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二年(1673年),由于朝廷实行激进的“撤藩”政策,惹怒了平西王吴三桂。

吴三桂趁机造反,一路势如破竹拿下了几个城池,誓要将康熙取而代之。

康熙也不是好惹的,他立马派兵镇压,最终实现了“平定三藩”的大业,而当初建议撤藩的大臣纳兰明珠也因此获得了康熙的倚重。

不过,有句话叫——人怕出名猪怕壮,后来,纳兰明珠被人捏住小辫子,并弹劾到了康熙那里,康熙一怒之下将其扔进大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天后,纳兰明珠交代前来探监的妻子:赶快举报我谋反,这样才能救我!

妻子照做后,果然保住了纳兰明珠的命。

那么,纳兰明珠为何要“自黑”?他又是如何通过“自黑”的方式,让康熙饶恕了他呢?

这要从纳兰明珠的上位史说起...

出身贵族仕途通达

纳兰明珠生于天聪九年(1635年),其父亲叶赫那拉·尼雅哈由于率部归降于努尔哈赤,被授予佐领官职。

后来,叶赫那拉·尼雅哈的妹妹,也就是纳兰明珠的姑姑——孟古哲哲嫁给了努尔哈赤,成为了清朝皇妃,并生下皇太极。

基于这几层关系,明珠从出生起就被赋予了皇亲国戚的显赫身份。

成年后的纳兰明珠,又娶了康熙皇帝堂姑父的女儿为妻,可谓与皇家亲上加亲。

对于康熙而言,纳兰明珠不仅是八旗子弟,又与皇家有亲戚关系,自然对他非常信任。

康熙初年(1662年)纳兰明珠初入仕途,在侍卫、治仪正等基层岗位上历练了一段时间。

不久之后,纳兰明珠因为显赫的家世和出色的能力,被擢升至内务府郎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身为皇亲,不过年纪轻轻的纳兰明珠却深知,要想走上高位,还得靠自己的真才实干,于是,便兢兢业业地为康熙卖命。

果然,两年后他再次升迁至内务府总管,从此便一路开挂,一次又一次地升官加薪。

到了康熙十一年(1672年),纳兰明珠已经官至兵部尚书,彼时他才37岁。

在他出任兵部尚书的第二年,康熙皇帝打算到南苑晾鹰台巡视八旗兵,纳兰明珠得知消息后,便提前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康熙视察当天,看到自己的军队仪容整齐、纪律严明,心里非常满意,当场夸赞纳兰明珠的确有治军之才。

此后,康熙对纳兰明珠非常倚重,很多国政大事都会征求其意见,纳兰明珠也因此一跃成为了大清朝举足轻重的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熙十二年(1673年)初,因为三大藩王权力太大,康熙感到皇权受到了很大的威胁,于是便产生了打压藩王的想法。

正在此时,驻守在广东的藩王尚可喜,由于年事渐高打算退位,然而,他又舍不得在广东当土皇帝的荣耀和利益。

于是,他便上书给康熙,希望康熙恩准自己的儿子来继承藩王之位。

康熙一听就不乐意了,心想:“这个老家伙,广东乃大清领土,谁当藩王自然由朕说了算,岂容你尚氏一族世代承袭藩位?”

还不等康熙发脾气收拾尚可喜,驻守在云南的吴三桂以及驻守在福建的耿精忠也效仿尚可喜,要求康熙同意自己的儿子未来继承藩王之位。

康熙看到奏折后气得直拍桌子,大骂这几个藩王厚颜无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熙平静下来后心一横,决定趁此机会将各个藩王的势力连根爬起,以免他们日后威胁到自己的皇位。

然而,康熙也深知“强龙难压地头蛇”的道理,这三大藩王在各自封地经营多年,各种势力盘根错节,要想连根爬起绝非易事。

建议撤藩惹祸上身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他便找到了一众大臣商议对策,当红人物纳兰明珠也在邀请之列。

在商议期间,康熙询问众位大臣可有解决藩王之患的良策,大多数人都沉默不语。

而这些人之所以沉默,是担心藩王作乱事关重大、牵涉甚广,此时发言如果立功还罢了,如果获罪那可就掉脑袋的事,所以只好保持沉默。

纳兰明珠看众人都不吭气,便起身建议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建议康熙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将这三人的藩位削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熙听后露出了满意的表情,纳兰明珠这一下子算是说到康熙心坎上了。

