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6月17日讯(记者郭松桥)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启动第三批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在工业软件、工业母机、算力网络、新能源、先进材料、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方向组织中央企业续建3个、新建17个创新联合体。

在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看来,此次启动的联合体建设有两个方面的突出特点。他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一是集中启动数量多。从公开信息看,这一次是集中启动数量最多的一次。二是集中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彰显了国资委要引导推动中央企业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技术突破、尽快实现技术自主自立、构建和增强技术优势的坚定决心。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对财联社记者分析,此次创新联合体建设更加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体现了与打造中央企业原创技术策源地等措施相配套,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市场需求、集成创新、组织平台等优势。

国资委表示,完成第三批布局后,共21家中央企业牵头建设24个创新联合体,全面带动高校院所、地方国企、民营企业等产学研用各类创新主体,加快完善产业创新组织机制。

目前,创新联合体提出至今已有三年多时间。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央企和各地创新联合体建设正处于加速推进阶段。

中国电信近日在福州举办云计算创新联合体研讨会,中国电信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电信联合52家央企、高校、科研院所、地方国企及头部民企等创新主体共同承担云计算联合创新任务,并对创新联合体下一步工作提出三点倡议:一是聚焦重点,优化技术布局,实现产业共性技术突破;二是场景开放,加强成果转化,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创新机制,高效整合资源,切实发挥协同优势。

中国电科近日在北京组织召开未来产业联合体指挥部成立大会,大会发起成立三个领域的未来产业联合体指挥部,由中国电科牵头,中国移动、机械总院等十余家央企参与共建。

此外,中国有研主办的纳米材料产业发展推进会暨未来产业纳米材料创新联合体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联合体由中国有研牵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兵器装备、国家电投、东方电气集团、中铝集团、中国五矿、招商局集团、中国煤科、中国有色集团、中国稀土集团等央企参与共建。

刘兴国认为,中央企业要真正建好创新联合体,加快实施重大技术突破,需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要有开放包容的创新心态,以开放式创新联合体的建设,有效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参与创新联合体的其他主体,也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全力投入创新资源,共同进行创新研发。二是要持续保持研发资金的足量及时供给;创新联合体需要解决的是产业共性基础难题,研发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突破见效慢,创新联合体的参与各方要有战略定力,要持续保持研发资金的投入力度。三是要解决好创新联合体内部的协同问题;创新联合体的参与方较多,既有企业也有学校,既有国企也有民企;要事先做好创新工作的统筹安排,在各有分工的前提下协同推进创新研发;要在制度安排、成果分享上做好优化设计,有效调动各方持续协同创新的积极性。

地方层面,近期值得关注的是在在6月6日的第六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现场,首批12个长三角创新联合体成立,包括长三角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联合体、长三角金融市场人工智能与安全创新联合体、长三角生物制药创新联合体等。