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下联动、横向协同,当好发展新质生产力排头兵。

建设数字中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发展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日前,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指出,我国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步伐加快,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全国数据工作体系初步形成

据了解,目前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成立了数据管理机构,部分有条件的地级市和部分区县亦成立了相关政府职能机构。

在峰会期间,国家数据局召开了全国数据系统座谈会,这是全国省级数据管理机构全部挂牌,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全国数据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后一次座谈会。会议指出,各地数据工作蹄疾步稳、有序推进,“一盘棋”意识更加牢固,实干争先的工作导向更加突出,坚持“一条主线”、统筹“三个建设”的工作思路更加清晰明确。

今年四月,2024年全国数据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确立了“坚持‘一条主线’、统筹‘三个建设’”的全国数据工作总体思路。会议强调,我国数据工作将坚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这条主线,统筹数字中国、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建设,着力做好健全数据基础制度、释放数据要素潜能、加快数据转型赋能等工作,更好发挥数字化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驱动引领作用,奋力开创国家数据工作新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今年4—5月,国家数据局相继发布《数字社会2024年工作要点》《数字经济2024年工作要点》《数字中国建设2024年工作要点清单》等政策文件,分别对2024年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数字中国建设以工作要点“清单”的形式作出部署。

随着全国数据工作体系初步形成、数据要素相关政策的出台,全国上下一盘棋,统筹协调,数据相关工作正更加积极稳健、有序推进,数据工作新局面正在加速形成。

从自拉自唱到大合唱:各地因地制宜完成机构组建

组建国家数据局,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工作,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作为着力数据要素相关工作,统筹三个“建设”的政府机构——数据局也从中央到地方陆续组建并开展工作,加速数据相关工作和三个“建设”有效落地。

在5月10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烈宏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国家数据局自揭牌运行以来,承担起统筹数字化发展和数据行业管理的职责使命。各地因地制宜推进改革,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完成机构组建,其中,独立设置机构26个,加挂牌子6个

刘烈宏表示,各地数据工作机构职能进一步强化,北京等21个地区还将数字政府建设纳入数据工作范围,机构职能延伸到公共数据的生产和采集环节。大部分省(区、市)配套设立数据发展促进中心,组建数据集团,进一步加强组织保障,理顺数据管理、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统计,在完成数据管理机构组建的全部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江苏、四川、上海、云南、辽宁等17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国家数据局保持一致,名称为省(市、自治区、兵团)数据局;其他14个省市的名称都各不相同,福建和西藏名称为数据管理局,河北和陕西名称为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北京、内蒙和广东名称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其他还有山东省大数据局、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等。

“数据管理机构名称的不同,反映了各地对数据要素的认识不同,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思路和做法也有差异。”北京交通大学信息管理理论与技术国际研究中心(ICIR)教授张向宏告诉《通信产业报》全媒体记者。

总结起来主要有五点。一是将数据资源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二是主要突出数据管理,有浓厚集中统一管理色彩;三是以推动数字政府发展为主线,带动数据要素在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等各方面的应用;四是加强网上行政审批等服务,推动数据要素化进程;五是将大数据作为产业和应用重点发展方向。

从各地数据工作机构的组建发展思路来看,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智慧城市等各个层面的建设工作,其核心还是数据要素的有效供给、流通和应用,各地数据工作体系的逐步形成和完善,将加速这个进程。

“国家、省(市、区)级数据管理机构组建完成,有利于实现从管理职责错乱转化为上下联动、横向协同新格局有利于实现从探索性状态转化为国家意志有利于实现从‘自拉自唱’转化为‘大合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翟云接受《通信产业报》全媒体采访表示。

“三个建设”拉清单

在今年四月全国数据工作会议结束后,国家数据局密集发布了《数字中国建设2024年工作要点清单》(以下简称《数字中国建设工作要点》)、《数字经济2024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数字经济工作要点》)、《数字社会2024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数字社会工作要点》),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就数字中国、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建设作出重要的清单部署,让宏观工作更具体、扎实举措更清晰。

其中,《数字中国建设工作要点》围绕高质量构建数字化发展基础、数字赋能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支撑作用、营造数字化发展良好氛围环境等四个方面部署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加快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扩容提速,着力打通数据资源大循环堵点,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健全完善数字政府服务体系,促进数字文化丰富多元发展,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加快推进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数字技术协同创新运用,稳步增强数字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完善数字领域治理生态,持续拓展数字领域国际合作交流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密集发布的三份工作要点清单,是国家层面首次就数字中国、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建设作出重要的清单部署,让宏观工作更具体、更清晰。

