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乐居财经赵盼盼

结婚人数又少了。

6月14日,民政部发布的2024年一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结婚登记数为196.9万对,与上年同期的214.7万对相比,减少了17.8万对。同时,离婚登记从上年同期的64.1万对降至57.3万对,减少6.8万对。

这还只是一个季度结婚登记数的减少量。若把时间线拉长,会发现,当代年轻人不想结婚的现状,从十年前就已开始。

从历年数据来看,我国结婚人数在2013年达到1346.9万对的最高峰,此后连续9年走低。其中,2019年我国结婚人数跌破1000万对;2021年跌破800万对;到2022年更是直接跌破700万对大关,降到了683.5万对。

直到2023年,这一数字才终于止跌回升,结束了九连降。这一年,我国结婚登记数上升至768万对,为十年来首次回升。但值得注意的是,在39年前的1985年,即使经济不如现在那么发达,当年的结婚登记数都有831.3万对。

对于2023年结婚登记数增长的原因,人口专家、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董玉整曾分析,2022年尤其是第四季度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一部分人推迟到2023年结婚,因此该年结婚人数有所增加。董玉整认为,这种推迟效应只是阶段性现象,未来我国结婚人数是否持续增加仍有待观察。

长期追踪结婚登记数据的人口学专家何亚福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文表示,经过2023年补偿性的结婚登记对数上升后,今年一季度结婚登记同比下降,并不奇怪。因为近年来结婚登记对数下降的几个原因,在总体上并没有改变。

首先是年轻人数量下降。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80后、90后、00后的存活人口规模分别为2.15亿、1.78亿、1.55亿,呈现出逐代递减的态势。

其次,适婚人口男多女少。20至40岁男性人口比女性多出1752万人,适婚人口性别比失衡,也是导致结婚登记数下降的重要原因。

此外,婚姻观念改变、婚育年龄推迟、结婚成本过高等因素也都进一步影响年轻人的结婚意愿。特别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年轻人结婚率下滑越明显。何亚福预测,2024年全年的结婚登记对数也会比上一年减少。

结婚人数少了,生育率自然也同步下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我国出生人口902万人,比上年减少54万人,出生率为6.39‰;死亡人口1110万人,死亡率为7.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已经连续两年负增长。

面对这一形势,不少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鼓励生育,如发放育儿补贴、给予多孩家庭购房奖励等。但与高昂的生育成本相比,这些补贴和奖励可谓“杯水车薪”。

何亚福表示,从长期来看,中国的出生人口和生育率下降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当然,如果将来出台大力度的生育支持政策,那么人口形势或许会有转变。

业内人士认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晚婚晚育行列,甚至选择不婚不育,其背后是生活压力、就业环境、思想观念改变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当生存压力过大时,人们的生育意愿也必然会直线降低。

而随着结婚率和生育率的下降,一些行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如婚宴市场萎缩、蜜月旅行等消费需求减少、母婴教育行业竞争加大等。

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结婚人数减少,也意味着购房需求的减少。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小户型、单身公寓等产品的市场需求在未来或会陆续释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开发商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