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区是云南省昆明市的中心城区,辖区管理儿童和常住人口数量一直位居全市前列。为满足群众预防接种需求,近年来,五华区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民参与,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不断推进接种门诊标准化、接种流程规范化、服务管理制度化。

多方参与,强化协同联动

为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抓好查漏补种和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五华区构建了以卫生健康、教育和疾控部门为骨干,以医疗机构为依托,以预防接种单位为网底的工作机制,实现了多方参与、协同联动、防治结合的目标。

据五华区卫生健康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方建丹介绍,每年,区卫生健康局和区教育体育局牵头召开专题工作会,区疾控中心、区属各中小学、托幼机构、辖区各接种单位共同参与,对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及查漏补种、预防接种证查验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在具体工作中,区卫生健康局和区教育体育局做好组织动员,区疾控中心负责预防接种和接种证查验的技术指导及工作,学校及托幼机构做好宣传动员和沟通,各接种单位负责对未完成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儿童进行催种和补种。2023年,全区共查验幼儿园、小学185所,查验入托、入学新生25569人,补种3401人次。

此外,五华区建立了区卫生健康局、区市场监管局与区疾控中心疫苗管理互通机制,共同做好疫苗流通全流程监督管理工作,定期召开疫苗管理工作会议,推进疫苗监管和储存运输共管共治,保障疫苗安全。

优化服务,保障规范高效

通过多年的迭代升级,云南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实现了与省、州、县冷链设备自动温湿度监测平台对接;与“居民电子健康卡”对接,做到全数据上传;实现以班级为单位查验接种证;上线“云南预防接种”小程序,提供疫苗接种信息查询、入托入学自助查验、预约接种、接种点查询、电子接种凭证、疫苗知识、接种门诊信息、犬伤门诊等服务功能,全省预防接种服务迈向信息化、便民化。

目前,五华区共建有预防接种单位62家,其中公立医疗机构7家、民营医疗机构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2家;有11家医疗机构产科承担新生儿乙肝和卡介苗接种工作。各接种单位均关联了“云南预防接种”小程序,实现了疫苗全流程可追溯及接种线上服务功能,覆盖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以HPV疫苗为例,目前五华区HPV疫苗供应充足,9至45岁有接种需求的适龄女性可通过“云南预防接种”小程序进行预约接种。辖区居民也可在小程序上查询到距离最近的接种单位信息和疫苗供应情况等。

此外,五华区各接种单位不断加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接种门诊环境、设施、人员配置等相关要求。

五华区疾控中心主任余龙介绍,中心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全区免疫规划工作网格化管理,提升了预防接种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方面,我们通过在微信公众号推送科普文章、定期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大对预防接种的宣传和动员,让群众建立对疫苗接种的信任。另一方面,我们也做好保障措施,比如加强冷链管理,加大对辖区内疫苗接种单位的督导力度等,确保接种规范化。”余龙说。

固本筑基,提升技术能力

今年4月,五华区作为全省试点,组织了“72行大练兵·360行出状元”免疫规划技能大赛,为推动全区免疫规划工作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本次大赛中,五华区共有7人获得预防接种状元、预防接种技术标兵、预防接种技术能手等称号。

方建丹表示,技能大赛是提升规范化服务的手段,通过“以学促练、以赛促优”,提高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以保障免疫规划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我们利用技能大赛这一契机,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另一方面,我们也会继续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培训质量,通过引进更多案例或开展模拟演练,不断提高免疫规划工作人员技术服务能力。”余龙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华区“72行大练兵·360行出状元”免疫规划技能大赛模拟演练现场(五华区疾控 供图)

为确保预防接种服务质量,五华区卫生健康局每年会对从事预防接种的医务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和资格校验。目前,辖区共有1071名医生取得“云南省预防接种人员资质证”。同时,五华区疾控中心每年也会定期组织开展免疫规划业务能力培训,并针对疫苗管理、冷链监测、安全注射、信息系统使用、流动儿童主动搜索、入托入学新生预防接种证查验、疫苗接种率等内容,加强对辖区各接种单位的现场指导,在全覆盖的基础上,对存在问题较多的预防接种单位进行督导检查,追踪其整改情况。每季度,五华区疾控中心还会对辖区接种单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预防接种工作进行考核,以考促建,不断提升各预防接种单位的服务能力。

方建丹表示,五华区将严格按照制度和规范,全面提高各级各类预防接种人员的专业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确保知识储备到位,持续推动全区免疫规划工作有序、规范开展。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闵婕

一审 曹婕 易泽贵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郭毅

主编 何晓宇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