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毛主席南下巡视,并在武汉接见了福州军区的司令员韩先楚。期间,毛主席向韩先楚发问:“我好久没有看见洪学智了,他到哪里去了?”韩先楚摇了摇头,说:“我也很久没有见到他了,不过我听说他在吉林工作。”

毛主席听后叹了口气,然后说:“那你见到洪学智以后转告他,庐山会议上他只是认识问题,没什么大不了的事。”

为何毛主席会对洪学智做出这样的评价?他之后的处境又是怎样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先楚

多次和死神擦肩而过

位于大别山的河南商城,是我国著名的“将军县”,从这里走出了59名共和国将军。“百战将星”洪学智就是出生在这里的一个贫民家庭中,他小时候不仅放过牛,还当过学徒。

1929年3月,洪学智参加了我党领导的商城起义,后来因表现优秀而于5月加入共产党。苏家埠战役是鄂豫皖根据地指战员所经历的一次激烈的战役,也是令洪学智终生难忘的战役。

当时重机枪连两任连长接连牺牲,洪学智因此成为第三任连长。在战役结束的前一天,他在前线浴血奋战,却不幸被敌军击中左胸,子弹打在肺叶上,一时间血流不止。幸好被俘虏的敌军军医主任的口袋里有几片药,这才将洪学智给救活了。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发动嘉陵江战役,随即开始长征。5月,红四方面军的战士们开始向川西北进军,准备和转战中的中央红军会合。当时担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政治部主任的洪学智,率领后方政治部的同志们做整个方面军的收尾工作,建立地方政权,发动当地的百姓,支援红军。

不久后,原来由第9军承担的为红四方面军筹粮、管理后方医院等工作,也全部交给红四军来负责。因此,洪学智这位红四军的政治部主任,一时间也成为整个红四方面军的后勤部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5年7月,洪学智接到上级的指示:“红一方面军的中央纵队要从这里过,你们准备好粮食和衣服,做好迎接工作。对了,红一方面军里还有不少伤病员,你们要好好照顾他们!”

如果有了解的小伙伴就会知道,黑水、芦花附近是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国民党的干预,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和汉族的关系很差,所以想要做好当地群众的思想工作是非常困难的。面对重重困难,洪学智毫不退缩,而是组织民运部、保卫部等部门连夜出发,先是打了几个反动头目的寨子,然后筹集了几万斤粮食和几百头牛羊。

不久后,中央纵队先遣队来到黑水、芦花,并送来一封信,让洪学智将筹集到的粮草先送到红三军团,然后再由红三军团转交给中央纵队。洪学智收到命令后,先后三次通过红三军团给中央纵队送去粮食和牛羊。

当中央纵队来到黑水、芦花的时候,洪学智又将筹集到的粮食、牛羊等直接送到他们手中。当中央纵队准备离开的时候,负责中央纵队粮食供应的刘少奇看见了洪学智,他连忙上前打招呼,并表示感谢:“洪学智同志,真的是十分感谢你们,如果没有你们送来的粮食和牛羊,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洪学智连忙摆摆手说:“这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帮到你们就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6年4月,红四方面军占领了西康省瞻化县。为了筹集更多的粮食,洪学智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请当地最大的头人巴顿多吉吃一顿饭,和他好好讲讲红军的民族政策。

这天晚上,洪学智请巴顿多吉吃饭,不过对方担心我军下毒害他,迟迟不肯动筷,也不肯喝酒。为了打消巴顿多吉的顾虑,洪学智主动举杯,随后一饮而尽,还吃了好几口菜。巴顿多吉见洪学智如此豪爽和平易近人,便渐渐消除顾虑,也喝起了酒。

巴顿多吉兴致很高,他说:“你们红军纪律严明,将我们藏族同胞当做真朋友!我们也是一样的,从今往后咱们两个就是朋友了!”随后他建议和洪学智义结金兰,洪学智当即点头,笑着说:“好!咱们结成异姓兄弟!”

