当蒋妈妈再次见到了那个由自己照顾长大的孩子时,她激动地一把将周恩来抱入怀着,哭着说道:“几年没见,孩子你长大了也懂事了。”

蒋妈妈的到来,让二人又有了短暂的团聚时刻,随后几天时间,周恩来带着蒋妈妈将自己居住生活的地方逛了一个遍,眼看孩子吃得好穿得暖,蒋妈妈也终于放下心来。

五天的时间飞速而逝,蒋妈妈也不得不家去了,周恩来亲自为蒋妈妈购买了船票,后又给了她几十元钱做了路费。

蒋妈妈离开天津前,周恩来曾保证说:“蒋妈妈你放心,以后只要一有机会我一定将您接到身边来生活。” 只是此时二人都没想到这一别却是永远。

1949年新中国成立,周恩来总理终于有机会实现当年的诺言,将蒋妈妈接到身边。

可当周恩来总理派人去蒋家时,才知道他的蒋妈妈于1942年已经离开了人世,只是因为时局混乱,所以没有人将这一消息告知他。

周总理得到消息后,忍不住失声痛哭。

没能见到蒋妈妈最后一面,也成了周总理心中最大的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