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王雅洁 进入6月,狂飙的铜价呈现震荡下行的态势。2024年3月以来,铜价持续上涨,并在5月创历史性新高。

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铜价上涨对下游产业带来了广泛影响。近期,五矿证券研究所所长杨诚笑数次调研铜产业链。在他看来,这一轮创历史新高的铜价波动,对新能源产业影响较大。但从长期看,新能源产业也正在深刻地改变铜产业本身。

在全球铜消费逐年小幅上升、下游用铜结构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新能源用铜已经成为铜消费的主要领域,其中光伏和新能源汽车占比较高。根据杨诚笑团队测算,新能源2030年用铜数量大约770万吨,在2030年全球精炼铜需求市场中的占比为25%,该比例相比2015年的3%有显著提升,2020年至2023年新能源铜消费的年均增长率高达34%。

杨诚笑对经济观察网表示,新能源汽车铜消费的快速增加大幅缩短了铜的回收周期,预计2023年到2030年废铜回收量增速将维持在15%到20%之间,2030年全球再生铜精炼铜产量将达到540万吨,占全球精炼铜总供应量17.5%;长期看或将抑制原生精炼铜产能的增长甚至带来出清,铜的长期供应格局可能产生巨大变化。预计2025年原生铜上游冶炼和资源的产能或将达到历史的峰值,上游冶炼投资强度也将在2026年之后将逐步趋缓。

经济观察网:最近对铜产业链做了不少调研,可否讲一讲涨价对于下游产业的影响

杨诚笑:这一轮观察下来,对产业链辐射影响最大的领域是新能源领域。新能源主要包含两大行业:一是新能源汽车,二是光伏。新能源领域用铜占比上升至10%,纯铜加工材料为其使用的主要产品形态。

在全球铜消费逐年小幅上升、下游用铜结构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新能源用铜已经成为铜消费的主要领域。

过去,铜主要应用在建筑领域、基础设施、工业制造、交通等终端领域,消费结构也相对稳定。但是2016年后,建筑领域用铜量随房地产竣工面积减少开始下滑,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能源行业用铜开始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基础设施领域及交通领域铜消费总量下滑的影响。

未来,新能源领域的持续快速增长,将引领铜消费进入全新的上升周期。

在这一轮的铜价波动中,新能源用铜增速一直维持较高水平,对铜需求的拉动作用显著。根据我们的测算,2030年新能源用铜量大约为770万吨,在2030年,占全球精炼铜需求市场的比例为25%,相比2015年的3%将有显著提升;2020年至2023年间,新能源铜消费的年均增长率预计将高达34%。

经济观察网:新能源发展对铜产业供应结构的调整,带来了什么影响?

杨诚笑:从产业结构上看,新能源汽车铜消费的快速增加使得铜回收的周期由传统的建筑(30年+),工业(20+)及其他设备(10+)的生命周期变为5年到8年,大幅缩短了铜的回收周期。预计2023年到2030年废铜回收量增速将维持在15%到20%之间,2030年全球再生精炼铜产量将达到540万吨,占全球精炼铜总供应量17.5%;长期看或将抑制原生精炼铜产能的增长甚至带来出清,铜的长期供应格局可能产生巨大变化。预计2025年原生铜上游冶炼和资源的产能或将达到历史的峰值,上游冶炼投资强度2026年之后将逐步趋缓。

从产品看,铜箔将成为新能源铜消费的最大增量产品。新能源用铜在光伏、充电桩、风电、新能源汽车等零部件的增量主要为铜管、铜杆、铜线等产品,多数为现有的传统铜加工材覆盖的区域。而锂电铜箔对铜箔产品的要求不同于传统的铜箔,2018年前后传统铜箔厂商主营产品完成了向高性能锂电铜箔的转型,锂电铜箔从超薄铜箔6μm向极薄4.5μm发展,以提升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和满足汽车轻量化的要求。

受新能源汽车增速放缓的影响,锂电铜箔需求增速下降,但占比呈现上升趋势,预计2030年锂电铜箔将占铜箔需求的60%,占铜总需求的4%。当然,未来复合铜箔的发展或对铜在锂电的消费远期高速增长有一定的抑制性。

经济观察网:新能源铜消费增量是否能对冲传统建筑、工业用铜低迷

杨诚笑:从供需关系影响上看,新能源领域2020年—2030年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简称CAGR,指一项投资在特定时期内的年度增长率)达到18%,成为铜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2023年—2030年,预计新能源产业将带来超4600万吨的铜累计需求量,一定程度上确实对冲了传统铜消费的降低。

从需求结构和产品结构影响上观察,2030年新能源铜消费占比可能达到25%,其中光伏铜消费占比约为46%,新能源汽车用铜占比约为36%。除锂电铜箔外,铜在新能源上的消费产品形态上的变化并不明显,铜加工板块仅有铜箔板块催生了一批新兴材料加工企业,其余的更多在争夺传统产品。

从技术变革的影响上看,光伏电镀铜技术带来的新兴应用场景突破,复合集流体可能带来铜在锂电铜箔中的应用风险。

从投资前景上看,铜产业产品结构成熟,产能结构稳定,中长期看铜产业难以形成产业性转移的实际投资机会。尽管原生铜需求逐步减弱,但铜矿资源仍然是非常稀缺、值得投资的战略资源。中国铜矿资源紧缺,铜矿山长期看仍然是值得投资的重要的稀缺资源。精炼铜的供求关系仍然将维持较低的库存变化,全球精炼铜供需基本保持紧平衡,预计在2024年和2025年供需缺口分别为7吨和17万吨,约占总供给的1%。

不过,冶炼产能的快速扩张或将引发中期矿产品紧缺。

经济观察网:近期铜价还有支撑吗?

杨诚笑业内对未来几年供需预期判断较为乐观。以新能源为代表的需求端新产业已达到一定量级,对铜消费的拉动作用逐步变大,在未来两三年供给端增速不高的情况下,预判铜供需会出现一个明显缺口。

欧美经济正从之前令人担心的硬着陆逐步过渡至软着陆。欧洲、美国两大交易所的铜库存仍处于历史低位,未来两三年,业内对库存的恢复有很强信心。

再从货币政策来看,美联储主席已经表态今年美元不加息,美元降息无非是节奏和幅度的问题,这也将对铜价形成支撑。

经济观察网:面对此轮铜价波动,建议相关新能源企业如何应对?

杨诚笑:首先需要确保供应链安全。作为一家制造业企业,物料价格波动没有供应链的稳定性更重要,因为铜在这些制造业企业中的成本占整个生产成本的比例并不高,但一旦拿不到货,供给紧张,对生产力的损失更难以估量。

想要确保供应链的安全,相关新能源企业可以通过签长单、参股矿业项目以及和大型矿业公司合作等方式确保供应链稳定,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和矿业公司合作开发矿山。

从企业的实际情况看,现在很多企业已经签了长单,无论是涨还是跌,铜价波动越大,对整个供应链的稳定性影响越大,从这一点上来说,下游更需要有能长期战略合作的供应商。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雅洁经济观察报部门主任

经济观察报高级记者兼国资新闻部主任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国企国资等领域。擅长于深度分析报道、调查报道、以及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