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高力士的墓被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通过上面的墓志铭,人们才知道了他忠君报国的生平事迹。在此之前,人们对其的印象大多数都是来自李白“历史脱靴”的典故,其中李白放荡不羁,不畏权贵,洒脱自在的品格令人崇拜,相反,高力士作为给李白脱靴子的人物就常常被人看不起。但是你可知道,高力士是历史少有的忠君报国的宦官之一,甚至可以说是历史最具有正面形象的宦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力士的一生

历史上,我们对宦官的印象普遍很差,这是为什么?首先,宦官在入宫之后有生理缺陷,从现代的角度来看,形象不为人接受。其次,宦官作为皇宫里的下人,身份地位不为人心神向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即使有权力滔天的宦官,在历史上通常也作为负面形象出现。比如东汉末年的十常侍,作为汉朝覆灭的元凶之一,它们由于深受皇帝的宠幸,祸乱朝廷,在朝廷中买官卖官,利用权力敛财,剥削百姓,导致东汉末年一片腐败,民不聊生。由此导致了黄巾起义的诞生,这也是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代表之作。虽然这次起义失败了,但是朝廷对地方诸侯的放权导致了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十常侍虽然被全部剿灭,但是汉朝的覆灭已经无法挽回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另外一位大权在握的就是魏忠贤,魏忠贤被称为“九千九百岁”,十分受皇帝宠信,他的权力甚至高到人们只知有魏忠贤而不知道有皇帝,虽然朱由检最后将魏忠贤除去,但是魏忠贤阉党的影响早已让大明王朝不复鼎盛时期,最终,大明王朝也在朱由检这一代覆灭了。

综上来看,宦官对一个王朝的影响是深远的,十常侍和魏忠贤这两大派系乱政的当代,王朝就毁灭了。其根本原因还是宦官在皇帝的身边,通常都深受皇帝信任,因此宦官有没有一颗忠君报国,尊重皇权之心颇为重要。另外,一位君主可以用宦官,但绝不会放任宦官乱政的局面。而高力士就是忠君报国的代表宦官人物之一。

高力士原本并非这个名字,他原名叫做冯元一,早年间因为家族陷入谋反案而被施加了阉刑并送进了宫中。但是好在他长的颇为好看,被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看重,留在身边侍奉。之后因为犯了错被逐出了皇宫,但是冯元一作为一个阉人,无处可去,于是他只能投靠另一位宦官高延福,并成为了他的养子,自此,世间再无冯元一,取而代之的是高力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幸运的是,高延福和武则天侄子武三思颇有联系,因此高力士得以接触到朝廷的高层。不知是高力士眼光独到还是运气好,他选择跟随当时的皇子李隆基,并且十分受到李隆基的信赖。

李隆基非常有野心,同时也非常有能力,他和太平公主来拟合发动政变夺权之时,高力士也在一旁追随,从而结束了韦后之乱,最后李隆基被立为了太子。

由于李隆基能力出众,太平公主因此对他十分忌惮,她不止一次建议废掉李隆基重新立太子,好来稳固自己的权力。但是当时的皇帝对此更加倾向于选择李隆基,并且为了延缓矛盾,把皇位让给了李隆基,但是没想到矛盾并没有结束。之后李隆基率领高力士等亲信除去了太平公主的党羽,太平公主最终也被迫自尽,就此,李隆基终于获得了大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期间,高力士可谓由于忠心耿耿的表现,受到了李隆基的信任,李隆基将他封为三品内侍,可以翻阅皇帝的奏折。一时间高力士的权力和皇帝的信赖达到了巅峰,李隆基甚至说出了“力士当上,我寝则稳。”意思是把事务交给高力士去办,自己睡觉都放心,和魏忠贤、十常侍那些野心勃勃但没有能力的宦官不同,高力士并没有使用这些权力干出格的事,对皇帝依然十分忠心耿耿。