这时候,纳兰明珠的死对头索额图大学士终于开口了,他认为三大藩王盘踞在地方多年,其势力不容小觑。如果朝廷贸然撤藩,恐怕会导致这三个藩王狗急跳墙起兵造反。

因此,最好还是慢慢削弱各藩势力,等到时机恰当的时候再一举撤藩。

不料,康熙却皱了皱眉头,继而说道

“吴三桂等人蓄谋已久,如果不尽早拔除其根基,恐怕日后其势力越来越大,再想遏制就很难了。”

“如今撤藩他们势必会反,不撤他们日后也会反,倒不如现在就先发制人直接撤藩!”

索额图等人看皇帝早已拿定了主意,也就不再多说了。

商谈结束后,康熙立马颁布了撤销三藩的诏令,消息传到云南后,吴三桂愤愤不平,即刻拉起了大旗宣布起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三桂的确是一介猛将,率领麾下将士一路势如破竹,快速拿下了四川、贵州、湖南、福建等地。

眼看吴三桂占领的版图越来越大,康熙也急了,赶忙找到重臣商议如何应对。

这时,索额图等人趁机进言,声称吴三桂造反是撤藩政策导致的,应该严惩当时主张撤藩之人,才能平息吴三桂的怒气。

康熙听到索额图的话后沉默不语,因为他知道索额图与纳兰明珠一向不和,如今提出这个建议多少有点公报私仇的嫌疑。

可是,前线局势危急,康熙也不好替纳兰明珠说话。

三寸之舌扭转乾坤

这一消息传到纳兰明珠耳朵里后,纳兰明珠急得直跳脚,于是,他赶忙私下找到康熙,苦口婆心地给康熙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西汉景帝时期各地刘姓藩王势力庞大,严重威胁到了朝廷的统治,当时有一位名叫晁错的大臣,建议景帝下令削藩,景帝采纳了这一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料,削藩诏令一下,各地藩王纷纷起兵造反,扬言要“清君侧,诛晁错”由此出现了“七王之乱”的混乱局面,令景帝心慌不已。

众位大臣眼看七王就要杀到京师了,便纷纷建议景帝杀了晁错,以平息众位藩王心中的怒火。

景帝无奈,只好将晁错处以腰斩之刑,以求平息叛乱。

然而,晁错死后,七王非但不肯退兵,反而认为景帝软弱可欺,一个个继续造反,高祖刘邦之侄——刘濞,甚至自立为王。

景帝这才后悔自己听信谗言枉杀良臣的行为,决心出兵平叛、剿灭七王。

最终,景帝派出了周亚夫等名将率军出征,才平息了这场来势汹汹的“七国之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故事讲完后,纳兰明珠又诚恳地说道:

“如今的藩王之乱,与汉景帝时期的刘姓藩王造反何其相似,陛下难道真的认为杀几个谋臣就能平息这场叛乱吗?

倘若今日陛下为了平息吴三桂等人怒气,而杀了我等进言之人,势必会让他们更加嚣张!”

康熙熟读经史,自然知道西汉景帝时期七王谋反的故事,经过明珠这一番提醒,他终于意识到,这次必须要和吴三桂硬刚才行!

第二天上朝后,索额图等人还是一再主张严惩纳兰明珠等人,康熙却没有回应。

索额图等人不知明珠已经说服了康熙,便再次催促康熙尽快决断,面对这些大臣的苦苦相逼,康熙大声怒斥:

“当初撤藩乃是朕的主意,与纳兰明珠等人何干?朕就是撤藩一事的牵头人,难道大学士想杀了朕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索额图被这番话彻底吓懵了,他立马跪地磕头谢罪,其他大臣见龙颜大怒也纷纷跪地。

康熙看索额图等人消停了,转而冷静地分析道:

“吴三桂等人狼子野心,今日造反显然是蓄谋已久,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即可出兵镇压!”

为了避免康熙再次发飙,索额图赶忙附和,表示赞同出兵镇压吴三桂。

之后,康熙几经斟酌派出了勒尔锦、岳乐等几名猛将,率军前去平定吴三桂叛乱,顺带着收拾举兵相应的另外两个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