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陕北的红军主力被改编为三个主力师,分别是115师、120师和129师,由于三个师的任务不同,所以在后期的发展也各不相同。

第129师是由红四方面军下辖的第四、第三十一军,陕北红军第二十九、第三十军和独立第一团至第四团以及第十五军团的骑兵团等合编而成,由刘伯承任师长,徐向前任副师长,倪志亮任参谋长,张浩任政训处主任,下辖两旅4团及其他部队。

对于129师主要领导的军衔问题,我们好多人已经耳熟能详,师长刘伯承和副师长徐向前均被授予元帅军衔,参谋长倪志亮被授予中将军衔,386旅旅长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385旅旅长王宏坤和769团团长陈锡联被授予上将军衔,770团团长张才千,771团团长徐深吉被授予中将军衔,772团团长叶成焕却牺牲在战场上。那么他们麾下的12个营长在建国后都被授予什么军衔了呢?

1、769团

769团的首任团长陈锡联,在红军时期是红四方面军的一员悍将,有“小钢炮”之称。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二野三兵团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最年轻的开国上将之一。

一营长吴荣正,四川通江人,1932年参加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曾担任过红四方面军红九军的营长。抗战爆发后,吴荣正被任命为769团一营营长,率部参加了响堂铺伏击战、八团大战和老爷岭战斗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吴荣正担任过四野48军143师师长,新中国成立后,吴荣正率部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担任过昆明军区炮兵司令员、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3年在北京逝世,享年58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荣正少将

二营长孔庆德,山东曲阜人,孔子第73代后裔,1930年底加入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孔庆德参加了红军时期的多次反围剿作战,曾担任过红4军第10师师长。抗战爆发后,孔庆德被任命为769团2营营长,之后又相继担任过冀南军区第8旅副旅长兼第三分区副司令员、第三军分区司令员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孔庆德担任过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副司令员、桐柏军区副司令员、58军军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孔庆德担任过中南军区炮兵代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2010年在武汉逝世,享年100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庆德中将

三营长赵崇德,河南商城人,1930年参加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赵崇德参加过著名的黄安战役、苏家埠战役等红四方面军的多次战役战斗。抗战爆发后,赵崇德被任命为769团三营营长,率部参加了袭击阳明堡日军飞机的战斗,在掩护部队撤退的时候,赵崇德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3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崇德

2、770团

770团团长张才千红军时期担任过红4军第12师师长,红4军军部参谋主任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中野12纵司令员、江汉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一营长卜万科,安徽金寨人,1930年参加红军,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抗战爆发后,卜万科被任命为770团一营营长,之后又相继担任过770团副团长、河南人民抗日军第四支队第10团团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卜万科担任过中原军区二纵十三旅副旅长,豫皖苏军区汝南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卜万科担任过河南军区信阳军分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9年因病去世,享年59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卜万科少将

二营长滕海清,安徽金寨人,1930年参加红军,红军时期参加过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和川陕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抗战爆发后,被任命为770团二营营长,之后滕海清又担任过八路军第四纵队第5旅旅长、新四军第四师第九旅旅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滕海清担任过华野第2纵队6师师长、第13纵队副司令员、第2纵队司令员,七兵团21军军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滕海清担任过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7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滕海清中将

三营长张德发,河南新县人,1928年参加革命,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斗争。抗战爆发后,张德发被任命为770团三营营长,参加了129师的多次多日作战。解放战争时期,张德发担任过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23师师长,曾因个人问题被撤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5年在新疆石河子市病逝,享年59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德发

3、771团

771团团长徐深吉在红军时期担任过红31军91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担任晋冀鲁豫军政大学副校长兼冀南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一营长徐其海,安徽金寨人,1928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和川陕苏区的反围剿作战。抗战爆发后,徐其海被任命为771团一营营长,解放战争时期,徐其海到东北作战,担任过45军158师副师长。新中国成立后,徐其海担任过解放军体育学院院长,广西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4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其海

二营长邹国厚,湖北红安人,1927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邹国厚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抗战爆发后被任命为771团二营长,后来又相继担任过771团团长、新7旅副旅长、冀南军区第6分区 司令员、新4旅副旅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鄂豫军 区第4分区司令员。

新中国成立后,邹国厚担任过河北省军区邢台军分区司令员,河北省公安总队总队长,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河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9年逝世,享年91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邹国厚少将

三营长吴宗先,安徽六安人,1932年参加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被任命为771团三营营长,之后又相继担任了129师新编第四旅十团政治委员、第十一团政治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四旅七七一团团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吴宗先先后担任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教导旅旅长,第一野战军六军十六师师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吴宗先又相继担任了空军第二十五师师长,空军第六军军长,济南军区空军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4年在济南逝世,享年78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宗先少将

4、772团

772团团长叶成焕,是红四方面军的一员战将,1938年在与日军作战时壮烈牺牲,年仅24岁。

一营长丁思林,湖北黄安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曾担任过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务,抗战爆发后被任命为772团一营营长。1938年9月升任386旅新一团团长,1939年7月在与日军作战时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6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丁思林

二营长郭国言,湖北黄陂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曾在红一方面军任职,抗战爆发后被任命为772团二营营长,副团长、团长和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等职,1942年2月19日在大有镇和日寇战斗时不幸牺牲,年仅29岁。

三营长易良品,湖北麻城人,1928年参加红军,红军时期先后在红11师、红31师、红91师和红93师作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抗战爆发后易良品被任命为129师386旅772团三营营长,1940年5月冀南军区部队整编时,易良品担任新编第七旅旅长。

1941年2月冀南军区组建了第六军分区,易良品兼任第六军分区司令员。1943年3月25日在河北枣强与日军遭遇,激战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3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易良品

小结:

129师最初的12位营长,有四人牺牲在了抗日战场上,尤其以772团最为惨烈,首任团长和三位营长均在与日作战时牺牲。活下来的八位营长,两人(孔庆德、滕海清)被授予中将,五人(吴荣正、卜万科、徐其海、邹国厚、吴宗先)被授予少将,一人(张德发)被授予大校军衔。战争已过去多年,如今的和平来之不易,向将军们和先烈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