就这样,洪学智和巴顿多吉义结金兰,而我军所需要的粮食、牛羊等物资,都是通过巴顿多吉运来的。

不负重托,完成“敌后小长征”

1939年6月,中央决定将抗大搬到晋东南敌后方办学。中央和毛主席商量后,决定让洪学智带着抗大总校1000多名干部学生先行向敌后方转移。7月9日到10日,洪学智率部从延安出发,经过延川、清涧、米脂等地,最终走出黄土高原,插入太原以北的敌占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要穿过日伪占领区,就必须通过日军严密防守的铁路封锁线。当时洪学智的妻子张文还带着他们的孩子,洪学智担心孩子在路上会哭闹,暴露他们的位置,便决定忍痛将孩子送给当地的老乡们。

洪学智对张文说:“我们的孩子只是小事,照顾队伍里的同志们才是重中之重,我们要以大局为重!”晚年,洪学智曾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当时我们只顾着赶路,都没来得及问清楚老乡的地址和名字,身上仅有的几块钱也忘记留下了。我和张文就这样将孩子给丢下了……丢下孩子后,张文抹着泪,频频回头看着那闪着灯光的小屋。那是我们亲生的骨肉,我们真的舍不得啊,但却不得不这样做……”

将孩子丢下后,洪学智带着战士们走走停停。一路上,他们一次次穿过封锁线,一次次躲过日军的“扫荡”,一边转移一边上课,还要向晋察冀和太行山根据地输送学员,除此之外他们还参加了百团大战和粉碎日伪军大规模“扫荡”的战役。最终经过艰苦跋涉,终于抵达指定地点,洪学智顺利完成任务。

1940年9月,抗大总校整编为4个团,洪学智担任三团团长。不过由于日军频频“扫荡”,总校办学异常艰难,洪学智再次奉命率领由三团干部学员组成的华中大队,向苏北抗日根据地转移。与此同时,上级还将准备转移到沂蒙山的山东大队也托付给洪学智,让他带着一起向南下转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月9日,在寒风之中,洪学智带着华中队和山东队共500余人从太行山出发,向鲁西北前进。他们面临的第一个困难便是越过日军在平汉路设下的封锁线。当时日军为了隔断太行山和冀南根据地间的联系,沿着铁路挖了一条纵深为4米的封锁沟,沿路还设下关卡。

日伪军每天晚上都要在这里视察,运兵车更是每25分钟就来一趟,可以说是重兵把守了。洪学智连忙派侦察员去侦查,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他决定下一招险棋,一边部署小分队伍带着牲口驮着行李绕道前行,一边带着大部分依次跳进封锁沟。

就在这个时候,日军的铁甲车突然从远处开来,探射灯也在不停地扫射。洪学智见状没有慌张,而是冷静地小声下令:“全体卧倒!不要惊慌!不要发出声响!”在洪学智的命令下,战士们全部趴下,这也导致敌人什么都没有发现。

就这样,洪学智等人在日军的眼皮子底下神不知鬼不觉地越过封锁线。

紧接着,洪学智带着部队进入山东,要在馆陶渡过卫河。卫河河面宽5、60米,水深也是比较深的,再加上渡口被日伪军炸毁了,不远处还有敌军的岗哨,想要通过是有些困难的。

洪学智站在河边看着平静的河水,脑海中猛地产生一个想法,他用从老百姓那里借来的几条小船,组织大家分批乘船渡过卫河。不过由于船只太过窄小,根本无法承载牲口。就在大家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洪学智得知对岸山东分局有一批干部也要过河去延安,于是便决定和山东分局互换牲口,成功解决双方队伍牲口渡河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洪学智带着队伍日夜兼程,当他将山东大队的干部们送到指定地点的时候,又带着华中大队的干部们继续南下,前往苏北盐城新四军军部。他们一边走,一边上课,除此之外还要躲避敌人,相当低的群众宣传抗日思想。

每到一个村庄,洪学智等人就会调查当地的敌情和民情,勘察地形,选定接下来的行军路线。从哪里到哪里,地形什么的都需要事先画好然后交给大家,以免遇到敌军走散后,大家找不到队伍。

这次转移从1940年9月开始,到1941年4月25日结束,跨越晋、冀、鲁、豫、皖、苏六省,冲破敌人重重封锁线,行程2500公里,全大队毫发无伤。

当他们抵达指定地点后,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和政委刘少奇对洪学智竖起了大拇指,称赞道:

“你们真的很不容易,居然带了这么多人安全抵达苏北,支援了抗大五分校,给新四军增添了不少新鲜血液,这是一个很大的胜利!这完全是创造了‘敌后小长征’的奇迹!”
毛主席问韩先楚:洪学智去哪里了?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洪学智被任命为志愿军副司令员,他用丰富的经验、办法多、点子新等特点,深得彭德怀的赞赏。在朝鲜战争中,制空权是掌握在敌军手中的,当时敌人一共投入了2000多架飞机,对我军运输线和仓库进行狂轰滥炸,有一次还用燃烧弹一下子烧了我84节车皮物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勤保障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利,因此在战役结束后,军委决定成立志愿军后勤司令部,由洪学智统一指挥志愿军后方的勤务工作。就在这个时候,敌军对我军发起大规模的“绞杀战”,企图切断我军后方交通线,“阻隔”我军前方和后方间的联系。

在这关系到朝鲜战争成败的关键时刻,彭德怀严肃地对洪学智说:“洪大个儿,敌人想要将战争转到我们后方,这是一场破坏和反破坏的战斗。前方由我负责,后方就由你负责,你一定要想办法打好这场战役,后方就全交给你了!”

