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1年,46岁的兵部尚书袁崇焕,被刽子手活活剐了3543刀。直到皮肉已尽,袁崇焕仍叫声不绝,半日后,才气绝身亡。

围观百姓大声喝彩,刽子手割一块,他们就竞相购买、就着烧酒生吃一块,3天后,行刑结束,袁崇焕的肉也被抢光吃完了。

谁能想到,眼下这位被百姓恨之入骨、痛骂不已的“叛国袁贼”,就在2年前,还是备受尊崇、救大明于水火的擎天柱石。

萨尔浒之战后,努尔哈赤率领八旗铁骑,屡屡进犯大明边境,明军闻风丧胆、屡战屡败,朝中大将再无人敢出山海关。

危难之际,袁崇焕毅然挺身而出,他携家带口,死守孤城宁远,以区区1万兵力,挡住了八旗的10万铁骑,连续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大挫努尔哈赤的锐气。

可就是这么一个有勇气、有能力的将领,最后却落得个凌迟处死、污名满身的下场。

这一切,都因为他吹了个“牛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了几场好仗

袁崇焕,广东东莞人,前半生仕途极其不顺,直到36岁才考中进士,当上了一个邵武知县的七品小官。

好在工作之余,袁崇焕对军事非常感兴趣,时常与人讨论边塞问题,一个偶然的机会,袁崇焕被提拔到兵部。

爱好突然变主业,袁崇焕兴奋至极,终于等来了大展拳脚的机会。

1622年,八旗铁骑日益猖狂、攻陷了重镇广宁,山海关危若累卵。就在这时,袁崇焕单骑出关,将关外的山川地形一一牢记在心中,不久,袁崇焕上疏天启帝:“只要陛下给臣足够的兵马钱粮,臣一人就能镇守山海关。”

此言一出,众臣哄堂大笑,在很多人看来,这不过就是一句吹牛的话。

但山海关告急,朝中又无大将可派,只能死马当活马医,让袁崇焕去碰碰运气。万一败了,那是他自己吹牛,与人无尤,如果胜了,大家都有举荐之功。

就这样,袁崇焕被破格提拔为正四品兵备佥事,拿着户部拨给的20万两白银,如愿来到了关外。

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袁崇焕的工作还没正式开展,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他的顶头上司兵部尚书、辽东经略王在晋,与他意见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崇焕认为:“保关内,必守关外;保关外,必守宁远。”

可王尚书却执意弃守宁远,要在山海关外的八里铺重新修筑防御工事。

就在二人争论不休之际,大学士孙承宗奉命巡视山海关,在听过二人的陈述后,孙承宗当即表态,全力支持袁崇焕。

有了钱、有了人,袁崇焕在之后的3年时间里,以宁远为根据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陆续收复了被后金侵占的 200多里土地。

眼看辽东局势逐渐好转,袁崇焕又遇上了一个难题。孙承宗因与阉党不和,被魏忠贤设计辞官,而接替他的,是对军事一窍不通的兵部侍郎高第。

高第到任后,发布的第一道命令,就是:放弃关外所有的领土、城池,大军一律撤回到山海关内!

很显然,这与袁崇焕“保关内,必守关外”的理念,背道而驰。

袁崇焕痛苦万分,一方面军令如山,违令不尊的后果,他心里是十分清楚的;另一方面,要他就这么轻易放弃苦心经营多年的宁远城,他实在是不甘、不忍、不舍。

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袁崇焕决定留下,他要迎战努尔哈赤,哪怕孤身一人、哪怕独守孤城,即便死,他也要死在宁远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吹了一个牛皮

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得知袁崇焕孤悬关外,遂亲率大军,奔袭宁远,此时,宁远城内只有1万兵马,而努尔哈赤号称有20万大军!

敌我力量太过悬殊,万分危难之际,袁崇焕多次请求高第出兵救援,可高第手握重兵,却从始至终不发一兵一卒,打定主意要隔岸观火、作壁上观。

无奈之下,袁崇焕只得与诸将士歃血为盟,死战不休。他下令将士只可坚守宁远,以炮击敌,而不可出城与八旗兵野战。

城内旌旗飘扬,城外火炮冲天,八旗铁骑虽以勇猛、迅速著称,可在红衣大炮的猛烈攻势下,铁骑的优势完全发挥不出来,在围攻了2天无果后,努尔哈赤只得下令撤军。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宁远大捷”。袁崇焕因此一战成名,并升任辽东巡抚。

一年后,皇太极秉承父亲努尔哈赤的遗志,率领八旗铁骑卷土重来、突袭锦州,袁崇焕再次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又取得了“宁锦大捷”。

消息传到朝中,天启皇帝欣喜若狂,当即在谕旨中批示:“十年积弱,一旦挫其狂锋”。

袁崇焕无疑应是最大的功臣。可到了论功行赏时,袁崇焕才发现,自己的功劳很小,过失却很大。

原来,袁崇焕一直不肯依附魏忠贤,遭到了阉党的忌恨,辽东战事刚结束,弹劾袁崇焕欲投敌叛国的奏折,就如雪片般飘进了皇宫。

袁崇焕愤而辞官,以证清白。然而,袁崇焕的人虽然回到了家乡,心却留在了遥远的辽东大地上。

1627年9月,23岁的木匠皇帝朱由校提前下课,由于没有子嗣,驾崩前,他将皇位传给了唯一在世的弟弟信王朱由检,这便是大明帝国的最后一任皇帝——崇祯帝。

面对朝不保夕的大明江山,刚刚即位2个月的崇祯,做了一个大快人心的决定,处死魏忠贤、重新启用袁崇焕。

不久,已在家赋闲多日的袁崇焕,被越级提拔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督师蓟辽。

袁崇焕惊呆了。

这也就意味着,他从一介布衣,直接成了蓟州、辽东、登州、天津等地,除皇帝外,权力最大、管辖范围最多的地方官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628年7月14日,崇祯第一次在平台,召见袁崇焕,商量平辽方案,史称“平台召对”。

袁崇焕感激万分,当即夸下海口:“皇上,只要给臣五年时间,臣必能收复辽东!"

这下轮到崇祯激动了。

正在君臣二人畅想未来、互相感激之际,兵科给事中许誉卿逮住个空隙,偷偷拉住了袁崇焕的衣角,悄声问道:“敢问督师计划如何五年平辽?”

袁崇焕哈哈大笑,不以为意地答道:“我哪有什么计划!五年平辽,不过是随口一说,安慰一下皇上罢了!”

许誉卿心中大惊,提醒道:“当今圣上英明神武,岂是随意糊弄的小孩子?如果到期,圣上要你兑现承诺,该怎么办?”

袁崇焕立即冒出了一身冷汗,既然牛皮吹大发了,那就往回拉一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