《数字经济工作要点》从数字基础设施、数据基础制度、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创新突破、公共服务水平、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数字安全屏障、数字经济国际合作、跨部门协同联动等九个方面提出了落实举措。强调要适度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指出要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化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大力推进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营造数字化转型生态;加快推动数字技术创新突破,深化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大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数字产业集群。

《数字社会工作要点》按照《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和“十四五”规划关于推进数字社会建设的重点任务安排,围绕促进数字公共服务普惠化、推进数字社会治理精准化、深化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数字城乡融合发展、着力构筑美好数字生活等五个方面部署重点任务。数字社会建设更看重社会面人民群众“体验”,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构建智能便捷友好的数字社会空间、提供丰富优质普惠的数字公共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与此同时,国家数据局联合其他政府部门共同制定发布《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提出围绕五个个方面着力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从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到智慧城市建设、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与数据相关的各项重要建设、顶层设计正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具体、越来越走深走实。正如产业界人士感慨,过往这些耳熟能详但轮廓模糊的概念,正在具体而现实地成为创新的市场、发展的机遇

坚持主线推改革: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数据要素是数据工作的主要标的物,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是数据工作的主线。

国家数据局组建以来,始终扭住数据要素这根主线,持续聚焦数据要素制度建设数据要素市场激活数据要素应用赋能数据要素生态培育数据工作机制形成等重点方面,特别聚焦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的难点痛点,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双促机制,推动数据要素工作不断迈向新台阶。

2023年年底至今,国家数据局出台多项计划、意见、规定等,加速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和发展环境。

国家数据局联合16部门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通过推动数据在多场景应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创新新产业新模式,培育发展新动能,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以算力高质量发展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出台《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明确要不断优化数据跨境流动规则;指导筹建全国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动建立健全国家数据标准化体制机制等。

国家数据局推动全国24家数据交易机构数据交易机构互认互通。数据交易机构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推进数据产品“一地上架,全国互认”;数据需求“一地提出,全国响应”;数据交易“一套标准,全国共通”;参与主体“一地注册,全国互信”,推动构建统一开放、活跃高效的数据要素市场。

国家数据局推动数据标注产业发展,推动成都、沈阳、合肥等七个城市承接数据标注基地建设,进一步推动数据资源汇聚、提升数据质量、盘活数据要素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4家数据要素市场交易主体联合发布《数据交易机构互认互通倡议》。

国家数据局制定了企业联系制度。在福州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时,刘烈宏表示,国家数据局将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企业运行情况,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努力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与此同时,各地方数据工作在国家数据局支持指导下,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在政策构建、市场激活、产业发展上呈现新的积极活跃态势。

在产业政策方面,各地方积极出台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例如,北京市印发的《关于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进一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提出,推动建立供需高效匹配的多层次数据交易市场,充分挖掘数据资产价值,打造数据要素配置枢纽高地。日前,北京市决定在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在北京全域创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综合试验区,着力打造国家级数据管理中心、数据资源中心和数据流通交易中心

浙江省发布的《浙江省推进产业数据价值化改革试点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形成数字基础设施领先、数据基础制度健全、数据资源体系完善、数据产品供给丰富、能力输出高效、生态体系良好的产业数据价值化改革浙江范式,助力打造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区。

广东省印发的《“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提出,推动粤港澳三地合作建立数据要素集聚发展区,培育数据经纪人、数据商及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等产业生态。支持广州、深圳数据交易所创建国家级数据交易所,建设市场制度、交易规则和平台载体统一的大湾区数据要素交易市场

在数据流通、数据交易、数据产业发展中,数据交易所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全国已有80多个数据交易所或数据交易中心。其中,上海数据交易所已挂牌上市2570只数据资产产品,涵盖金融、航运交通、贸易等诸多领域,更有多家企业基于上海数交所的“数易贷”数据资产相关产品,获得数千万元的数据资产质押贷款。深圳数据交易所已有2233个上市标的,累计交易97.36亿元,日前还上市了全国首个低空经济数据产品。与此同时,随着《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正式实施,首批18家数据资产“入表”上市公司已在2024年一季报中披露相关数据,涉及规模超1亿元

翟云认为,国家和省级数据机构组建完成可以说已经成功“破局”。下一步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施布局”,找准数据要素发展的“切入点”。一方面,要摸清底数,找准数据要素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点位”;二是构筑数据要素发展的“四梁八柱”,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加快制定满足发展需求的“数据蓝图”。

从中央到地方,全国数据工作体系持续完善,数据工作新局面正在形成。相信,全国各级数据工作机构将持续加快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当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展现数据人使命担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指导、修改:辛文

采写:高超

编辑: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