后来洪学智果然不负彭德怀厚望,用最短的时间制定出运输、抢修和防空相结合的战略方针,统一指挥志愿军后方铁道、工程、运输等部队,和敌人展开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这次战斗时间长达一年多,最终美军的空中封锁一再落空,同时我军的运输量每天都呈上升状态,汽车和铁皮等的损失率大大降低。

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也不得不承认:“尽管我们的空军和海军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想要阻断共产党的供应,但他们还是凭借着超强的毅力将物资运往前线,创造出惊人的奇迹……”

后方的成功也是前方取得胜利的关键原因,对此,洪学智功不可没。因此在一次志愿军党委会上,彭德怀当着洪学智和众多干部的面说:“抗美援朝战争中,功劳最大的人是谁?是洪学智同志!如果要论功行赏的话,得勋章的人应该是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朝鲜的党和人民也没有忘记洪学智所作出的努力,破例先后两次给予他最高的荣誉——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2枚,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枚。

洪学智不仅聪明能干,而且刚中有柔。他性格十分随和,因此和脾气火爆的彭德怀“搭配”起来,相得益彰。

第一次战役时,梁兴初率领的38军没有按照规定插入熙川,导致敌人跑了。战役结束后,彭德怀大骂梁兴初:“梁兴初!都说你是一员虎将,我看根本不是,而是鼠将!你延误战机,我饶不了你!”

梁兴初听的冷汗直流,大气都不敢喘一下。洪学智则等到彭德怀讲到一定“火候”时,站出来说:“梁兴初已经认识到自己错误了,这次没打好,下次一定能打出38军的威风来!”

梁兴初很感激洪学智给他台阶下,事后找到洪学智说:“洪副司令,谢谢你信任我,下一次我们38军一定争气!”后来38军果然不负众望,在第二次战役中给敌军沉痛的打击,缴获无数战利品,彻底打了一个翻身仗。

彭德怀得知后十分高兴,当即写下电报,并在电报的最后写道:“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从这以后,“万岁军”誉满全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9年庐山会议结束后,因为一些事情,洪学智被派去东北工作,到吉林省农业机械厅当厅长。从北京到东北,从军队到地方,从上将到厅长,这对洪学智的人生来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

当时有人问他:“从后勤部部长变成一个省的厅长,你不会感到亏吗?”洪学智摇了摇头,说:

“我参加革命不是为了当官的,只要是对革命有利的事情,我都会去干!战争年代,包括结束不久的抗美援朝战争,每个人时时刻刻都抱着为国牺牲的想法,哪里还有心思想之后当什么官呢!”

1965年,毛主席去南方视察,期间会见了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毛主席和韩先楚闲聊一番后,问他:“我好长时间没有看见洪学智了,他都去哪里了?”韩先楚回答道:“我也很久没有见到他了,不过我听说他在吉林工作。”

毛主席叹了口气说:“你见到洪学智记得转告他,庐山会议他只是个认识问题!还可以继续为国家工作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德怀、洪学智(右一)陪同毛主席审查新式军服样品

1966年8月,洪学智来北京开会,韩先楚一见到他就将毛主席和他说的话全都转告给洪学智。洪学智听后既激动又惊喜,他说:“请你转告毛主席,我在吉林一切都好,还学到了不少东西!”

1970年,洪学智又来到距离四平市有几十公里的金宝屯农场工作,他也真正成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起猪圈、磨豆腐他都干过,一二百斤的粮食他说背就背。休息期间,他还经常给其他人讲爬雪山、打四平、打海南等事情,职工们听得津津有味。

1971年,毛主席再次打听起洪学智,他问周恩来:“洪学智现在搞到哪里去了?”周恩来说:“在东北哪个地方工作,具体在哪我也不清楚。”事后,周恩来通过沈阳军区的领导了解到洪学智的情况,不久后,洪学智被召回省里,并于1974年被任命为吉林省石油化工局局长。

1977年8月,转业17年的洪学智回北京,9月重返军队工作,担任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1980年,洪学智再次干他的老本行,当总后勤部部长,重新主持我军的后勤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8年,洪学智被授予上将军衔,这也是他继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后的第二次授衔。一个人能两次都被授予上将军衔,这不仅仅在我国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上也是从未听说过的。

2006年11月20日,洪学智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