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11月14日的北京城中南海瀛台笼罩在一片肃杀的气氛中,许多小太监们正聚在一起窃窃私语。他们的目光不断地投向院子里的那座房间,谁也不敢壮着胆子去看一眼。

原来,三天前,太监们之间就传出了流言,说皇帝要死了。

如今他们谁都不敢去碰这个霉头,只等着有哪位大贵人来看看皇帝到底如何。

这座院落的主人正是清朝皇帝光绪,此刻,他正躺在床上迎接自己生命的终结...光绪帝虽不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但也可以说是清朝的亡国之君了,因为在他之后继位的宣统皇帝溥仪,仅仅当了三年的小孩皇帝,清朝就灭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绪帝在1908年去世前的最后一段时间,生活很是凄凉,不仅饭菜只能果腹,甚至连取暖的煤炭都没有,掌管内务府的太监可怜光绪,便偷偷地运了些煤炭到瀛台。

此事被慈禧得知后,老太太竟找了个理由将内务府太监处死了。

当光绪从亲近的太监那里得知慈禧将溥仪抱进宫选为下一任皇帝时,他明白自己恐怕大限将至,便不禁留下了两句感叹。

这两句话如今听来,既包含了对慈禧“老佛爷”的怨怼,也透露着对风雨飘摇中的大清朝黯淡前程的担忧。

那么,光绪到底感叹了什么呢?他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刚当皇帝就是傀儡

光绪帝的名字叫爱新觉罗·载湉,他是清朝第11位皇帝,也是清朝入关中原以来的第9位皇帝,同时还是中国最后一位有正式谥号和庙号的皇帝。

臭名昭著、遗臭万年的慈禧,正是光绪帝的亲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绪帝和上一任皇帝同治帝是同辈,咸丰帝死后,他和慈禧唯一的儿子——同治帝继位,当时同治只有5岁,于是,慈禧开始了自己第一次的垂帘听政。

虽然慈禧靠着控制年幼的皇帝掌控了朝堂,但咸丰帝也为自己的儿子留下了不少顾命大臣,以辅佐同治帝。

这些顾命大臣非常厌恶慈禧的干政行为,于是,便常常与慈禧针锋相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权力痴迷的慈禧,由于害怕自己被这些外朝的大臣们推翻,因此,自己儿子刚刚继位不久,她便联合恭亲王、醇亲王、东太后慈安等人发动了政变,肃清了咸丰帝留下的顾命八大臣。

这些大臣们或被杀,或被流放。

自此,慈禧扫清了政敌,掌握了国家的大部分权力,同时,自己也继续躲在儿子的身后垂帘听政。

然而,这样的好日子只过了13年,1875年,她的儿子同治帝感染了天花,年仅19岁便驾崩,成了清朝最短命的皇帝。

在这种情况下,慈禧急需找到一个年龄幼小且方便控制,同时又和她关系亲近的人继承皇位。

于是,慈禧的目光自然落到了自己的亲外甥——爱新觉罗·载湉的身上,也就是后来的光绪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光绪帝的父亲,正是之前和慈禧一起发动政变的醇亲王;光绪帝的生母,也是慈禧的胞妹。因此,光绪对于慈禧来说,在政治立场上绝对是可靠的。

同时,他还是道光帝的孙子,咸丰帝的侄子,这在继承皇位的正统性上是无可置疑。

就这样,当时年仅4岁的光绪帝,被慈禧顺理成章地推上了皇位,成为清朝这艘破烂大船名义上的掌舵人。

登基后,面对群臣跪拜的光绪帝或许还没意识到,自己这一生的命运都将被那个隐藏在珠帘后的老女人所掌控...

甲午战争:光绪想要大展身手

光绪帝当上皇帝以后,便每日都生活在慈禧的监视和控制之下,他几乎没有一日不需要给慈禧长跪请安的,正如太监连寇才说,慈禧从没给过光绪好脸色看。

不过,光绪还是得到了很好的皇帝教育,他的老师翁同龢、夏同善都是当时天下有名的儒生,正是他们的教育,让光绪有了变法图强的想法,想要扶正清朝这摇摇欲坠的大厦。

即便光绪身为皇帝,但他的生活质量却说不上好,他一顿饭要上一百多道菜,但是御膳房的人知道他是个傀儡皇帝,做不了主,便只给他做三四道可以吃的菜摆在面前,其余几十道菜品七八天都不更换,甚至已经腐烂变质还端到光绪的桌子上。

而光绪帝想要撤换一些菜品,还要上书慈禧申请,慈禧往往以勤俭节约的名义斥责光绪帝浪费,不允许他换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连吃什么菜都要经过慈禧的同意,可见慈禧对光绪的控制已经到了极致,在这样的情况下光绪帝想要亲政然后大展拳脚的欲望也就越来越强烈...

