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表明大多数人80%以上的时间都在室内度过[1],你是否认为在家里就不用担心空气污染啦?实际上,室内空气也可能会受到污染。这些污染看不见摸不着,如果忽视了它们的存在,往往会埋下健康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我们来看看室内空气污染有哪些以及如何防控?

1、室内空气污染现状

室内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健康问题,是疾病负担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2]。

室内空气污染不仅受室外空气污染影响,而且还受到建筑装饰材料、生活日用品,以及取暖、烹调、吸烟等人们生活所产生空气污染物影响。近年来由于建筑物结构改变,室内密闭程度有所增加,所以室内空气污染程度往往比室外更为严重[3]。

最常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主要为可吸入颗粒(PM10)、细颗粒物(PM2.5)、甲醛、苯及苯系物、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氧化物、氨、氡等。

2、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与健康危害

可吸入性颗粒(PM10)与细颗粒物(PM2.5)

PM10是指空气中粒径≤10μm的颗粒物,PM2.5是空气中粒径≤2.5 μm的颗粒物。

室内空气内的PM10和PM2.5既可以来源于室外,也可由室内产生。室外汽车排放的尾气、燃料的燃烧等产生的PM10、PM2.5可通过门窗缝隙、通风等方式进入室内,室内建筑装修材料挥发以及烹饪、抽烟产生的烟雾等均可导致室内PM10与PM2.5升高[4]。

有关研究表明PM10、PM2.5会增加人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发生与发展[5,6]。《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22)[7]规定PM10、PM2.5室内浓度分别不超过0.1mg/m3和0.05mg/m3。

② 甲醛

甲醛通常为无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可以通过呼吸道吸收。

甲醛在建筑业中使用极为广泛,作为胶黏剂用于木材加工、涂料和纺织品中。室内空气污染中的甲醛多来自室内装修时使用的建筑材料。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 将甲醛列为一类致癌物[8],甲醛暴露还会导致一些呼吸道症状,例如咳嗽、咳痰、哮喘、感冒和慢性支气管炎[9]。《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22)规定甲醛浓度不超过0.08mg/m3。

③ 苯及苯系物

苯作为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常存在于油漆、涂料和各种胶等建筑材料中,以及橡胶、纤维、塑料等生活日用品中。

家庭室内的苯及苯系物主要来源于油漆、染色剂、墙纸、地毯、合成纤维以及清洁剂等[10]。

长期暴露在苯污染室内环境中可能会增加人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血液系统疾病的患病风险[11]。《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22)规定苯、甲苯、二甲苯浓度分别不超过0.03mg/m3、0.2mg/m3和0.2mg/m3。

④ 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

TVOC包括烷类、芳香烃、烯类、酮类、醛 类、胺类、卤烯类、酯类等物质。

室内TVOC主要来自于建筑材料、室内装饰材料以及办公生活用品,如人造板、涂料、地毯、油墨等。

人暴露在TVOC环境中,可能会引起鼻塞、头痛、咳嗽等症状[12],长期暴露还可能会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和癌症的发病风险[1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22)规定TVOC不超过0.60mg/m3。

⑤ 氡

氡是一种无嗅、无色、无味的放射性气体,岩石和土壤中都有氡的存在[14],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 将氡列为一类致癌物。

室内氡的主要来源是花岗岩、水泥、砂石等建筑材料使用。

吸入过量氡可能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15],《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22)规定室内氡浓度不超过300Bq/m3。

3、防护措施与建议

① 使用绿色环保装修材料

装修建筑材料是室内空气污染最主要原因。选择绿色环保的室内装修材料,从源头解决问题,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产生。

② 加强室内通风换气

通风不仅会稀释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而且还能通过气体交换将室内空气污染排出室外。因此增加室内通风频率和时长是控制室内污染物最简易的方法。

但是需要注意,当室外空气污染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室外空气污染物进入室内,引起室内某些空气污染物浓度升高。

③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对减少室内空气污染至关重要,避免在室内吸烟,减少杀虫剂、染色剂、香薰等化学试剂的使用,烹调时降低油温,减少油炸、油煎等烹饪方式。

④ 安装空气净化装置或油烟排放装置

空气净化装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室内空质量,抽油烟机能有效降低厨房烹饪产生油烟等有害物质,因此室内建筑应结合实际情况安装空气净化装置或油烟排放装置。

此外还可以使用活性炭、硅胶等吸附剂进行室内空气污染物清除,但需要注意的是应对吸附剂进行及时清理,否则可能会有二次污染发生。

⑤ 室内放置绿色植物

有关研究表明,绿色植物具有平衡室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改善微小气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新等功效[16-17]。但是对空气净化和颗粒物吸附作用是有限的,并且还与绿植种类和数量有关。

参考文献

[1] Liu N, Liu W, Deng F, et al. The burden of disease attributable to indoor air pollutants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17[J]. 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 2023, 7(11): e900–e911.

[2] 董敏, 骆燕, 莫蓓蓉. 室内空气污染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职业与健康, 2024, 40(5): 707–710.

[3] 许真. 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及其健康效应[J]. 卫生研究, 2003(3): 279–283.

[4] 赵莹, 陈文. 浅谈几种常见室内空气污染物及防治[J]. 品牌与标准化, 2023(2): 148–150.

[5] The Lancetnull. Regulators must work on indoor air pollution[J]. Lancet (London, England), 2019, 394(10193): 94.

[6] Zhang Y, Liu L, Zhang L, et al. Assessing short-term impacts of PM2.5 constituents on cardiorespiratory hospitalizations: Multi-city evidence from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giene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2022, 240: 113912.

[7]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GB/T 18883-202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S].2022.07.11. https://www.ndcpa.gov.cn/jbkzzx/c100201/common/content/content_1666357812062392320.html

[8] Collins J J, Acquavella J F, Esmen N A. An updated meta-analysis of formaldehyde exposure and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cancers[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1997, 39(7): 639–651.

[9] Malaka T, Kodama A M. Respiratory health of plywood workers occupationally exposed to formaldehyde[J]. 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1990, 45(5): 288–294.

[10]解凌远, 宋月, 李欣昱. 室内空气苯污染的治理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20, 17(7): 113–115.

[11]Galbraith D, Gross S A, Paustenbach D. Benzene and human health: A historical review and appraisal of associations with various diseases[J]. Critical Reviews in Toxicology, 2010, 40 Suppl 2: 1–46.

[12]Ricklund N, Bryngelsson I-L, Hagberg J. Self-reported symptoms in Swedish hairdressers and association with exposure to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including aldehydes[J]. BMC public health, 2023, 23(1): 1576.

[13]Jin S, Zhong L, Zhang X,et al. Indoor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Concent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Health Risk Analysis on a University Campu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Multidisciplinary Digital Publishing Institute, 2023, 20(10): 5829.

[14]Degu Belete G, Alemu Anteneh Y. General Overview of Radon Studies in Health Hazard Perspectives[J]. Journal of Oncology, 2021, 2021(1): 6659795.

[15]Petermann E, Bossew P, Hoffmann B. Radon hazard vs. radon risk -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radon priority area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adioactivity, 2022, 244–245: 106833.

[16]Bhargava B, Malhotra S, Chandel A, et al. Mitigation of indoor air pollutants using Areca palm potted plants in real-life setting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21, 28(7): 8898–8906.

[17]倪菲菲, 谢平凡, 李金炜, 等. 绿色植物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作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4): 91–97.

来源:四川疾控

首发!这份全市最全“科普地图”请收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