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摘要】元戎启行近半年收获颇丰:成为长城汽车第二家智能驾驶供应商,负责比亚迪POC项目,近期还定点了奔驰SMART车型。

据知情人士透露,元戎启行主要负责该车型的感知模块,预计年底量产,实际上车在明年1-2季度。

元戎正在实施国产车厂、外资车厂两手抓策略。

过去几年各家方案商的重点是打磨产品、攻克国内项目。但随着国产汽车出口逐渐呈现增长态势,伴随着主机厂出海将成为智驾解决方案商们的新机遇。基于这个逻辑,方案商先打好一两个外资车型的定点,对积累车规认证和经验都至关重要,也更容易做好后续1-10的复制。

海外正逐渐成为汽车厂商开辟的第二战场。

以下为正文:

近期,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量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商元戎启行已介入奔驰smart品牌车型的智驾量产项目,基于Orin X负责感知模块的交付工作。

smart是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成立于2019年12月17日,由吉利汽车和梅赛德斯-奔驰共同出资成立,双方各持股50%。

作为奔驰旗下的纯电动品牌,集中于15-30万的区间段,smart无疑也正在智驾上面疯狂加码。如此背景下,元戎启行加入进来,成为了感知项目的供应商。

不过,尽管元戎近年来在端到端领域多次传来好消息,但据知情人士透露,该项目当前并不是端到端方案,合作内容最快也得到明后年才可能有所变化。

从时间节点上来看,如果开发的进展不存在延误,smart将在今年年底SOP。所谓SOP(Start of Production),指的是新车型从研发阶段正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也就是开始量产的意思。在这个过程中,汽车制造商会按照既定的生产计划和工艺流程,对新车进行大规模制造,积累库存为即将而来的上市做好准备。

从SOP到正式上市往往中间还有一段时间,而海外汽车主机厂相对保守,从SOP到正式上路一般会经历3到6个月时间。

此外,smart品牌研发副总裁羊军去年指出,“希望用一套解决方案,同时能够满足中国和欧洲对 ADAS 的基本需求”,这也意味着,上车smart的相关智驾模块必须要能经过中欧的双车规检验,相应在流程把关上更严格,耗时更久。

如此算下来,该项目的正式上路可能要等到明年一、二季度。并且目前这个项目相对特殊,只交付软件,不负责硬件的验证。

但拿到这一车型的顶点项目对元戎启行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吸引外部投资方面。

今年初,长城汽车刚刚引入元戎启行做为第二家智能驾驶供应商,为长城提供端到端的智能驾驶方案,并计划于今年落地三款车。如果能在长城项目中顺利量产,smart车型项目基本就能延续下去,借助于smart的品牌,元戎将获得更多吸引外部资本的机会。

这对当前方案商内卷态势下想要破局的厂商至关重要。

目前方案商正面临着不断被压低开发费用的零和博弈,如果想要避免该情况,就要在差异化优势上追求极致领先。此前,出身L4的元戎已经在端到端领域有过弯道超车的先发优势,如果能得到更多资本加持,将进一步堆起自身壁垒。

尤其是在当下各家方案商现金流均不多的情况下,拿到高营收的量产项目或者取得外部资本的输血至关重要。

据知情人士透露,元戎启行目前估值在二、三十亿美元,相对较高。通过与外资车厂的持续合作,元戎有望讲出更新、更丰满的故事,从而加持自身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