李隆基出众的能力让它开创了开元盛世,在此期间唐朝的发展日益进步,国家十分安稳。但是后期的李隆基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逐渐变得昏庸。在朝中,他任用了昏庸的官员,在后宫,他看上了自己的儿媳,也就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中的“羞花”,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杨玉环。而这件事毫无疑问在古代封建王朝是非常不合理的,由此将这件事交给谁去办则是个难题,最终,高力士作为皇帝最信赖的人之一,便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从调节他和他儿子之间的关系,到把杨玉环送进宫中,又处理好剩下的事务,都是高力士从中周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由于李隆基实在过于昏庸,安史之乱爆发了,安禄山等人看似要对李隆基进行清君侧,实则是要夺取政权,在李隆基没有意识到事情严重性的时候,高力士立马向李隆基建议离开长安逃难。之后在逃难过程中,将士发生了兵变,要求李隆基处死杨玉环。这是由于杨玉环受到李隆基的宠爱,导致朝廷腐败不堪,李隆基为了讨好杨玉环,对国库大肆挥霍,甚至连杨玉环身边的亲戚都享受到了荣华富贵,这一切早就为人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隆基实际上非常舍不得处死杨玉环,但是迫于形势,他不得不和他最爱的贵妃分别。于是他便派遣他最信任的高力士送杨玉环最后一程。高力士从将杨玉环送进宫,再将杨玉环送别人世,可谓是有始有终,而这中间唯一不变的,就是李隆基对高力士的信赖。

之后随着安史之乱结束,高力士随着李隆基回到长安,李隆基此时已经不再是皇帝了,而是太上皇,而高力士依旧侍奉李隆基。但是之后,高力士受到了陷害,此事李隆基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大权在握的皇帝了,由此高力士被进行了流放,在流放到巫州的时候,高力士看到了山上的荠菜,但当地人不会吃,于是他结合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作出了一首五言诗:

感巫州荠菜
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
夷夏虽有殊,气味都不改。

短短四个短句,表达了他的忠君报国之情,同时也表明作为一名宦官,他也有一定的文采。不久之后,李隆基去世了,这位颇受争议的帝王在78岁那年结束了他的一生。之后这个消息传到了高力士的身边,高力士得知之后悲痛不已,吐血而亡,追随李隆基而去。

力士脱靴

其实在高力士的一生中,力士脱靴对他来说只是一件小事,但是由于后世对李白的崇拜,这件事便被放大。

李白作为李隆基在位时期著名的诗人,十分出名。而当时朝中另一位著名的诗人贺知章也十分看好他,把李白推荐给了皇帝,李隆基对李白十分欣赏,而李白也十分乐意入朝为官,但是他虽然喜爱作诗,但更希望能参与治国,然而李隆基由于对他的诗十分感兴趣,把他留在身边作诗而不是治国,这让李白很苦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天,李白在喝醉了酒之后,看到了高力士,由于他对蔑视权贵的性格,导致他看高力士也十分不满,于是他便把脚伸了出来让高力士给他脱靴子,要知道当时的高力士地位非常高,身份非常尊贵,朝廷里的人连巴结他都来不及,他哪受过这个气,但是由于李隆基都没说什么,他还是选择了给李白脱靴子,由此便产生了力士脱靴的故事。

事后,高力士越想越气,于是在李隆基面前就没给李白说过好话,李白最终也没有受到重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次,当杨贵妃读到李白写的《清平乐词》的时候,高力士在一旁说,李白把杨贵妃比作赵飞燕,是对杨贵妃的不尊敬,因为赵飞燕的地位比杨贵妃差的太远了,杨贵妃听完之后,也感觉十分生气。这件事的真伪虽然有待考证,但是其实从客观角度看,抛开对李白这位传奇诗人崇拜的滤镜,高力士才是这个“力士脱靴”事件里的“受害者”。

因为高力士的地位相比李白不知道高出多少,但是他还是愿意当众卖李白一个面子给李白脱靴子,要是换成其他性情火爆的,地位尊贵的官员,说不定早就当场把李白拿下了。并且,相比对国家的贡献,李白虽然贡献了一首又一首好诗让它名垂千古,但是高力士作出的贡献全是有助于李隆基对国家政权的统治,即使之后李隆基昏庸了,他也依旧忠君报国,被流放后听到李隆基去世的消息也随之而去,从李隆基的角度来看,高力士显然是比李白在当时更加重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高力士墓的发掘,一切真相也随之水落石出,他的忠君爱国的事迹也得以实锤,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个不同于我们刻板印象中的高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