1889年,光绪15年,光绪帝18周岁这一年,他终于等来了渴盼已久的亲政机会。

由于光绪已经“典学有成”,慈禧不得不结束了自己的第二次垂帘听政。而年轻的皇帝则雄心勃勃,想要做出一番事业。

5年后的1894年年初,机会来了。

这一年朝鲜发生内乱,爆发了以驱逐日本人、打倒奸臣为目标的东学农民革命,朝鲜国王慌忙向清朝求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清军刚到,朝鲜王室就已经和起义军达成了议和。

而此时,日本的军队正在前往朝鲜的路上,他们的理由是保护使馆和侨民。

朝鲜国王便立刻请求清朝撤军,他认为只要清军撤走了,那么日军也不会来了,如此一来,便可避免被日本军事入侵。

清朝答应了朝鲜国王的请求,并通知日本同时撤军朝鲜。

然而,日本不仅没有撤,反而邀请清朝“共同改革朝鲜内政”。

这一要求遭到了清朝的拒绝,随即,日本就单方面向朝鲜施压,朝鲜当然不会同意日本名为改革实为侵略的行为。

日本便立即采取了武力行动,推翻了朝鲜国王,成立了新的亲日政权,亲日政权在日本的唆使下,立即就要废除一切与清朝的条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朝这时才发现大事不妙,急忙调集军队登陆朝鲜,进驻平壤,中日在朝鲜开始了军事对峙,战争一触即发。

此时的清朝,经过了十多年的洋务运动,拥有亚洲最强的海军舰队,有遍及全国的电报线路,有正在大举建设中的铁路,被称为“同光中兴”。

这让光绪帝有了打败日本的信心,并且作为一个刚刚亲政不久的皇帝,他也需要一场战争的胜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以树立威信,收拢臣子的忠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光绪帝不知道的是,清朝进行洋务运动的同时,日本也在进行明治维新。

清朝沉浸在洋务运动成功的中兴美梦中,而日本则一直没敢放松坚持维新的决心。且光绪帝生长在深宫之中,不懂兵事,他对清朝的军事实力实在是盲目乐观了...

1894年6月23日,日军击沉了清军运兵船高升号,此举标志着中日正式开战。

但最终由于清军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清军经历了一连串的失败之后,光绪帝终于下令直接与日本议和,并在朝中主和派的鼓动下快速批准了臭名昭著的《马关条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场在光绪亲政不久后就爆发、并被光绪帝视为机遇的战争,就这样结束了。

这场战争不仅没能让光绪帝大展身手、树立威信,反而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屈辱、代价最大的不平等条约。

在这场战争过后,光绪帝也意识到——不改变国家腐朽的制度、不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即便铺了再多的电线、买了再多的枪炮,也打不过世界上的列强。

于是,三年后就发生了中国近代史上另一件重要的事情——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最后的挣扎

戊戌变法起始于1895年的公车上书事件。

当时,《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回国内后,正在北京参加科举的各省举人得知清政府割让辽南、台湾,赔款两万万两白银的消息后,群情激愤。

他们当中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向皇帝上了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

公车上书虽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但却形成了国民问政的风气,自此之后,各种各样的议政甚至参政团体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三年,要求朝廷变法图强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1898年,康有为通过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

光绪帝看后对康有为的变法想法十分赞同,于是,便命令康可以随时给自己直接上书。

此后,康有为在给光绪帝的上书中,劝说他效仿彼得大帝明治天皇改革

然而,当时朝廷上有不少人反对康有为的变法。

其中一些是顽固的保守派既得利益者,他们担心变法会夺取自己手中的权力,损害自己的利益,因此坚决地反对变法。

另一些人虽然认同应该变法图强,但是不支持康有为的变法内容,他们认为康有为做的事名为变法,实际是在将国家推向灭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光绪帝并没有接受这样的计划,他虽然使用康有为等人推动变法,但却并不倚重他们。

而康有为只是被授予了一个六品官,去总理事务衙门负责变法。

梁启超则被派去上海办理译书局,这同样是个六品官。

在变法过程中,光绪帝从康有为的想法中提取了他可以接受的内容施行,他发布的变法诏书主要包括了四个方面:教育、经济、军事、政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项项改革措施在当时看来是前所未有的“前卫”,全世界都认为清朝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是真的要改变自己和世界接轨了。

但是旧贵族集团和官僚集团却惊恐万分,因为每一道变法的诏书都好像一把刺向他们要害的刀子。

这些旧贵族和官僚们便纷纷想办法对抗变法,有的人直接违抗光绪帝的旨意,有的人则频频找到慈禧求情,希望她能管住光绪,阻挠变法。

主导变法的光绪帝面对那些公然违抗自己的保守派官员,不是罢免就是革职,就连军机大臣刚毅都因为反对变法而被直接革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眼看被光绪革职的官员越来越多,就连朝廷重臣都说罢免就罢免,再加上有许多人跑去向慈禧求情,政治嗅觉灵敏的慈禧已经察觉到一丝失控的味道。

慈禧命令光绪不许革除一些人的官职,并把自己的亲信安插进北京的军队,掌控了京城的军权。

一段时间后,朝廷邀请伊藤博文担任顾问的消息传出,举国震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竟,几年前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千古奇耻的《马关条约》,全国上下此刻都弥漫着浓厚的反日情绪,不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没法接受这个甲午战争的策划者来担任皇帝的顾问。

保守派官员当即上书慈禧,说维新派要颠覆大清,请策划了甲午战争的日本首相当顾问是引狼入室,他们直接请求慈禧再次垂帘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